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工程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施工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0828040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用工程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公用工程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公用工程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公用工程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公用工程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用工程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用工程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施工方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ShangdongQiluPetrochemicalConstructionCo . ltd 工程编号工程编号: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公用工程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施工方案 编 制: 审 核:批 准: 齐鲁石化建设有限公司 2011年6月7日青岛炼化公司施 工 方 案 会 签 表表号:齐鲁石化建设公司工程编号: 工程名称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合同编号致 青岛炼化公用工程单元、HSE部、机动工程部:我单位已完成了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施工方案 编制工作,并经我公司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请予以审查。附件:1 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2 动力中心掺烧煤项目施工计划表 3. 附件技 术 经 理: 日期

2、: 单元审查意见: 单 元 主 管: 日期: HSE部审查意见: HSE部主管: 日期: 机动工程部审查意见 机动工程部专业工程师: 日期: 备注:目 录1. 工程概况2. 编制依据3. 施工组织结构4. 施工准备5. 施工方案6. 质量控制7. HSE管理8. 清洁生产9. 劳动力需求计划10. 施工工机具、辅助材料使用计划11. 附表一:施工进度计划表附表二:焊接工艺卡 1、工程概况1.1青岛大炼油工程CFB锅炉掺烧煤改造项目是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公用工程单元的重点改造项目,由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山东齐鲁石化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施工。本次施工主要包括60多吨钢结构

3、安装,25台设备的安装,160米630*6管线和100米480*6管线的卷制、安装,栈桥及转运站的改造等。部分旧管线的拆除,增加管支架等。 1.2施工特点 1.2.1管线安装工程量大,根据设计要求,用板卷制筒节组对管线,焊接工作量大,在管线安装前要加强焊接施工人员的培训,保证焊接合格率,尽量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 1.2.2施工区域跨度大、布局分散,部分施工区域处在生产装置区易燃易爆危险环境中,且部分改造项目在不停车状态下施工,现场条件错综复杂,对施工管理要求很高。施工场地比较狭窄,交叉作业多,必须合理组织施工顺序,严格执行危险环境施工及验收规范,使改造工程有计划、有次序、安全、稳妥的进行。1.

4、2.3钢结构的设计在原装置及其厂房之间,宽约3米,长约80米的狭小空间内,并沿宽度方向延伸到厂房内约2米。由于安装位置狭窄,大型吊装机械不能使用,给安装钢结构及其设备造成很大困难。1.3此次施工主要工程量:1.3.1现场多处 搭设脚手架;1.3.2除渣钢平台:50个500*500*25柱脚板需外出钻孔,其它材料的下料、组对、预制在基地进行,50根立柱全部焊接完成后,运往现场安装;横梁及梯子等尽可能达到一定的预制深度,以尽量减少现场的施工量; 1.3.3 板卷管;预制在建设公司青岛炼化维保中心基地进行,钢板下料,卷制,焊接,校圆要达到标准要求,保证管子的圆度,同轴度,棱角度符合规范,经检验合格后

5、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根据板的宽度对筒节进行组对成节,每节大约8米左右,经检验合格后运往施工现场。1.3.4设备安装;安装前先对基础进行验收,找出中心和基准线。设备找正后必须经检查合格才能进行二次灌浆。2、编制依据2.1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技术改造施工图、施工技术文件2.2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施工要求及现场条件2.3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T985.1-20082.4石油化工工程施工及验收统一标准SH3508-19962.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2.6 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T3517-20012.7

6、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SH3022-19992.8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3010-20002.9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20052.10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1999 2.11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H3514-20013、施工组织结构项目经理:盖福新 吊装工程师:李华防腐工程师:邓永刚安全工程师:徐林刚质量工程师:孟凡盈工艺工程师:邱冰之4、4施工准备4.1 人力资源准备(列表标出人员构成、工种、持证情况)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工种级别持证情况1李献文男48铆工、高级工2毕泗祥男24铆工、高级工3殷若涛男26铆工、初级工4李德强男44

7、铆工、高级工5赵军卫男40焊工、高级工SMAW-6G-12/140-F3J,GTAW-6G-6/57-02 6王开林男33焊工、中级工SMAW-6G-12/140-F3J,7孙修宏男46铆工、中级工8车志军男40起重工9戴宏颜男40起重工10赵海延男45起重工11姜本国男40焊工、高级工SMAW-6G-12/140-F3J12陈家宝男25焊工、高级工SMAW-6G-12/140-F3J,GTAW-6G-6/57-0213王新民男42焊工、高级工SMAW-6G-12/140-F3J,GTAW-6G-6/57-0214曹振祥男24焊工、高级工 15万信峰男25铆工、高级工16英慎涛男26焊工、高级

8、工SMAW-6G-12/140-F3J,GTAW-6G-6/57-0217张延功男42管工、高级工18张传清男36管工、高级工19孙天洛男34管工、中级工20邢仕学男24焊工、高级工SMAW-6G-12/140-F3J 21王转胜男24焊工、高级工SMAW-6G-12/140-F3J,GTAW-6G-6/57-0222张旭东男48副主任23邱冰之男48施工员、质检员24徐林刚男27施工员、安全员4.2技术准备4.2.1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在收到图纸后,首先应对收到的图纸及各种相关技术文件进行核实,核对收到的设计文件是否完整、齐全。4.2.2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收到的图纸及相应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参加由

9、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摸清工程内容,对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工程量大小、施工要求、施工标准及验收规范等做到心中有数。4.2.3熟悉图纸,针对平、立面图审核各专业设计是否发生冲突,核对各设计文件上的管线规格、方位、走向、材质等是否一致。4.2.4对图纸审查出的问题形成书面的“图纸会审记录”并及时反馈给各相关单位进行处理。4.3安装现场核查4.3.1施工单位负责人组织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班组长认真勘察施工现场,对管架走向、影响管道安装的主要管架尺寸等现场情况与施工图纸进行符合性核查。对核查出的问题由项目部相关主管人员向设计单位提交书面报告,并取得设计单位的书面处理意见,作为施工依据之。4.3.2现场碰

10、头点的确认施工单位负责人应联系设计人员、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各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所有管线的碰头点位置进行对接。各预留口位置以有利于碰头口的施工为原则,一般情况下要求离平台或地面高度在800mm左右,伸入平台长度不小于500mm。特殊情况下,由碰头点涉及的两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商解决。4.3.3充分考虑现场施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对管线安装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出充分估计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4.4绘制施工单线图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组织施工班级根据管道预制、安装要求,按管线管段编号分别绘制出施工单线图,单线图应包括以下内容:(1)管线走向、主要安装尺寸、介质流向、标高、起止位置

11、或相关管线号;(2) 支、吊架位置、规格型号,支架功能;(3)管线设计压力、温度、介质、类别、无损检测比例等相关技术要求;(4)主要材料规格型号;(5)管道建北方向、单线图编号、焊口编号等,编制方法和格式必须符合管道施工单线图绘制统一规定的要求。4.5技术交底施工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依据已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设计文件向施工人员进行全面技术交底,并形成书面的交底记录。5、施工方案5.1管道安装的总体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 原材料验收、检验 下料、坡口加工、卷制、焊接、校圆 预制组对管线 焊缝检测 预制管段涂装 半成品保护 基础、管架验收 管线支吊架安装 管道现场安装 固定焊口检测 管线试漏 管线涂

12、装 管线保温、系统吹扫 检查 竣工验收5.1.1卷制筒节及管道组成件的验收及管理5.1.11钢板及管道组成件( 阀门、管件、法兰 等)材料到货后,供应人员向项目部质检组报检,由项目部质检人员、监理人员组成的共检组进行检验验收。5.1.12管道组成件必须具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无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的产品不得使用。其材质、规格、型号、质量等级均应满足设计文件规定,并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外观检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5.1.13管材的质量证明书中应有以下内容:产品的标准号;钢的牌号;炉罐号、批号、交货状态、质量和件数;品种名称、规格和质量等级;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检验结果;技术监督部门的印记;若为复印件,还应有销售单位的红色印章。5.1.14管道组成件外观检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表面不得有裂纹、折迭、轧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