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融投资学案例分析作业小论文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50KB
约10页
文档ID:407562652
金融投资学案例分析作业小论文_第1页
1/10

金融投资学案例分析^p 作业 小论文 - 案例一: 马钢可别离交易债券分析^p 可转债是指发行人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给予持有人在一定期间内依约定条件和转换比例将债券转换本钱公司股份的一种公司债券形式目前,我国发行的可转债有两种:不可别离交易可转债和可别离交易可转债〔简称别离式可转债〕1992年,深宝安〔000009〕发行了我国A股市场上的首只不可别离交易可转债2023年11月13日,马钢股份发行了我国首只别离式可转债,截至2023年9月14日,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别离式可转债共融资201亿元由此可见,我国别离式可转债发行势头迅猛,在上市公司融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马钢股份发行的可别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为例,从资本本钱、期限构造、现金流以及融资便利程度等多方面进展分析^p ,以期对企业财务管理者能有所裨益 一、马钢股份别离式可转债的融资特点 别离式可转债的特点:一是可转债中的债务局部与认股权证别离,符合条件时两者可以独立上市交易二是债券持有人不能将债券转换成股票,只能由发行人在到期日还本付息三是认股权证仅是一种期权,不能定期获得利息和本金,持有人可按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行使认股的权利,即以现金购置发行公司的股份。

四是对发行人来说,别离式可转债是一次发行、两次融资第一次是债权融资,在不摊薄每股收益的前提下,获得了现金流;第二次是股权融资,也就是持有者行使认股权时带来的现金流当然,发行企业在债券到期时还需要向持有者归还本金马钢股份〔600808〕是我国的大型钢铁消费企业,主要消费线材、板材、型材和轮环件等钢材产品,是国内惟一的火车车轮、轮箍消费企业,2023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3亿元,净利润22亿元2023年11月,马钢股份发行了别离式可转债,筹集资金55亿元,别离交易的认股权证达12.65亿份 马钢股份这次发行的55亿元可转债共分为两块,一块专供8.04亿股A股流通股股东,每股优先认购2元钱债券,共可买16.08亿元,另有38.92亿元供公众投资者认购买100元债券可无偿得到23张认股权证,即55亿元债券共派发权证12.65亿张,24个月后按1:1行权,行权价3.40元/股 二 、投资者角度分析^p 保本交易赢面大 假定一个投资人以3.50元/股的价格买进10000股马钢,便可优先购置20000元别离债,然后得到4600张认股权证,这时他就可以同时在三个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权证市场交易。

在股票市场上,假设24个月后马钢股价涨上去了,例如涨到4元,他就可以按3.40元/股行权,相对市价有15%折价;假设马钢股价跌了,权证似乎变成了一张废纸,但权证赖以派发的20000元债券仍在〔假设债券没有卖掉的话〕在债券市场上,他既可以买卖债券,也可以到期〔5年〕还本付息,只不过利息低一点而已〔马钢别离债利率的询价区间为1.4%—2%〕,“本”是绝对不会输掉的而权证市场又合适激进型投资人,弄得好,作为尝新品种权证大炒一把,可意外地赚上一笔,即使权证价很低,反正是无偿派发的,也无所谓 三、当事公司主体分析^p 低息融资有利公司 对上市公司来说,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创新品种马钢股份这次发行55亿元债券,主要用于投资建立500万吨冷热轧薄板消费线,该工程完成后可新增钢铁产量500万吨,即增加半个马钢〔目前其产量在900万-1000万吨之间〕公司目前发行的55亿债券要到5年后归还,而2年后附设的认股权证即可行权,按12.65亿张权证、每股行权价3.40元计算,公司可获得股权融资43亿元,在股权融资到位时募资工程已经投产,而股本不过增加19.6%,每股收益不会摊薄很多由于规模扩张50%,收入和利润随之上升,公司不过支付1.4%—2%的利息,比银行贷款要低得多。

四、别离式可转债融资对企业财务的详细影响 1、筹资本钱较低由于在发行时派发权证,别离式可转债票面利率不仅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普通的公司债,而且也低于不可别离交易的可转债利率马钢别离式可转债的利率为1.40%,远低于长期的银行借款利率 2、对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影响别离式可转债的债券局部在到期时需要还本付息,而权证是否行权一般在两年内就可以确定,有利于企业加强现金管理 3、对资本构造和税收的影响发行别离式可转债和不可别离交易可转债都会增加企业的长期负债,相应也增加了所得税递延负债另外,发行可转债不会过多地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 案例二: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分析^p 一、融资融券业务的定义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其中,融资交易是指投资者以其信誉账户的资金和证券为担保,向证券公司申请融资买入,证券公司为投资者垫付资金,完成证券交易的行为;融券交易是指投资者以其信誉账户的资金和证券为担保,向证券公司申请融券卖出,证券公司为投资者垫付证券,完成证券交易的行为 它对于丰富证券交易方式、完善市场功能有着重大意义。

相比西方兴旺国家,我国目前在该领域还处于起步开展阶段 二、融资融券业务的方式及意义 融资融券交易,是一种信誉交易(Margin Requirement)它是证券信誉交易的一种形式相对于证券现货交易而言,证券信誉交易是交易客户在买卖股票等有价证券时,向经纪人一般指证券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现金或者证券,其差额局部由经纪人或者银行通过借贷而补足的一种交易形式,其又被称为保证金交易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信誉的授予,满足投资者利用财务杠杆追求最大利润的动机 〔一〕融资交易 当投资者预期某种股票将会大幅上涨,而自己手里又没有足够多的资金,那么投资者这时可以选择融资交易融资方式购置证券,首先要在证券公司开设保证金账户,证券公司那么向客户收取垫付款的利息和经纪业务的佣金用保证金购入证券的动机是以较少的资本投入获取较多的收益,即产生杠杆效应信誉交易在带来杠杆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杠杆风险 〔二〕融券交易 当投资者预测某种证券价格不久将下跌时,可以进展融券卖空交易证券公司按照客户的要求卖出客户并未拥有的股票,所需的股票由证券公司从自己的账户或其他证券公司处融通解决,“卖空”所得价款存于证券公司处。

当证券价格下跌时,投资者再买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客户在借入证券时,那么需要向证券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三、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开展现状与问题分析^p 〔一〕融资与融券业务开展呈现不平衡趋势 融资业务远大于融券业务、原因一方面是可交易的融券标的股票数量比拟少,另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券商为了控制风险,对融券控制比拟严格,且融券主要来自于券商自营盘,数量有限,因此市场融券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二〕融券业务交易费用太高 目前进展融券交易的手续费用高达10%,如此高的费用程度显然不符合目前中国市场开展程度所决定的价格程度但当前过高的定价程度已根本将潜在客户都逐出了市场 〔三〕融资融券市场占比相比照拟小 尽管融资融券的市场规模增长快速,但相对于两市日均千亿的交易额来说,融资融券的市场占比非常小,融资融券业务总量占A股交易总量的0.6%-0.8% 〔四〕融资融券业务中信誉风险加剧市场风险 在我国的融资融券交易中,券商要求投资者的证券账户中有大于等于130%的维持保证金比例,并施行“逐日盯市”的风险管理措施当客户的维持保证金缺乏时,被要求追加保证金至150%假如客户不能即时追缴,其信誉资金账户和信誉证券账户中的担保品便会被券商强迫平仓。

这势必造成投资者流动性缺乏,假如在整个证券市场大多数投资者都被强迫平仓,必然会造成市场性的恐慌,从而带来严重的市场风险 三、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优化对策与措施 〔一〕放宽投资者资金的利用率 在市场成熟后,适当放宽限制例如,对于融券业务,允许投资者利用卖出证券所得资金买入其他证券,经过一定比例的折算后再存入信誉账户,充当担保物考虑到风险控制问题,建议在放宽限制的初期,将再投资对象限于风险较低的国债、基金等,等相关制度健全后再逐步向其他金融产品放宽 〔二〕扩大标的证券池 具随着标的池的扩大,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进展风险对冲,降低投资组合风险另一方面,应通过政策手段扶持和鼓励中小证券公司开展,进步行业竞争力和风险控制才能随着资金实力和管理才能的进步,更多证券公司会获得融资融券业务资格,从而增加市场上证券的供应西方兴旺国家融券的主要提供者为指数基金、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金额极为庞大而我国目前可供融券的标的证券只在300亿左右假设社保基金等资金雄厚的基金参与融券业务,将会极大增大证券的供应 〔三〕健全客户信誉管理体制 融资融券交易较强的杠杆特性可以使得投资者可以在短时期内以较少的资金撬动大规模的交易额度,而证券公司作为融资和融券交易的主体,也能在此过程中获得不菲的收入,高额的利润吸引着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纷纷参与其中。

然而,由于投资者的资金实力参差不平,投资程度差异也较大,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会增加 案例三: 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 一、 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与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局部股份上市流通,另一局部股份暂时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 股权分置改革的本质:把不可流通的股份变为可流通的股份,真正实现同股同权同价. 与全流通的关系:股权分置改革使得非流通股获得流通不一定就要进入实际流通领域 (即与流通权是否立即执行无关),它与市场扩容没有必然联络 同时证监会规定,国有股在获得流通权后,前一、二年上市流通的比例权,但一般不得超过5%和10%,第三年后,才能获得“全流通”的权利 二、股权分置改革的历程 2023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臵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改革试点2023提5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第二批上市公司股权分臵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说为了增强试点公司的代表性和改革方案的适应性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为全面解决股权分臵问题积累经历拟进展第二修改革试点工作6月19日第二批股权分臵改革正式启动包括宝钢股份、长江电力等42家公司入围此后股权分臵改革全面提速截至2023年底沪深股市共计1317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臵改革至此除一些像深圳开展等难度较大的上市公司外我国的股权分臵改革根本完成 。

三、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股权分置存在的问题: 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这种制度安排使得大股东(一般都是非流通股)不关心股价的涨跌扭曲证券市场的真实供求关系与定价机制扭曲股市资配置的有效性影响上市公司通过股权交易进展兼并到达资产市场化配置的目的,阻碍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完善了股票市场的真实供求关系和定价机制 第二、有效保护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理顺了市场机制,有助于市场的长期安康开展促进证券市场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构造的完善;改良了股市配置资的有效性 尽管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使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但它限制了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日期,即流通权的执行要在一定时期以后然而,终究面临非流通股进入实际流通领域的问题,即大小非的解禁问题因此,大小非解禁是股权分置改革的产物 第 页 共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