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哺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运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措施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状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变化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可以相适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 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涉及竹材,为重要目的的森林7、种植点配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9、人工林:人工来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构成,其中重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如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措施,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足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目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也许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但凡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修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重要目的的森林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根据国内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18、丰年:一般指结实多的年份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21、生理前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前的现象22、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23、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她部分的能力24、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测种子总数的比例25、绝对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测种子总数减去空粒种子的比例26、安全含水量:贮藏时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含水量27、平衡含水量: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湿作用和解吸作用处在平衡的水分含量28、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均优良的种子29、壮苗:生根力旺盛、抗性强、移植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的苗木。
30、初植密度:林分栽植时的密度31、收获密度:林分收获时的密度32、伴生树种:一定期期与重要树种相伴而生,并为其生长发明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33、灌木树种:一定期期与重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并为其生长发明有利条件的灌木树种34、立地条件类型:是指地区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35、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36、合理密度:在一定的立地条件下,个体得到充足发育,群体获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37、植苗造林:也称植树造林或栽植造林,即将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使其生长成林的措施38、幼林抚育管理:指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林分所采用的一系列管理措施39、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生态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足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也许获得的高产水平40、造林:在无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而形成、恢复和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是在造林地上进行的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41、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涉及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42、林分构造:指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备、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43、农林复合经营: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近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运用系统的集合44、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合格的原则为造林成活率要达85%(含85%)以上45、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或森林立地生产力的高下46、修枝:据树木枝条生长的自然规律,人为修除树木枯枝或活枝,以培养优良树形、增强树势、增进主干或侧枝生长发育的措施47、造林调查设计:在造林规划设计的原则指引及宏观控制下,对一种基层单位波及造林工作的各项因子,特别是对宜林地资源进行具体的调查,并在此基本上进行具体的造林设计48、人工林构造:指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备、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49、生态公益林: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重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50、天然林资源保护:狭义地说,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构造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广义地讲,是对天然林与可以恢复天然林的地段进行科学经营,使既有天然林具有更完善的生态构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迹地得以天然更新或按适地适树原则建立较好的天然或人工群落51、造林技术档案:是造林施工的历史记录,一般以小班为单位建立是掌握状况、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改善技术和经营工作的可靠根据52、树种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规定与适应范畴53、森林生产力:指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森林所生产的生物量54、速生丰产林:是指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选用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树种造林,通过集约经营,可以获得速生、丰产、优质效果的人工林55、人工更新:在多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56、插条造林:是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措施57、插条造林: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进行造林58、经济林:以生产除木材以外的其她林产品(木本粮油、药材、香料、工业原料、果品等)为重要目的的森林。
59、重要树种:栽培目的树种(或经济价值高,或防护效能好),一般为优势树种,林分生长中后期占据第一林冠层,数量上一般占较大优势二、填空题1、《森林哺育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强 、 实践性强 、 专业性强 、 区域性强 的特点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生态公益林指 防护林 、 特用林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经济学原则 、 生态学原则 、 林学原则 、 可行性原则 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 大 、直径生长越 小 5、行状配备有 长方形 、 正方形 、 正三角形 、 品字形 配备四种类型6、种间关系的体现形式有 有利(互助、增进) 、 有害(竞争、克制) 两种形式7、混交措施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星状混交等 8、四旁地指的是 路旁 、 村旁 、 宅旁 、 水旁 9、拟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拟定 、 据树种特性拟定 、 据立地条件拟定 、 据经营条件拟定 、 据经济条件拟定 10、水平构造重要由 造林密度 、 种植点配备 要素决定。
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性是 复合性 、系统性、 集约性 、 级别性 12、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根据 环境条件 、 植被条件 、 林木生长状况 13、树种选择的基本是 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特性 、 林学特性 14、防护林适地适树的一般原则是 成活 、 成林 、 发挥一定的防护效益 、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5、判断适地适树的原则,在量上一般可用__立地指数_和 _单位面积蓄积量__来衡量,在质上规定_成活__ , _成林__ ,具有一定的效益__ 和 _具有一定稳定性___16、林分构造涉及 构成构造 、 水平构造 、 垂直构造 、 年龄构造 17、混交林中种间关系随 时间 、 立地 、 混交技术等 而发展变化18、造林地的清理措施有 割除清理 、 烧除清理 、 堆积清理 、 化学清理 19、马尾松植苗造林规定 根系舒展 、 深浅适度、 敲紧打实 、 方向对的 20、根据造林检查,成活率在 41~80% 时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局限性 40% 时重造。
21、幼林松土除草的注意事项是 三不伤 、 二净 、 一培土 22、森林立地的物理环境因子是 气候 、 地形 、 土壤 、 水文 23、国内森林立地分类研究比较成熟的专著是1989年詹昭宁为首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 和1990年 张万儒和蒋有绪为首《中国森林立地》24、用材林树种选择要具有的性质是 速生 、 丰产 、 优质 25、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26、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气候 、 地形、 土壤 、 水文 、 植被 和 人为因子 27、在山地容易施工,保持水土效果好的配备方式是 品字形配备 28、裸根苗的栽植措施有 穴植法 、 小坑靠壁栽植 、 缝植法 29、林业两大体系指 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 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30、森林立地划分的措施有按主导环境因子分级组合 、 按生活因子分级组合、 用立地指数替代立地类型 、 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 31、国内《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 用材林、 防护林、 经济林 、 薪炭林 和 特用林 五大林种。
32、造林技术措施有良种壮苗 、适地适树 、合理构造 、细致整地 、认真种植 、抚育保护 六项技术措施33、林业区划的根据是 社会发展规定、 自然条件 和 社会经济条件 34、《森林立地分类》原则划分立地类型时,一般将其分为 立地区域 、 立地区 、 立地亚区、立地类型社区、立地类型组和 立地条件类型 六级35、造林地类型有 荒山荒地 、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 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和已局部更新的迹地、低价值幼林地、林冠下造林地及疏林地 四大类36、杉木植苗造林规定 穴大根舒 、 深浅适度 、 根土密接 、 不反山 37、适地适树的途径有 选树适地、 选地适树 、 改树适地 、 改地适树 38、混交林的类型有 重要树种与重要树种混交、重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重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和 重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四种39、竹子的地下茎可分为 单轴散生型 、 合轴丛生型 、 混生型 等三种类型40、穴植法造林的技术规定是 穴大根舒 、 深浅适度 、 根土密接 、 方向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