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05971770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2分) (2017七上肇源期末) 下列作者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 论语孔子 春秋末期鲁国人B . 马诗李贺 唐代诗人C . 夏日绝句李清照 南宋词人D .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英国作家2. (6分) 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1) 接连失了几回火,把院子里的几万担柴全都烧了。那柴烧得一块一块的,聚结在一起就像太湖石一般( )A . 五彩斑斓B . 光彩夺目C . 光怪陆离(2) 碧空的飞鸟,花间的蜂蝶,郁郁的树木,潺潺的流水,又浮现在眼前。刚踏上南归的船,我已经_了。( )A . 心旷神怡

2、B . 心驰神往C . 心荡神摇(3) 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罗列现象,也不是_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A . 夸夸其谈B . 口若悬河C . 侃侃而谈二、 字词书写 (共2题;共11分)3. (8分) 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shbotn hun_碎_弄_怒_chujyf_打沉_淡_翻来_去4. (3分) 某校九年级(1)班举行以“雨的诉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积极参加。成语组该组同学在成语词典中查出一部分与“雨”有关的成语,请你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a.指在风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共渡难关。_b多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亦形容恶势力猖獗_c指冒着风雨赶路_

3、三、 名著阅读 (共4题;共27分)5. (5分) 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昆虫世界,里面记叙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请举出一种动物,并说出它的生活习性。 6. (10分) 名著阅读。“他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烂衫,全身一年四季都在开花,衣服上绽开的破布条随着他的蹦蹦跳跳而飘舞。他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破帽子,一块弯月亮样的帽边搭拉下来遮住了半边脸,肥大的上衣几乎拖到脚跟,裤子只一根背带挎在肩上,另一根背带不知哪里去了,裤裆像个大口袋吊在两腿之间,一只裤腿卷着,还有一只毛了边的裤脚拖到地上,走一步带起一阵灰尘。”(1) 这段文字选自(国籍)(作者)写的,选段中的“他”是

4、汤姆的好朋友。(2)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这一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4分)情节: 思考: 7. (1分) 征方腊时,曾身穿龙袍乱闯的人是_。8. (11分) (2017八下高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这些都要靠运气了!并且,希望在人心里又是这么的坚不可摧!而且,我们还是俩人在一块儿。最后,我要再说一遍尽管这好像不怎么可能就算我要让心里的所有幻想消失,就算我要“绝望”,我都无法做到了!林肯号和那个鲸类动物冲撞发生于夜里大约十一点钟左右。这么说,我们还必须在水中游八个钟头才可以挨到日出。我们轮换着向前游,是绝对能够游到太阳出来的。海面

5、非常平静,我们没有感觉到劳累。有时候,我还试图让自己的眼神可以刺破那黑黝黝的夜幕呢。然而在这样的黑暗当中,我却仅能看到我们游泳的时候自己动作所激起来的一点儿闪光。我看见明朗而洁净的水波在我手下碎裂,如同镜子一样反光的水面上泛起很多银白色的点缀碎块。我们好像浸泡于水银当中。(海底两万里节选)(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2) 从选段中,你能看出“我们”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3) 请从备选内容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完善“鹦鹉螺”号潜艇环球探险旅行的路线太平洋_印度洋红海_挪威海岸(备选内容:地中海、大西洋、珊瑚岛)四、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9. (5分) 默写填空。(

6、1) “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2) 僵卧孤村不自哀,_。(3) 秋词(其一)中诗人奋发进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别样的秋景图:“_,_。”(4) 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5) 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用诗句“_,_”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思念。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0. (16分) (2018八上桐乡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7、人者耳。记过合浦苏轼余自海康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并海即白石。是日六月晦,无月,碇宿大海中。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稚子过在旁鼾睡,呼不应。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注释】海康、合浦、廉村、官寨、白石、徐闻皆为地名。乘疍(dn):乘坐疍舟。并(bng)海:依海,沿着海路。书、易、论语:即苏轼撰写的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三书。(1) 文言字词解释。 欣然起行_念无与为乐

8、者_余自海康适合浦_碇宿大海中_(2) 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3) 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4) 两篇文章都写出了作者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1. (11分) (2018七上柯桥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 , 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

9、 , 皆此类也。(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棐(f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真草:楷书、草书。蕺(j)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老姥(m):老年妇女。王右军:指王羲之。重:看重,推崇。(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_羲之书其扇_姥初有愠色_姥如其言_(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3)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2. (16分) (2017七上泰州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

10、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

11、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风

12、,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子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

13、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1) 文章开头的画线句是_描写,它的作用:_。 (2) 结合语境,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文章第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什么特点?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段画线句子“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的表达效果。(3) 第段说“这像极了我的母亲”,结合全文回答:文中的“蒲公英”和我的母亲哪些地方相似? (4) 本文第段画曲线的句子与链接材料有相通之处。请你说出它们写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链接材料】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