浅析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0882812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舒伯特阿佩乔尼a小调奏鸣曲(D821)一、 创作背景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3)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虽然舒伯特逝世时只有31岁,生前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阿佩乔尼a小调奏鸣曲是舒伯特晚期的经典之作,是一首相当优美的奏鸣曲,曲中那时隐时现的忧郁气氛,使此作品具有一种唯美优雅的格调。1823年,维也纳著名的吉他制作家约翰乔治施陶费尔制作的吉他型大提琴(也被称作the Bowed guiter,bogen-guitarre,guitarredamour,guitarre-violoncell)是一把带音品的、用琴弓演奏的

2、六弦乐器。舒伯特得知后很感兴趣,并于1824年11月开始为此创作这首3个乐章的奏鸣曲,即如今我们听到的阿佩乔尼a小调奏鸣曲(Sonata for Arpeggione D.821)。因为演奏这种乐器十分困难,所以这件新问世的乐器并未取得当时的演奏家们的喜爱和认同,然而舒伯特的这一作品却深受人们喜爱而流传至今,成为经典名曲。此曲也是这件乐器的唯一一部作品,若无此曲,这一乐器可能已被世人遗忘。过了这么多年,“阿佩乔尼”这种乐器早已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如今最常演奏的是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古典吉他,大多数人也只是因为这首奏鸣曲才知道曾经存在过的这种乐器.本文以中提琴演奏的曲子为研究对象。二、

3、作品分析在这首的中提琴作品里面,舒伯特依然沿用了古典乐派规则的曲式,不受拘束地刻画出乐思与感情,曲中洋溢着舒伯特的风格。调性与和声的细腻色彩营造了多变的气氛,对比的音乐个性也形成了自然流畅的张力起伏;民谣式的歌唱旋律不断瞭绕前进,让每个乐句都增添了无尽的韵味。整首作品一起呵成,而且经常重复以前的音乐动机,像是影子般地相互呼应,提升了整首乐曲的一致性。本曲的基本句法明确清楚,乐句与乐段的长度比例适宜,使得这首作品具有均衡之美感,有没的旋律更把细腻而微妙的情趣传达的丝丝入扣,本首曲子一共包含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标准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则是优美的二部曲式,不间断的连接引入第三乐章回旋奏鸣曲式的终乐章

4、。整体来说,这首创作的技巧展现较为温和不激烈、音乐表达的笔触精巧而优雅,并不是在探求音乐性的深度,但温柔抒情的第二乐章确实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而第一乐章深思冥想的主题也与同年的作品a小调弦乐四重奏D.804遥相呼应。本文将以表格的配合,出个乐章结构梗概,再依序以文字解说,分析各主题与主要段落之脉络,以及音乐素材的运用。乐章速度曲式拍号结构调式一中庸的快板奏鸣曲式4/4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尾声aCF-d-F-aA-e-aa二慢板二部曲式3/4第一段第二段E-e-E-C-Ee-E-e-C-E-e-E三稍快板回旋奏鸣曲式2/4A-B-ACB-AA-d-AEa-A(一) 第一乐章整首乐曲由钢琴在a

5、小调上开场,奏出第一主题优美而略带惆怅的旋律,在第六小节出现了含蓄而别出心裁的拿波里六和弦(Neapolitan sixth)持续九小节后,传递给中提琴主奏再次唱出第一主题,而钢琴则转以八分音符和弦音安静地在一旁陪伴。乐句在第十七小节稍作扩张到E音,使由琶音下行渐弱至PP音量,而后逐渐爬升至第22小节之“fp”强调音,成为第一主题中的最高音;随后即进入连接部。第22小节至39小节的连接部中包括了两重调性:前半部分保持在第一主题延续而来的a小调,而音型则来自第一主题中第三到第四小节的半音动机;后半部分则是宣示般地以属七和弦的分解音型,干脆利落的转成快活的C大调。第二主题相对于第一主题的优美歌唱,

6、具有活泼轻快的性格,旋律的十六分音符跳跃和钢琴的伴奏音型加强了俏皮的节奏律动,并且维持在关系调C大调上。在在第40到63小节之间,第53小节重复了第二主题,而两次主题之间,则由富歌唱性的四个小节衔接。第二主题之后的小尾声自第63小节到72小节,从中音域跳至高八度音域,最后中提琴以五个和旋的拨奏作为结尾,同时反复记号的最后一个和弦也为接下来的展开部做准备。展开部的第一段是这首作品中少见之处,由钢琴担任主旋律,而中提琴一拨奏分解和弦的琶音作为伴奏;钢琴的右手旋律轮廓,前六小节其实是来自乐章开头的原形,在此处改为温暖迷人的F大调。然后温暖的F大调之维持了五个小节,随即被猛烈的d小调属和弦所击破(第7

7、9小节),迈向第二段。第87小节开始了展开部的第二段落,取自呈示部第二主题的节奏与音程形态,只是改在d小调上呈现。行至第95小节,运用中提琴旋律的三个持续长音,在钢琴部分作和声的转变化解了紧张的小调气氛,并且在此回到了F大调的欢乐之中第105小节,舒伯特又一次使用他擅长的做法,在旋律的长音中由伴奏的钢琴进行和声转换,二钢琴的左手部分再次取用呈示部第二主题的素材,直到第111小节起,保持了十四个小节的E大调和声,其实就是等同于a小调属和弦,这一强烈地指示着即将回到主调a小调。再现部的出现从第124到188小节,大致上与呈示部相同,只有几出细微的改变:第132小节中提琴改以分解和弦取代了呈示部第1

8、7小节的单音。另外,第24小节中本由中提琴奏出的旋律由钢琴在138小节奏出,并顺势转到e小调上进行。再现部的第二主题(第157小节)在A大调上展开,相对于忧郁的主调a小调,此处显得光彩明亮而又有生气。最后的尾声部分从第188小节开始至结束,旋律回到了平缓哀愁的a小调,仿佛回忆似地以附点节奏唤起呈示部中的连接部分;结束前一厚重的主和弦为交会,中提琴与钢琴以反方向分别往顶点与底点消逝,却又突然回头,一两个坚定有力的和弦告终。(二) 第二乐章第二乐章是本首奏鸣曲最温暖优美的抒情乐章,平静的3/4拍子,采用二部曲式即两段体的形式,分为第一段与第二段:前者的开头部分使用和弦音的琶音音型,后者则使用邻近的

9、音阶形态。第二乐章由钢琴弹奏E大调的三小节分解和弦导引为开端,然后转交给中提琴奏出平静美丽的八小节旋律(4-11小节),这是第一主题(A);第12小节进入e小调的第二个主题(B)。主题A与主题B都是整齐的八小节乐句,前四小节结束在属和弦上,后四小节则以前四小节动机为基础,两者形状有所相似。第20小节回到主题A的旋律素材,用mf的力度奏出使之变得更为肯定,并且在第26小节转变和声为升C大调的属和弦,并自此延伸出七小节的乐句(27-33);主题A也形成了4+3+3+4(小节)的对称句型。第34小节开始,进入本乐章的第二段e小调主题(C),五个小节之后又回到E大调。第42小节起是主题C的变形C,第4

10、8小节对照主题C的相同地方(第47小节),中提琴提高了三度。另外主题C的第八小节(第49小节)亦是下一个主题(D)的起始,主题D更趋平静,钢琴节奏由之前的八分音符增长为四分音符,而低音部只剩下每小节三拍的长音;第52小节钢琴的低音#g构成了独特的增六和弦,在平静中更增加了紧张度。第57小节的主题D则又比主题D的整个音域降低八度,同时钢琴的低音部是下行的半音,二中提琴上跳五度音程,保持四小节的长音,更衬托出一股低沉的进行方向。第67小节的过门仿佛是一段装饰性的独白,借由琶音音型爬升了超过两个八度,随之渐慢下行,直接导入第三乐章。(三) 第三乐章第三乐章是这首奏鸣曲中篇幅最长的一个乐章,总共长达4

11、50个小节(加上88-111和288-307小节的反复),是2/4的稍快板,相较于前面两个乐章,音乐线条有更紧密的起伏律动,而整体的节奏个性也更为活泼鲜明。本乐章采用了回旋奏鸣曲式,主题A所带领的乐段在乐章中出现了三次,每次都有细微的改变;主题B 共有两次二中间的主题C段落则是办事了108个小节,相当于展开部。本乐章由第二乐章结尾不断地进入,带出富有波浪般韵律的主题A ,在A大调上呈现。主题A 的段落在A大调上进行,运用钢琴低音的持续音来作和声改变,低音保持了音响的稳定,且使得和声能被清楚的听见。主题A与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关系密切:节奏上使用了后者的元素;伴奏音型也与后者相仿,都以八分音符弹奏

12、和弦的分解音;旋律的音型则是极为相似,巧妙地融入了两个平行调。整段安静的主题A以结尾处的A大调重复和弦逐渐消失,而最后的突强音带来了惊喜(第122小节);接近着主题B的段落直接转成d小调,并与主题A 有明显对比;不同于歌唱性的主题A,主题B是十六分音符紧凑的节奏,音程有较大的跳跃,音量强弱的差距幅度较大,有较为清楚的转调部分在第142小节短暂的转至关系调F大调。主题B有两种主要节奏:相关于第一乐章第二主题的十六分音符,以及本乐章主题A的附点节奏。第二次主题A与第一次出现时相较,有两处改变,一是第94与第230小节,另一是第110小节与第246小节,这两个地方都是在第二次出现时,将旋律部分增加音

13、符并且压缩节奏,此外,主题A在第88-111小节的二十四小节反复被省去了。主题A再现后进入展开部即主题C,直接转到了属调E大调上,节奏一附点、切分音与十六分音符为基础形成了诙谐可爱的性格。主题C的段落进行到第322小节,钢琴的低音维持在E大调的e音上,但是调性却已巧妙地转至远关系调a小调上,并且每一个小节都有和声变化。同时这里是另一处由钢琴担任旋律,而以中提琴拨奏分解和弦来伴奏的例子。第347小节继承在a小调上开始了再现部,但是删除了主题A保留了主题B和A的变形,并且稍加修改。主题B大致上与呈示部的主题B相同,只是改用a小调演奏。第423小节最后一次出现与主题A相似的旋律,并回到A大调,与前面

14、两次主题A的出现有些稍微的不同,而与第二次主题A对照的差异出现在:第431-438小节之间伴奏完全改变了之前的和声,而中提琴有三个音的修改,虽然看似相仿,其实形成不同的色彩。差异也表现在第441-445小节之间,中提琴有增音和节奏的改变。而第451小节开始的转变,则是中提琴提高了八度,并持续到第466小节。乐曲最终十小节(468-477小节)是将主题A第二次出现时即第255-257小节的长音中间,插入两小节的琶音音型,保持在主调A大调的主和弦上,钢琴则继续重复,力度从PP逐渐消逝,倒数第二小节突如其来地出现力度为ff的属和弦,又忽然松弛,以p力度的跨弦琶音优美地作收尾。整首作品的结构清晰,音乐

15、内涵单纯却细腻,必须以绝对的优雅为支柱,在为细节部分添入各种趣味的音乐色彩。三、 结语舒伯特的这首奏鸣曲似乎最适合由中提琴来演奏,与大提琴相比之下,能够更轻松自在、舒适且灵巧地拉奏表现。舒伯特在整首作品中善用了丰富的和声,描绘出细腻而深刻的情绪变化,即使偶然出现悲痛的感受,甚至活泼明亮的欢快段落都没有持续太久,使得音乐的情感不断地引发共鸣;音乐虽然置身于交错柔和的气氛里,却始终充满了亲切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优美旋律,散发着高雅的美感。本曲确为一首至情至性之佳作,值得用心细尝其中的每一分感动!舒伯特的音乐总是以典雅优美而且精巧细致的歌唱性为本质,而这首奏鸣曲完全地展露了这样的风格,如涓涓溪流的风雅

16、小品,又如刻画缜密的抒情诗文。每一个音符仿佛浑然天成,自然优雅丝毫无须做作;随时细腻变化着的复杂情绪透露出作曲折心中敏锐善感的性质,深刻地呼唤起演奏者听众的内心共鸣。尽管舒伯特从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而创作为的只是一股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他用音乐绘出了生命经历,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在单纯的意图之下所产生的每一颗音,皆是无法替代弥补的艺术宝藏。或许像是温柔的热情,舒伯特述说的方式含蓄内敛,他的音乐即是生命的语言,必定总能成功地传达给听着,有今日大众对他的喜爱与音乐会曲目安排可见一斑。笔者研究此曲的目的有二,一方面要将本曲尽量演奏得贴切作曲家的思维,另一方面也要借由音乐来发觉个人的内在,从诠释作品的过程中,传达出自己的认知与想象,尽力发挥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