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和平论演讲稿(四)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06082652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易和平论演讲稿(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贸易和平论演讲稿(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贸易和平论演讲稿(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贸易和平论演讲稿(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贸易和平论演讲稿(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贸易和平论演讲稿(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和平论演讲稿(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贸易和平论演讲稿 (一页)贸易和平论,又称为“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将经济尤其是贸易与和平联系起来考虑,该理论可以追溯至17世纪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埃默里克克吕塞,他认为通过自由贸易,就能得到靠征服或占领所获得的同样的收益。因此“在获得启蒙之后,经济人之间的互动会导向国家的相互依赖与和平”。这一思想在西方政治经济学界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和发展,形成了诸多不同的流派和观点。国内虽然对这一命题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在吸收西方学者的观点上形成的讨论,难以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贸易和平论这一命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2、,采用历史阶段的分析方法和定量方法形成一个系统的贸易和平论框架,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运用国际关系理论进行补充解释,主要是理想主义、现实主义。 (二页)贸易与和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经济概念,一个是政治概念,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经典议题,贸易和平论的基本问题就是贸易与和平是正相关关系么。两国之间贸易量的增加必然导致两国间关系的和平、民主么。 一般而言,相互依赖的发展确实具有加强国家间共同利益的纽带、从而加强国家寻找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国际纠纷或冲突的作用。但如果进而认为,只要国家间存在着相当的相互依赖,国际和平就可以得到保障,那显然是夸大其辞。 (三页)、贸易与和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放在现实世界中考

3、察,这两个概念又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并且可以是由诸多变量因素加以衡量的,客观来说,贸易与和平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贸易和平论”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其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学理论,它主要关心的是是什么(what)以及为什么(why),而不是应该如何(shouldbe),它在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现实。 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贸易和平论遇到了来自现实世界的挑战,即出现了贸易没有导致和平的现象,或者更为甚者是贸易的增加反而导致了两国之间的冲突。通过对贸易与和平这两个概念的考察,我发现在自由主义经济规律的支配下,贸易确实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经济福利与社会交流,从而

4、减少国家间发生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但是国际政治的发展却不总是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主导着大部分的国家间政治关系,在自由主义经济条件下提出的贸易和平论能适应现实主义支配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么。 (四页)、那我们就需要寻找除了贸易范围内变量之外其他的自变量,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反常现象的发生,或者说是什么具体原因,破坏了贸易导致和平这一论点的正常社会反应,使得这一结论不再客观反映社会现实。 (五页)、 1、对经济与和平关系的探讨,就其思想渊源来说,至少可追溯至17世纪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根据早期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自由贸易理论,贸易之所以产生,就在于每一方都能从贸易中获利,无论个人之间、公司之间、地区之间,还是

5、国家之间都是如此,而战争则对双方均无利可图,即使是战争中的胜利者也不会因战争而获利,只不过胜利者一方的损失比失败者小些而已。所以,按照早期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靠战争发财致富只是一种幻想。因此,任何扩大国家领土的企图,无论是通过吞并邻国还是掠夺殖民地,都被视为愚蠢之举;相反,自由贸易则被认为是正确的政策,因为通过自由贸易,无需耗费,就能得到靠征服或占领所获得的同样的收益。这一早期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论点最早由埃默里克克吕塞提出,经过边沁和穆勒父子的详细阐述,成为后来“贸易和平论”的基本出发点。 埃默里克克吕塞认为。通过自由贸易,就能得到靠征服或占领所获得的同样的收益;因此在获得启蒙之后,经济人之间

6、的互动会导向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于和平。 2、进入到18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主张通过自由贸易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当属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 边沁(18-19世纪)认识到商业的巨大价值,但是他否定与附属殖民地签订的互惠协议,认为这些协议不能有效增加经济总量;他还隐含地表示,强国对殖民地的争夺会破坏殖民地的经济,不利于经济总体发展,这反映出他的自由经济学思想。 约翰穆勒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写道:“国际贸

7、易的深入发展和迅速扩张不仅极大地保证了世界范围内的和平,而且对于国际理想主义、国际制度以及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也是永久的保障。” 社会学家斯宾塞认为,国家起源于战争,因此政府的大部分职能是与军事社会相联系的。然而,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到来,战争将会变得过时。在这里,斯宾塞假定了经济发展会带来和平。他和他的追随者都相信,自由贸易原则在全世界的传播会导致国际分工和经济专业化,从而有助于加强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会使它们拒绝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然而,被视为“贸易和平论”之首创者的,却并非斯宾塞,而是英国曼彻斯特经济学派的著名学者理查德科布登,他在19世纪50年代正式提出了“贸易和平

8、论”。他曾经说过:“过去与现在自由贸易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最好的外交手段,没有比自由贸易更好的方法能够让人类和平相处。”科布顿把国际劳动分工和商品自由交换看作是天意,坚信自由贸易是一种最完美的制度,认为通过贸易可以把不同国家的企业和工人在物质福利的共同利益上联系到一起,自由贸易与国家间的和平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 4、进入20世纪以来,关于贸易会带来和平的传统观点,在英国学者诺尔曼安吉尔1933年出版的大错觉这本著作中被极大的发挥。安吉尔赞同科布顿“贸易纽带”的学说,并进一步从比较成本的角度,论证了贸易与和平的关系。他指出,随着经济相互依赖的深入,每个国家都将在自由贸易与权力政治之间做出选择。

9、他认为,虽然战争在过去是有利可图的,但由于现代战争能摧毁贸易纽带,因而无异于一种“商业自杀”行为。他解释说,战争之所以仍然不断发生,是因为“战争有利可图”的观念对参与国决策者的影响。如果决策者认识不到与贸易收益相比战争的“无利可图性”,他们就很可能通过诉诸战争来谋取利益。而一旦人们认识到战争除了意味着集体自杀而别无意义时,和平就有可能实现。 冷战时代,经济依赖和平论的观点被美国学者理查德罗斯克兰斯进一步加以深化和完善。他把国家分成两揣测类型,一种是以商业促进福利的“贸易国家”,另一种是靠军事扩张加强国力的“领土国家”。他认为,现代世界经济和相互依赖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贸易国家,这反过

10、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相互依赖。在高度依赖的现代国际体下,发动战争的动力已不复存在。因为战争不仅成本太高,而且一国本来可以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也可能通过战争被他国抢走。一个现代理性的贸易国应该认识到,通过贸易和市场完全可以把国家搞得更好。 (next页) 1、从帝国主义的视角出发,希尔弗丁和列宁以及其他的马克思主义作家认为资本主义是引发危机和战争的前兆,自由贸易实质上对于亚非拉等落后国家是不平等的,表面上平等的自由贸易掩盖了事实上的经济剥削。 2、产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依附论,又称“外围-中心论”,其代表人物劳尔普雷维什以及美国的沃勒斯坦认为世界被分为中心国家(西方国家)与外围国家(发展中

11、国家),前者在世界经济中居支配地位,后者受前者的剥削和控制,后者依附于前者。依附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产生了不平等的国家分工格局、国际交换体系以及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自由贸易实际上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它非但不能促进两者之间的和平,反而会加剧他们之间的经济贸易摩擦,增加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沃勒斯坦、拉西特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特别是资本主义的贸易特征,研究发现资本主义贸易与和平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3、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加尔通和伊曼纽尔认为不平衡的经济相互依赖会对一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经济剥削,进而威胁到国家的独立自主,由此引发国家间的紧张关

12、系甚至冲突。加尔通曾说:“失衡的贸易是一种重要形式的帝国主义。” 4、结构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肯尼兹沃尔兹认为经济相互依赖不是促进和平的力量,而是导致冲突的原因。他认为:“紧密的相互依赖意味着交往的密切,从而增加了发生偶然冲突的机会,最残酷的内战以及最血腥的国际战争都发生在制度相似而紧密联系的人们之间。除非潜在的参战各方具有某种联系,否则战争根本不可能发生”如果相互依赖的各国之间的联系无法得到规范,必然会发生冲突,偶尔也将诉诸暴力”如果相互依赖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央控制的发展,相互依赖便会加速战争的来临。” 华尔兹在其国际政治理论中还指出,与国内经济相互依赖造成一体化不同,国际上的经济相互依赖由于

13、国家对相对获益的关注和对可能造成的依附的担心,合作将难以进行,由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鉴于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之间的可转换性,因此,国家总是担心对方的经济实力会转换成军事实力,对自己的安全构成威胁,时时处于一种安全困境之中。 6、约瑟夫奈认为“经济相互依赖和平论”忽视了相互依赖的脆弱性问题。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相互依赖并不局限于互利(mutualbenefit)的情境。互利的相互依赖假定,该概念只适用于现代主义世界观盛行的情形:几乎不存在军事威胁,冲突是低烈度的。增加某种关系的共同获益将或多或少地避免分配冲突,这种假定尤其值得提防。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争取从交往中获益的份额,即便二者都从中获益良多依然如此。例如,石油输出国政府和跨国石油公司在提高石油价格上有共同利益;但是二者在相关的收益份额上存在冲突。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烤制大馅饼并不能阻止小孩子就分多分少而争吵。 国内研究现状以及评价。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