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0601065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摘要】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适应社会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要求,将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课程当中。据此,将课程划分为通识模块、管理基础模块、管理工具模块、管理职能模块、管理实践模块,以系统培养学生的个体品质力、身心健康力和领导管理力。【关键词】职业经理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但其质量提升未能与规模发展相适应,一定程度上脱离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每年大量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涌人市场,造成“求职难及专业对口就业率低&rdqu

2、o; 和“企业难招到合适的人才” 两种声音并存于市场。这一现象折射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工商企业高层从业人员必须经历基层的管理工作职业生涯,而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均着眼于“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加之毕业生质量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导致现实中毕业生难以成为高级专门人才。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之一就是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因此,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弥补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就成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吉首大学

3、商学院自2004年以来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培养“具有职业经理人潜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断摸索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职业经理人培养的规律,初步构建起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职业经理人胜任力要素分析课程体系是基于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而确定的。为科学合理地调整优化课题体系,真正实现职业经理人培养的目标,首先就必须了解社会对职业经理人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即到底具有什么能力和知识结构的人才能胜任职业经理人这一职责。基于前人的研究,我们首先构建起一个包括个人品质力、身心健康力、领导管理力等3个维度,忠诚度等15个要素的职业经理人胜任力模型(如

4、表1)。21为收集社会对职业经理人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2010年8月吉首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小组通过问卷调查、企业家座谈等形式,选取部分往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工商企业进行了跟踪调查。在问卷调查和企业家座谈中,要求专家采用李克特五分法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各个要素进行评价,并从重要性和稀缺性等两个方面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各要素进行了度量。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用人单位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各要素的评价均在25分以上,认同我们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要素的设定。同时,在重要性方面, “专业技能”、“资源管理”、“组织管理

5、”、“职业操守”、“创新管理”排在前5位。稀缺性方面,“专业技能” 排在首位, 然后依次是“创新管理”、“职业操守”、“组织管理”、“企业国际化经营”等。二、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原则基于以上工商企业家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调查结果, 为实现职业经理人的培养目标,吉首大学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小组认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进行优化, 以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优化中应把

6、握好这样几个原则:第一,突出强能力、优个性的指导原则。长期以来,我国商科,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宽口径、厚基础”。这逐渐造成了工商管理专业“四不像” 的尴尬地位,即什么都懂一些,但又好像什么都不会。从以上企业家调查的结果来看,工商企业需要的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视野的“通才”,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际管理技能的“专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 “专才” 比“通才”更重要,特别是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中必须突

7、出强能力、优个性的原则,使“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优个性”成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原则。第二,基于工商企业管理职能重组课程模块,选择企业核心管理职能构建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基于市场需求和高校自身资源优势,确定专业方向,直接面对管理职能岗位,切实提高学生在特定管理岗位的管理技能。第三,注重隐性课程的建设。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胜任培养全部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重任。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有些要素包含很多隐性能力成分,这些隐性能力成分不能直接用显性语言来表达,不能用确切指标来度量,故只能通过一些隐性课程来加以培养。如将忠诚度、职业操守、职业使命感等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

8、等课程中,将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t2,理特质通过军训及心理健康讲座来实现。而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可以增设一些如管理沟通、商务谈判、创业管理等课程,也可通过举办商务礼仪大赛、创业大赛及素质拓展训练来实现。三、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想根据职业经理人胜任力调查结果,将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课程之中,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构建起适应职业经理人培养为目的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职业经理人个人品质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的个人品质力包括3个要素,即忠诚度、职业操守和职业使命感。这3个要素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

9、已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公共必修课程与之对应。为应对社会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职业操守培养的重视,并更好地体现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增设管理伦理学、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等课程。相关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管理思想史等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应增加内容探讨职业经理人个人品质力的培养。(二)职业经理人身心健康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的身心健康力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2个要素。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的身体健康要素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主要通过大学体育和健康讲座等课程来加以培养,除此以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隐性课程加以培养,

10、如运动会、单项比赛等。心理健康则主要通过心理健康讲座、ERP实验等课程加以培养,还可通过邀请企业家讲座、创业大赛等隐性课程加以熏陶和培育。(三) 职业经理人领导管理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职业经理人领导管理力由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2个二级指标组成,而管理技能又包含了自我认知等9个三级指标要素。管理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主要由管理基础模块、管理工具模块、和管理实践模块等三部分组成。其中管理基础模块中的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原理、经济法、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基础认识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管理工具模块中的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财经应用文写作、数据统计与分析等

11、课程则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进行决策管理、组织管理、控制管理和资源管理的能力;管理实践模块中的企业资源计划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控制管理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物流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管理能力、控制管理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企业经营决策模拟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领导艺术、创新管理能力、决策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控制管理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在上述职业经理人胜任力调查中可以发现,专业技能无论是在重要性还是在稀缺性方面都排在第一位。这标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非常重视,同时以往毕业生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不够理想。因此,专业技能的培养应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

12、体系设置的焦点。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则主要有管理职能模块和管理实践模块组成。根据企业家座谈,我们将工商管理专业方向划分为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等三个管理职能方向,每个管理职能方向设置了4门管理职能方向课程,学生在三年级基于自我兴趣选择其中一个管理职能方向。管理职能课程组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某一具体管理职能领域的专业技能。管理实践模块课程则锻炼了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创新实践和毕业实习等课程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经营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注释:1黄俭,陈爱林工商管理类专业课题体系的整体优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 (6):92—932郭新强中国职业经理人胜任力模型构建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8, (9):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