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理论方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06078820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4.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总结理论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个人总结理论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个人总结理论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个人总结理论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个人总结理论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总结理论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总结理论方法(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通过近几年来的考试总体情况来看,“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科目考试重点考查考试大纲中的第三部分 地价理论、第四部分 土地估价方法、第七部分地上定着物及相关财产估价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也有极少量的涉及对土地分等定级、土地估价行业管理、相关统计知识等方面的知识,考题内容趋于灵活,考查的知识点更具综合性特点。从考题类型上看,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科目考试,目前共考85题,题型分为判断、单选、多选、情景分析四个题型。考试中一定要注意对判断题的慎重,该类题型规则是答对给分,答错扣分,扣至该题10分不得为止,就是说如果你答对5道,答错5道你还是得零分,这与你没做判断题效果一样,所以答该题型时切记只做有把握的,拿不

2、准的,如果成功率感觉较高,可以冒下风险,如果只是想撞运气则建议慎重,以免无辜失分。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 1030-1200。本科目从考题涉及的知识面上看,考查的知识面主要是对土地估价理论和方法、地价基础理论、建筑物及地上附着物估价,其中重点是对估价理论方法的考查。例如在2009年的考试中,估价理论方法的考点分值就占了将近70分,涵盖估价原理、收益还原法、市场法、成本逼近法、剩余法、路线价法、基准地价法等知识点,在45道单选题中,就有29道题。其次是对地价基础理论的考查,在考试分值中占20分左右,以判断、单选的题型为主,多选中也会出现一到二道,涵盖价格概念、地价影响因素、区位理论、地租理论等方面知

3、识。例如09年题中判断10道中就占了很大比重。对建筑物估价和地上附着物知识点的考查,单独算来约占10分左右,知识点涉及建筑物重置、折旧、估价等方面内容。另外各年考试中,对地上附着物和建筑物估价的知识点的考查,经常是与土地估价方法的考试点联系一起,进行综合考查,以此检验考生掌握土地估价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下面首先对第三部分地价理论进行讲解。该部分内容是土地估价理论的基础理论部分,虽然占据的考点和考试分数在2006、2007年相对较多,2008年、2009年略微减少,但由于该部分内容属于土地估价理论中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对该部分的学习理解,会对土地估价方法的学习带来帮助,因此我们对此部分的学习仍不可

4、忽视。第一节 土地价格概念一、考试大纲1土地价格概念(掌握)2土地价格的特征(掌握)3不同类型土地价格及特征(熟悉)4我国土地价格评估的发展历史(了解)二、重点内容讲析:1、土地价格概念1)土地价格的内涵土地价格是指土地的购买价格,是土地未来年期纯收益的资本化。土地在交易过程中实际上是对土地权利的转移,土地纯收益现值的总和就表现为土地价格。土地价格实际上是土地经济价值的反映,是为购买获取土地预期收益的权利而支付的代价,即地租的资本化。换言之,土地价格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的预期土地收益(地租)高低。2、土地价格的主要特征1)土地价格是权益价格。土地买卖实质上是土地权益的买卖,土地价格是土地权利和收

5、益的购买价格。2)土地价格不由生产成本决定。现实中土地的开发成本,主要是土地的投资与回收及其应得投资收益,实质是地价的附加。3)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需求决定。土地的自然供给是一定的,土地经济供给的弹性很小,而对土地的需求会不断变化,从长远和总体上看,需求是影响地价的主要方面。4)土地价格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在一定时期内,土地的供给弹性很小,人类对土地的需求趋势不断增长,致使地价不断上涨。5)土地价格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为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各地域土地市场受到当地政治、经济等影响,相互之间很难影响,不能形成统一的市场价格;即使在同一地区城市内,土地的位置差别、用途差别等也决定了土地价格个别性明显,难

6、以标准化。附:土地价格和一般物品价格的区别:1)生产成本不同。一般物品的价格是人类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围绕着价值而上下波动;地价本质上不是“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地租的资本化,即地价地租/利息率。2)折旧不同。一般物品的寿命有限,可以大量重复生产,其价值通常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因此有折旧。而土地不能引再生产而增多,其价格通常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上升,不仅无折旧,而且会自然增值。但是,在我国有期限的出让土地使用权是一个特例,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应计提折旧。因为这种土地使用权的剩余年限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短,最终会被国家无偿收回。3)价格差异不同。一般物品,如汽车、衣服,人们可以大量制造,同一品牌、同

7、一型号的很多,故其价格较一致。土地由于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所以基本上是一宗土地一个价格,而且不同的土地之间价格差异较大,有的寸土寸金,有的可能一文不值。4)市场性质不同。一般物品的市场为较完全市场,形成的价格较客观,而土地市场为不完全市场,形成的地价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5)价格形成时间不同。一般物品由于相同的很多,易于比较,为较完全市场,且价值不很大,价格形成时间通常较短。由于土地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不易于比较,为不完全市场,而且价值量大,其交易一般需要经过长期考虑后才能达成,地价形成的时间通常较长。6)供求变化不同。地价与一般物品的价格虽然都受供求变化的影响,但因土地数量难以增减且不可移动

8、,所以其供给弹性较小。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完全无弹性的,不会随着地价的变化而增减。但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土地来说,土地的供给是有弹性的。例如:住宅可以挤占工业用地,工业可以挤占农业用地。3、不同土地价格的类型及特征1)按土地权利分类分为土地所有权价格、使用权价格、租赁权价格、抵押权价格和其他他项权利价格。这类土地价格的特征:、该类土地价格是以土地权属为基础进行划分,在实体一定的情况下,获得何种土地权利决定了对土地的拥有程度,根据不同的土地权利类型也就形成了为获取该种土地权利而必须支付的代价,即形成不同权利的土地价格。、该类土地价格的高低受到获得的土地权能大小的制约。在我国,土地权利

9、可以分解为四项权能,即占有权能、使用权能、收益权能和处分权能。2)按土地价格形成方式分类分为交易价格、理论价格、评估价格等。3)按政府管理手段分类分为申报地价、公告(示)地价等。4)按土地价格表示方法分类分为土地总价格、单位面积价格、楼面地价等。他们之间的关系特点是:楼面地价宗地总地价宗地总建筑面积=土地单价规划容积率。规划建筑总面积土地面积规划容积率容积率=地上建筑总面积规划用地面积5)按土地的存在形态分类分为:生地价格、熟地价格、毛地价格、净地价格。生地价格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的,未进行或部分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开发和土地平整,但已完成土地使用批准手续的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权价格。熟地价格:指在正

10、常市场条件下的,完成了土地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具备建设条件,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权价格。毛地价格: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的,未进行宗地内拆迁平整,但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开发建设,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权价格。净地价格:指已经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开发,场地内达到开工条件的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权价格。6)按土地交易的方式分为:拍卖价格、招标价格、协议价格、挂牌价格。7)按土地价格使用目的分为:买卖价格、租赁价格、抵押价格、课税价格、征地价格等。8)其他划分方法形成的土地价格基准地价,即各类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期的现状开发程度下的某一时点的土地使用权价格。标定地价,是政府根据管理需要评估的具体宗地在公开市场

11、和正常经营管理条件下某一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标定地价与基准地价一样,由政府定期公布。标定地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时确定土地出让金的依据;B企业清产核资和股份制改造中确定土地资产的依据;C国家核定土地增值税和税制改革的依据;D政府制定土地市场管理政策的依据。此外还有交易评估价和成交地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土地出让、土地转让、土地税收、土地征用、资产核算等等方面使用的地价。从地价的性质看: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交易底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其他宗地地价,是根据过去成交地价及土地收益情况评估得到的评估地价,而成交地价则是在地产交易中直接实现的现实价格。从地价的特点看,基准地价属于区域平均地

12、价的一种,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区域平均地价形式,标定地价、交易底价、成交地价及其他派生出的地价都是对于具体宗地而言,故都属于宗地地价。若按各地价在地价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是政府为管理地价和地产市场而组织或委托评估的,对地价体系中的其他地价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控制作用,因而是我国地价体系的核心;标定地价、交易地价或交易评估价是地产市场中最常见、最大量发生的地价形式,因而是地价体系的主要成分;而成交地价反映的是地产市场的现实,故是地价体系内最关键的参照指标。第二节 土地价格影响因素1 考试大纲要求:(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主要地价影响因素的种类;熟悉:主要地价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不

13、同用途地价影响因素的特点。2 知识点:一、一般情况下的地价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可将影响土地的因素分为一般因素、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三、影响地价的一般因素一般因素是指影响城镇地价总体水平的自然、社会、经济和行政因素等,是影响土地价格的一般的、普遍的、共同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土地价格的整体水平。包括:1、土地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称,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管理制度等。2、住房制度: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制的改革,包括改革住房建设投资体制、改革住房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体制、改革住房分配体制、建立双轨制的住房供应体系、建

14、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规X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等。3、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对用途、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规定,很大程度上对地价产生影响;同一块土地在用于商业、住宅和工业时的地价有很大的差异,一般商业用地效益最高。4、相关政策:主要有房地产开发政策、地价政策、税收政策等。5、人口状况:人口状况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人口素质和家庭人口构成等。6、社会发展和安定状况:社会稳定,房地产投资相对来说风险小,收益大,资金可以按预期的目标在预期期限内得到回收并取得利润,从而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增强,带动地价上升。社会秩序良好,人们会感到

15、安全,从而愿意投资、购物、居住,因此带动地价上升。7、城镇发展过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会增加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提高城镇土地价格水平,另外,城市化发展越快,就业机会就多,人口迁入就大,地价涨幅也会相应较大。8、国际经济状况:世界经济逐步向一体化、多元化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而快速发展。例如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各国的地价造成的强大冲击,使各国地价水平大幅下降。9、国际政治因素:国家间政治关系密切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投资者跨国投资,如果发生战争还会直接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直接使土地需求下降,地价暴跌。10、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展越快,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水平

16、越高,财政金融景气,因建设需要而增加对土地的需求,地价水平就会上升;反之,如果经济不景气投资就会减少,对土地的需求就会减少,引致地价下降。11、财政金融体制:在国家的财政金融体制下,政府通过财政金融达到对经济的干预。12、税收制度:如果国家对以土地为主体的税务制度较完善健全,土地囤积、投机行为就会相应较少,土地市场和地价水平相对平稳。13、居民收入、消费水平; 14、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为购买房地产而支付的代价,间接影响地价水平的高低。行政隶属变更;房地产投机;储蓄和投资水平(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是正相关的,即储蓄增长则投资也相应增长);物价变动。上述的一般因素,通常是从宏观上对地区整体的地价水平产生全局性影响,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