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风险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关指标解读情况说明表风险类别指标名称定义计算方法指标公式监管标准指标解读资本充足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一种特殊的“杠杆比率”, 是银行的资本净额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资本充足率= (监管资本- 资本扣减项) /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12.5 *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10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G41:G41[7.A]资本净额/(G41[8.A]加权风险资产+G41[9.A]市场风险资本×12.5)×100%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04] 第2号) 中的规定,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8%资本充足率反映银行在存款人和普通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该指标的目的在于衡量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 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保证银行的正常经营及发展, 因此, 一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是其实力与安全的标志资本充足率是反映银行资本充足性的主要指标, 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越高, 资本越充足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的核心资本净额与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 核心资本扣减项) /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 *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100%资本充足率汇总表G41:G41[3.A]核心资本净额/(G41[8.A]加权风险资产+G41 [9.A]市场风险资本×12.5)×100%根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04] 第2 号) 中的规定, 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4%。
核心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一样, 它也是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 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其目的是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 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及发展,作为对资本充足率指标的补充, 反映的是银行最稳定的那部分资本用于弥补损失的能力由于银行可以使用次级债、贷款损失一般准备等作为附属资本储备, 因而核心资本充足率一般都比资本充足率低由于在发生损失时核心资本用于吸收损失的能力更大于附属资本, 该指标反映了银行更稳定的资本充足水平 主要风险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关指标解读情况说明表风险类别指标名称定义计算方法指标公式监管标准指标解读资本充足杠杆率杠杆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有关监管规定的一级资本(核心资本)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杠杆率= 核心资本净额(一级资本净额) / [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 核心资本(一级资本) 扣减项] *100%杠杆率情况表G44:G44[3.A]核心资本净额/(G44[4.A]表内总资产-G44[4.1A]衍生金融资产+G44[5.A]表外业务-G44[5.1A]无条件可撤销的承诺×(1-10%)+G44[6.A]衍生产品-G44 [2.A]核心资本扣减项)×100%根据《商业银行杠杆率监管指引》的规定, 商业银行杠杆率水平不得低于4%杠杆率通过建立基于总风险暴露的、简单的、非风险敏感性的支持性手段, 强化以风险为本的资本监管, 避免银行不稳定去杠杆化的过程, 以及该过程对整个金融和经济体系可能造成的危害。
杠杆率与对风险非常敏感的资本充足率不同, 它是基于总风险暴露的、简单的、非风险敏感性的支持性指标, 是对资本协议框架的补充, 杠杆率和资本充足率的良性互动可较好地控制银行业杠杆率的积累, 避免不稳定去杠杆化的过程该指标越大, 说明银行同样资本支持的资产规模越小, 银行经营相对比较稳健; 指标数值越小, 说明银行经营相对比较激进核心资本净额占资本净额的比例该指标衡量的是核心资本净额占资本净额的比重,核心资本占资本净额的比例= (核心资本净额/ 资本净额) *100%G41[3.A]核心资本净额/G41[7.A]资本净额×100%无是核心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中两个分子的比较, 反映了银行资本结构的基本情况从抵补损失的角度来看, 核心资本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应能够不受限制地用于冲销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任何损失; 二是随时可以动用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及一般风险准备和少数股权, 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贷款损失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核心资本净额占资本净额的比重越大, 说明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 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越高, 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 同时, 该指标也能反映核心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差距, 核心资本净额占资本净额的比例越高, 核心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之间的差距就越小。
主要风险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关指标解读情况说明表风险类别指标名称定义计算方法指标公式监管标准指标解读信用风险资产质量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率是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占信用风险资产的比重不良资产率= 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余额/ 信用风险资产余额*100%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G11G11 II[8.E]信用风险不良资产合计/G11 II[8.A]信用风险各项资产合计×100%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应不高于4%不良资产率是评价金融机构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良资产率高, 说明金融机构整体经营过程的信用风险大; 不良资产率低, 说明金融机构整体经营过程的信用风险小信用风险资产质量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率= (次级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 损失类贷款) / 各项贷款*100%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G1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G01资产负债项目统计表附注第II部分: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简表G01 II(G01 II[1.3C]次级类+G01 II[1.4C]可疑类+G01 II[1.5C]损失类)/G01[62.C]各项贷款G11 I[1.E]不良贷款/G11 I[1.A]各项贷款×100%不良贷款率指标基础数据取自非现场监管报表中的《G01_ II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情况简表》和《G11 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
不良贷款率是分析信用风险的首要指标, 不良贷款率高, 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 不良贷款率低, 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 主要风险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关指标解读情况说明表风险类别指标名称定义计算方法指标公式监管标准指标解读信用风险资产质量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是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拨备覆盖率= (贷款损失一般准备+ 贷款损失专项准备+ 贷款损失特种准备) / (次级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 损失类贷款) *100%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情况表G03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G11G03[1.G]贷款损失准备期末余额/(G01 II[1.3C]次级类+G01 II[1.4C]可疑类+G01 II[1.5C]损失类)×100%(G11 II[1.2A]贷款损失准备__专项准备+G11 II[1.3A]贷款损失准备__特种准备+G11 II[1.4A])/G11 I[1.E]各项不良贷款余额×100%拨备覆盖率实行基本标准和动态调整相结合的监管标准基本标准为150%, 监管部门可择机对基本标准进行动态调整拨备覆盖率指标与提取的准备金成正比, 与不良贷款余额成反比, 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拨备覆盖率。
当一家银行还存在准备金缺口, 即没有按照规定的准备金计提比例提取准备金时, 银行应该通过多提准备金的方式来提高拨备覆盖率而当一家银行不存在准备金缺口时, 则可以通过加强清收处置来减少不良贷款规模, 进而提高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贷款拨备率是指银行提取的准备金与各项贷款之间的比率贷款拨备率= 金融机构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 各项贷款*100% = (贷款损失一般准备+ 贷款损失专项准备+ 贷款损失特种准备) / 各项贷款*100%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情况表G03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G11境内分支机构汇总口径:G03[1.G]/G01 II[1.C]×100%法人汇总口径:(G11 II[1.2A]+G11 II[1.3A]+G11 II[1.4A])/G11 I[1.A]×100%贷款拨备率实行基本标准和动态调整相结合的监管标准基本标准为2.5%, 监管部门可择机对基本标准进行动态调整贷款拨备率与拨备覆盖率两项指标侧重点有所不同二者分子均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但贷款拨备率的分母涵盖了全部贷款, 拨备覆盖率的分母仅为不良贷款因此, 拨备覆盖率主要衡量不良贷款的预期损失是否有缺口, 而贷款拨备率主要关注银行机构总体风险抵补水平。
主要风险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关指标解读情况说明表风险类别指标名称定义计算方法指标公式监管标准指标解读信用风险资产质量逾期90 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逾期90 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指标是银行信贷资产在两种不同分类方法之间的一个交叉比例, 反映逾期90 天以上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的对应关系逾期90 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 逾期90 天以上贷款/ 不良贷款*100%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情况表G11(G11 I[4.3A]+G11 I[4.4A]+G11 I[4.5A]+G11 I[4.6A])/G11 I[1.E]×100%无该指标用于衡量逾期90 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 逾期90 天以上贷款应列入不良贷款, 因此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应小于100%指标越低, 说明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更趋于谨慎和严格, 不仅包含了风险已经暴露的逾期90 天以上贷款, 还包含了部分期限虽未到期, 但定性风险特征已经符合不良的贷款正常展期贷款率正常展期贷款率指标是指“银行展期贷款中的正常贷款冶占“各项贷款中的正常贷款率的比例,正常展期贷款率= 展期贷款中的正常贷款/ 各项贷款中的正常贷款*100% = (展期贷款中的正常类贷款+ 展期贷款中的关注类贷款) / (各项贷款中的正常类贷款+ 各项贷款中的关注类贷款) *100%G11 I[6.B]/G11 I[1.B]×100%无正常贷款展期的原因较为复杂, 不能简单地通过衡量该指标高低来判断风险大小。
一方面可能由于企业债务到期时现金流紧张造成, 由于这种情况造成的展期率较高说明银行客户的经营状况不理想; 另一方面, 也存在部分基层经营单位为留住重点支持客户的贷款业务, 为了减少客户麻烦, 出于营销目的而主动为其进行展期的现象后者形成的展期情况较为普遍, 并不会带来实质性风险 主要风险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关指标解读情况说明表风险类别指标名称定义计算方法指标公式监管标准指标解读信用风险资产质量关注类贷款占比关注类贷款占比是指银行关注类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 用于反映银行贷款的潜在风险关注类贷款占比= 关注类贷款/ 各项贷款*100% = 关注类贷款/ (正常类贷款+ 关注类贷款+ 次级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 损失类贷款) *100%G11 I[1D]/G11 I[1A]无关注类贷款占比是反映金融机构潜在风险的重要指标, 占比越低表明资产质量潜在风险越小该指标上升时, 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提早采取相应的化解措施 主要风险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关指标解读情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