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0601066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是故乡明》教学案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是家乡明教学案例 溶溶家乡月,悠悠思乡情【设计理念】 月是家乡明安排在人教版新修订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这个主题中。本单元五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不同步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习本文我们要揣摩精彩的段落和核心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本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本文重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伙、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步,由于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但愿能充足调动学生自己的阅读积累,

2、共同完毕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家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她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伙、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措施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对散文有初步的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思乡情。【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的: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在反复阅读基本上学会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永恒的怀念与挂念之情。2

3、过程与措施目的:抓住核心语句精读课文,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而后分组合伙探究,领悟课文情感。通过对学过的有关内容的复习,以及学生自主积累的补充,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本单元学习专项是爱国情怀。学习本课协助学生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结识家乡对一种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思乡情,学习体现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诚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月亮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是非常熟

4、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同样的深情蜜意。她是谁呢?(多媒体投影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及季羡林简介)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季羡林 (1911.8-.7)季老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她精通9国语言,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其散文著作诸多,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虽然身居病房,90多岁的她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先生为人所敬佩,不仅由于她的学识,还由于

5、她的品格。她说:虽然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她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又完毕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诸多人性的思考。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并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老式。 中国老式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老式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因此,她可以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奉献,她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楷模。(用猜的方式导入简介季老的突出奉献和崇高的品质,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爱好)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家乡明这

6、篇文章来解读她的“明月”情结。二、检查预习纠字音wi gu jio zhn y mng大苇坑 篝火 嚼 烂 粘 清光四溢 萌 动 chng ch yn mo di ki chu chng晶莹 澄 澈 风光旖旎 耄耋 慨 然 惆 怅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烟波浩渺:形容水面广阔。 相映成趣:两者互相烘托,显得更有情趣。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极点。支:支撑,受得住。茂林修竹: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修:长。顾而乐之:顾:回头看。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以小组为单位,人们推选一名代表和教师一起朗读文章,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久石让的家乡。其她同窗从如下三方面予以评判: (1)音准;(2)句逗的

7、停止;(3)语调、语调的解决。 2、教师指引:本文基调深沉诚挚,带有淡淡的忧伤;语调平稳,不适宜过高或过低;语调亲切,温和,庄严;语速以中速为主,第三、五自然段轻快活泼些,第六段背面应当情绪激越,读得动情,第七、八自然段应缓慢低沉些。(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唤醒她们的求知欲望,我运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教师竞赛的形式强化她们的主体意识,那种追求成功的兴奋可促使她们全身心地投入,为自己、为集体争光。同步,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积极地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中。) 师:季老以细腻的笔触把家乡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细心

8、的写了出来,没有迷人的山,没有多情的水,没有流芳百世的古迹,也没有勾人心魄的神话传说,有的只是一种赤子对家乡的爱恋。自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思路。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生:作者思乡情深。师:那她是如何流露、抒发这份浓浓的思乡情的?生:借对家乡月亮的回忆、怀念巧妙地体现思乡之愁。 师:环绕着月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生:童年的趣事、家乡的山(无)水(坑)即家乡月亮的背景、世界其她地方的月亮、朗润园的月亮,最后睹月思乡抒情。在师生互动基本上,形成板书。 开篇点题 月 对家乡与童 离开家乡后 思乡 年的回忆 的生活 照应前文 (通过师生问答,让学生在预习的基本上梳理清了文章内容和脉络,对文章有

9、了一种整体把握,为进一步研讨文章奠定基本)三、自主阅读,学会质疑(课前预习时完毕,教师将有价值的问题投影在大屏幕上,并注明提问学生)四、小组讨论,合伙解答(每小组抽一题准备,其中第8题由三组分工完毕,每组公推一人发言,其她同窗补充)1、“月是家乡明”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诗的上一句是什么?文章以此为题的作用是什么?明确:“露从今夜白”。不落俗套,新颖脱俗,增长了文化底蕴,富有亲切感。 2、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题目是写家乡的月,文中为什么写了童年趣事,这样写与否多余?为什么?明确:数星星、抓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摸鸭蛋。不多余。家乡之月,是思乡(乡愁)的载体,取其团圆和美之意。只有

10、在家乡才干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因此人们常常用它来体现出对家乡的怀念早年离家,童年趣事深刻在记忆中,不管走到那里,都就成了她思乡的回忆内容,而这些趣事,都是在月下或跟月亮有关,因此不多余。3、除了家乡的月,文章还描写了哪些地方的月?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明确:文中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月。对比和烘托。突出了家乡月亮的美丽,体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师:本文通过列举自己到过的许多地方,那里的月夜始终没有家乡的月夜那般凉爽,那般喜人。没有写太多的记忆,作者记住的只是家乡的月明,门前池塘的月影,以及月夜下的童趣。把家乡农村的那种静谧祥和氛围与都市里的喧嚣作比较,把北大朗润园与鲁西平原的一种小村比

11、较,从中让人感受到“儿不嫌母丑”的深情。4、作者为什么要把家乡的月亮形容为“小月亮”? 明确:由于家乡相对于外面的世界是一种小地方,也体现了对于家乡月亮的无限爱慕。(让学生列举学过的小思的蝉、草地等文章里类似的说法)5、为什么在第六段作者写“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家乡为第二人称“你”有什么体现效果?明确:此刻作者感情强烈到极点,为便于直接抒情,改家乡为第二人称,抒发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与挚爱之深情。(引导学生回忆魏巍我的教师一课同样的写法)(让学生学会回忆学过的知识,学会迁移,学会归纳,措施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学会故意识的运用这些写法作文)6、 作者说“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

12、,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你如何理解作者在此句中所体现的情怀?明确:在作者眼中,思乡之病是一种痛并快乐布满矛盾的滋味。说苦,远离家乡和亲人,月圆人不圆,怀念惆怅之苦、惋惜之情、留恋之痛等复杂情感缠绕心头;说乐,追忆、回味、留恋等情感给孤单的游子莫大安慰。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并甜美怀念中慰藉自己,感受生活,鼓励奋发。师:作者在倾诉思乡、恋乡之情时,将其化为了一种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思乡之情是孤寂愁苦的,但是对家乡生活的追忆却让人无限回味,感受到幸福。7、美点寻踪一:品读有关月色的描写,赏析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文章运用了那些写景的措施?谈谈其体现作用

13、。明确:对比;修辞:拟人,引用,排比;.烘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嗅觉视觉听觉。师:家乡不是一种抽象的名词,而是由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涉及了诸多情感和记忆。因此,思乡类的作品都是从某些具体的内容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相思之情,也就是借景抒情。(本文最重要的写作手法)8、美点寻踪二:分享你读了这篇文章的心得。(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方面品赏本文人情美、语言美和意境美。)生:月是家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呈现了家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我最喜欢的是文中有关童年的那段描写,仿佛把我

14、带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了池塘、竹林、大山的怀抱,感受到夏夜的凉爽,空气那个弥漫着欢乐的氛围(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学会了质疑,也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发现文章之美。学生预习时提出许多问题,这些只是其中质量比较高的或我备课中预设的,令人感慨和鼓舞,学生体现不很清晰,思路有点乱,或略显简朴都在情理之中,只要肯动脑,敢开口,坚持下去,就会有进步)五、延伸拓展季老这篇感情诚挚醇厚语言清新质朴的文章,以“月”为线索,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乡愁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人们积累了哪些,亮出来晒晒吧。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水历来都是白的,但今夜的更白;月亮在哪里都是明亮的,但家乡的月亮更明亮,由于在这样的夜晚,我想起了我的亲人,我的家乡。 生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写出了思乡之情。 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在过节时格外的怀念家乡。 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写出了思乡之情。 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生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生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生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