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框架构造PKPM设计参数阐明V2.2 0909版目录第一节 构造模型输入及参数设立 6一、 总信息 61. 构造体系 62. 构造主材 63. 构造重要性系数 64. 底框层数,地下室层数 65. 与基本相连构件的最大底标高(m) 66. 梁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67.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68. 考虑构造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节系数 6二、 材料信息 71. 混凝土容重取26-27,全剪力墙取27,取25时需输入粉刷层荷载 72. 钢材容重取78 73. 梁柱箍筋 7三、 地震信息 71.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x组,抗震设防烈度为x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xg 72. 场地类别 73. 框架抗震级别 74.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级别 75. 计算阵型个数 86. 周期折减系数:建议有填充墙框架构造取0.7 8四、 风荷载信息 91.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92. 地面粗糙度类别 93. 沿高度体型分段数及体型系数 9五、 钢筋信息 101. 按照混凝土规范表4.2.3-1、4.2.3-2取用 10六、 选择后续操作 101. 楼梯自动转化为梁 10第二节 楼板设计 11一、 配筋计算参数中 111. 直径间距:最小直径8,钢筋最大间距200。
112. 双向板计算措施:选用弹性算法 113. 边沿梁、剪力墙算法 114. 有错层楼板算法:按简支计算 115. 裂缝计算:根据裂缝挠度自动选筋 116. 使用矩形持续板跨中弯矩算法:勾选 117. 钢筋级别:一般选用HRB400级 11二、 钢筋级配表 12三、 连板及挠度参数 12四、 绘图参数 13第三节 分析和设计参数补充定义 15一、 总信息 15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采用默认值 152. 混凝土容重取26~27,钢材容重取78 153. 裙房层数 154. 转换层所在层号 155. 嵌固端所在层号:一般取1 156. 地下室层数 157.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默觉得1m 168. 对所有楼板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169. 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一般勾选此项 1610. 构造材料信息 1611. 构造体系 1612. 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一般选用模拟施工加载3 1613. 风荷载计算信息 1714. 地震作用计算信息 1715. 构造所在地区(全国) 1716. 规定水平力的拟定方式 17二、 风荷载信息 171. 地面粗糙度类别 172.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173. X、Y向构造基本周期 174. 风荷载作用下构造的阻尼比:5%。
175. 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176. 顺风向风振:一般不勾选 177. 横风向风振:一般不勾选 178. 扭转风振:一般不勾选 179. 用于舒服度验算的风压 1810. 用于舒服度验算的构造阻尼比:取用2% 1811. 水平风体型分段数:1 1812. 体型分段最高层号:构造最高层号 1813. 设缝多塔被风面体型系数:0.5 1814. 其她默认 18三、 地震信息 181. 构造规则性信息 192. 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中查取 193. 场地类别:按地质勘查报告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6条拟定 194. 抗震级别:按照第一节三.3条执行 195.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级别:按照第一节三.4条执行 196. 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不选 197. 考虑偶尔偏心:勾选 208. 双向地震作用:勾选 209. 计算震型个数 2110. 活荷质量折减系数:民建、公建一般取0.5,工业建筑取1.0 2111. 周期折减系数 2112. 构造的阻尼比(%) 2113. 特性周期Tg (秒) 2114.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2115.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
21四、 活荷信息 211. 柱、墙设计时活荷载 212. 传到基本的活荷载 213. 梁活荷不利布置最高层号 214. 考虑构造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节系数 21五、 调节信息 221. 梁端负弯矩调节系数:一般取0.85 222. 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可取1 233. 梁扭矩折减系数:一般取0.4 234. 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1 235.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一般取0.6 236.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一般取1.3~2.0 237. 梁刚度系数按规范取值:默认选择 238. 调节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一般不调节 239. 按抗震规范5.2.5调节各楼层地震内力:一般要选择 2310. 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2411. 指定的单薄层个数,层号: 2412. 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其经验取值范畴为1.0-1.5 2413. 0.2Q0调节起始层号,终结层号 24六、 设计信息 241. 考虑P-Δ效应 242. 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选择该项参数 253. 构造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构造的规定采用:一般不选 256.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一般不选 257. 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造设计 268. 钢柱计算长度按有侧移计算 269. 剪力墙构造边沿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条 2610. 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2611. 梁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612. 柱配筋计算原则 26七、 配筋信息 261. 根据所选用钢筋的状况选择强度,间距。
262. 墙水平分布筋间距:200;墙竖向、水平分布筋配筋率:0.25% 26八、 荷载组合 271. 按照荷载规范和抗震规范的规定选择合适的系数 272. 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吊车荷载组合值系数:0,.3 27第四节 特殊构件与特殊荷载设立等 27一、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 271. 特殊梁定义 272. 特殊柱定义 283. 特殊墙、特殊支撑 284. 弹性楼板 28二、 温度荷载定义 29三、 特殊风荷载 29四、 多塔构造补充定义 291. 多塔的计算方式 292. 多塔构造离散方式 293. 多塔构造定义 29五、 施工顺序补充定义 30六、 活荷载折减系数补充定义 30七、 设计模型补充定义 30八、 修改构件计算长度系数 30九、 水平风荷载查询/修改 30第五节 SATWE构造内力与配筋计算 30一、 吊车荷载计算 30二、 生成传给基本的刚度 30三、 层刚度比计算(旧版本有该项) 30四、 地震作用分析措施:优选总刚分析措施 311. 侧刚分析措施 312. 总刚分析措施 31五、 线性方程组解法 31六、 位移输出方式 32七、 构件配筋及验算 32第六节 10个重要的比值 32一、 轴压比 32二、 剪重比 32三、 侧向刚度比 33四、 周期比 33五、 刚重比 33六、 剪跨比 33七、 剪压比 33八、 跨高比 33九、 延性比 33十、 位移比 33第七节 若干讨论的问题 34一、 剪力墙配筋 34二、 带地下室构造嵌固层的选用 34三、 构造扭转周期计算 35四、 错层构造的输入 35五、 当某洞顶连梁(按洞口输入而不是按主梁输入)高度不不小于300m 35时,SATWE在计算内力时将忽视该梁的存在,亦不计算其配筋。
35六、 在SATWE"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中,对考虑了双向地震力作用的 35构造,不应同步考虑按双偏压措施计算一般框架柱配筋 35第一节 构造模型输入及参数设立一、 总信息 1. 构造体系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剪力墙,断肢剪力墙,复杂高层,砌体,底框2. 构造主材钢筋混凝土,砌体,钢构造,钢和混凝土3. 构造重要性系数《混凝土规范》3.3.2条: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安全级别一级1.1,二级1,三级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取1.0;《钢构造设计规范》第3.1.3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构造的安全级别为二级,其她特殊建筑钢构造的安全级别应根据具体状况另行拟定;《高层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3.8.1条:对安全级别为一级的构造构件,不应不不小于1.1;对安全级别为二级的构造构件,不应不不小于1.04. 底框层数,地下室层数按实际选用5. 与基本相连构件的最大底标高(m)拟定基本埋深后,预估基本的厚度,从而输入该项值6. 梁柱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表3.5.2及表8.2.17.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一般取0.85,《高层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5.2.3条:装配整体式框架梁取0.7~0.8,现浇框架梁取0.8~0.9。
8. 考虑构造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节系数50年取值1,1取值1.1二、 材料信息1. 混凝土容重取26-27,全剪力墙取27,取25时需输入粉刷层荷载2. 钢材容重取783. 梁柱箍筋在满足承载力的前提下,考虑施工以便,建议优先采用圆钢HPB300级三、 地震信息1.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x组,抗震设防烈度为x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xg见抗震规范附录A2. 场地类别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四类详见地质勘察报告3. 框架抗震级别框架构造抗震级别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2条和《高层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3.9.3拟定注意:拟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乙类建筑应按照提高一度的设防烈度查表拟定抗震级别剪力墙抗震级别同第4条4.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级别该项重要针对抗震措施的抗震级别与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级别不一致时设定抗震措施由抗震设防标精拟定;抗震构造措施需根据特殊状况(《抗规》3.3.2、3.3.3)进行调节,否则应选择不变化 丙类建筑 Ⅰ类场地 6度 7度 8度 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抗震措施(烈度) 6 7 7 8 8 9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6 6 6 7 7 8 Ⅱ类场地 6度 7度 8度 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抗震措施(烈度) 6 7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