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0878675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一、前阶段做法素质教育以来,在课时大大减少,教学任务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课文教学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真正做到有效教学,我们就课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我们主要采取跟踪听课的方式,把认为是无效教学的部分记录下来,组织组内的老师进行研讨,指出共同认为无效的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特点,文化背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方面,共同研讨出课文教学的初步模式。按照这一模式进行实践,经过一段时间,对比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变化,再进行共同研讨,对其中出现的无效环节再加以改进,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课文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使用。具体研究工作主要按照两大方面,即优化

2、教学过程和编写教学案两大方面。具体分以下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取“放羊式”阅读教学因为课时大大减少,所以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我们让学生采取课后自学的方式进行课文阅读。我们提前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对照相应的问题进行阅读训练,课堂上再订正答案,这样就算完成了课文阅读的教学任务,结果令人大失所望。由于学生疲于应付各科课后作业,多数学生没能真正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限时阅读,有的甚至根本不读,没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第二阶段:分层次设计阅读问题此阶段我们重新把阅读任务放到课堂上进行。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课堂上提问检查,并且进一步设计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由

3、于所设计的问题层次性不强,不能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准确的评价,达不到培养学生限时阅读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备课时采取“三步备课法”,即,个人备课、集体研讨、创造性使用。每位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达成一致看法,形成教学案,个人可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现场发挥。问题的设计按照由浅层入深的原则且问题的设计多样化,包括单项选择、判断正误、填空等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寻找课文细节等的能力。第三阶段: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相结合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检测出来,因此根据课

4、文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实际的语言运用是课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阅读任务完成之后,只是让学生背诵知识点,没有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没有将学和用真正结合起来,没有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以至于学生口语和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很多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有的连最基本的句子都写不完整。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根据相应的课文内容设置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巩固练习,采取复述故事、续写课文,讨论话题、完成句子、单项选择等。经过训练,学生们的说和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第四阶段: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恰当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

5、,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活跃课堂的目的。但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缺乏这一环节,通过评课活动,我们指出了缺乏这一环节的危害,达成一致观点,“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我们在课堂导入和背景知识介绍时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如果我们引导恰当,就会对整个阅读课堂起到铺垫的作用,学生们会带着极大的热情来进行下面的阅读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课堂引入的时候就要多下功夫。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课文材料,通过时事新闻、歌曲、故事、图片、实物等形式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有关信息,并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交流学生自己知道的信息,同时,如果哪篇文章生词太多,我们还可以把与课文相关的生词引出来,为阅读扫清障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课堂引入就成了大家阅读课堂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我们预想的目的。第五阶段: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我们采取分组的形式,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在进行知识点讲解时,注意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但由于座位的限制,没能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搭配人员安排,以至于有的小组没有带头人来组织讨论,造成了低效学习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利用讨论的机会说闲话。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与班主任进行了协调,打破座位的限制,按照学生的成绩和性格来搭配小组成员,让学习成绩好和开朗的同学来带动成绩较差和内向的

7、同学。我们根据具体的课文,设计一些适合学生们发挥的话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还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小组内合作,让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真正达到有效高效学习。第六阶段:优化导学案设计导学案的使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如何设计导学案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我们发现导学案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导学案忽视了泛读问题的设计,而且没有与预习结合起来。有的导学案提纲设计的过于繁琐,重难点不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依然采取“三步备课法”。除了自己要做到精心备

8、课以外,还要利用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经过摸索实践,我们形成了一套符合我们学生特点的课文阅读模式和导学案模式。(一)阅读课堂模式:“循序渐进八步走”预习、检查、导入、阅读、知识点拨、巩固、小结、作业。(二)导学案模式: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三)导学案编写原则1.课前预习问题的趣味性原则: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心理上对所学课文抱有期待,所以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根据具体的课文设计恰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心理上为阅读做好准备。2.分层次设计问题原则: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提出问题,

9、问题的设计要包括概括主题类、细节类、猜词类等,问题的设计要多样化,可以采取提问题、单项选择、判断正误、填空等形式。3.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原则:导学案的设计必须要体现出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环节,为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其效果远远高于教师讲授的效果。4.由浅入深原则:在设计教学案时,要将杂乱无序的知识内容按照难易程度设计成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获得知识。使优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接受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

10、生学习的自信心。5.鼓励性原则:在每份导学案上我们都加上一些激励性的教师寄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和关心。二、下一步打算在现有的阅读课堂模式和导学案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导学案设计。针对前阶段发现的问题继续进行研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只有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能让学生的外语学习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教师要转变多年来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应试的教学理念,切实把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到教学工作的首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了,高考这道门槛自然也就通过了。诚然,新课程改革对于外语教师及学生的

11、要求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但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要求提高了多少,如果教师的观念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课改的目标也就容易实现了。2.进一步探讨合作学习模式以及对其过程的有效监控通过调研表明,合作学习的过程管理、效度监控存在困难。不同组别、不同学生的参与程度差异较大,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式学习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最终成了成绩较好学生的独角戏。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指导、监控显得顾此失彼,致使部分学生远离小组活动,远离外语学习。所以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合作学习模式以及对其过程的有效监控。3.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学习策略的引导与培养是课程标准涵盖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一般意义上看,学生学习策略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

12、个人的领悟、总结和归纳,但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还略显不足。如何更好地读懂原文,提高阅读速度,如何根据语境推断生词的词义,克服汉语式翻译的现象等,对于这些学习策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行深入、系统的引导。4.优化导学案。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借助导学案,以此为手段,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明确导学案的指导思想就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必须理解尊重学生这个主体。导学案的基本立足点是两个“基于”:基于学生、基于课标。导学案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会学”和“学会”。通过讨论、改进等,努力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