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数学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优秀篇) 了解别人是如何看待某个问题的,对于我们的判断和决策会有很大的启发写总结要注重实践和反思,通过实践和反思的结合,才能写出更加有深度和内涵的总结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 小学数学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桌准各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人准备一张自己学号的卡片 设计理念:通过竟猜、操作、比一比谁写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文流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进行智力竞猜春暖花香的季节,公园里许多人在划船,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两个儿子,但总共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部分学生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孙子、爸爸、和爷爷) 2、孙子、爸爸、爷爷的名字分别是韩韩,韩有才、韩广发。
请学生以韩有才为中心介绍下三个人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说出韩有才.是爸爸,韩有才是儿子的语句,这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准的儿子 3、上述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表述时一定要完整并向学生说明自然数中某两个数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依存关系倍数和因数 设计说明:智力竞猜走学生喜欢的形式,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竞猜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 1、师:智慧从手指问流出,通过操作我们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桌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思考一下其中蕴涵着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请学生汇报不同的摆法,以及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分开写)再向学生说明:如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学生特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板书三十乘法算式,和几十相应的除法算式) 设计说明;让学生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让学生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学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3、让学生一起看乘法算式43=12,向学生指出: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4、先请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然后同桌的同学再互相说一说 5、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6、学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可能会出现0( )=0的情况,借此向学生说明我们研究因敷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说明: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学生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必须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 7、以43=12与123=4为例,向学生说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据这个除法算式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后再让学生试一试其他几个除法算式中的关系 8、练习: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54=20 357=5 3+4=7 (1)学生回答后引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说20是倍数,4是因数。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说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因数也同样如此 (2)通过3+4=7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 设计说明: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联系板书的乘除法算式观察思考12的因数有哪些,井想办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数 (2)学生独立思考,明白根据一个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两个因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一对一对说出15的因数 (3)用一对一对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可能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学生是根据除法算式找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4)引导学生观察12、15、36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设计说明:先安排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使学生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进行,观察,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为于找一个数的因数指明了方向学生交流时突出了方法的多样性,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导学生一对一对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某些特征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让学生找3的倍数,比一比谁找得多 (2)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3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3)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情况,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学生汇报后同样需要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1、想想做做的第l题学生表述后强调哪个是哪个的倍数(或因数) 设计说明:第l题是基础练习.可以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2、3两题联系实际,使学生感悟到其中蕴藏着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以及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第4题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综合应用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再次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
2、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我们学习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有关,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探索一下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通过探索使学生明白由于60的因数是两位数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计算 设计说明: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收获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同时通过探索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可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篇二 《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章第1课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倍数与因数的含义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该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乘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2、3、5倍数的特征以及质数合数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了解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培养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倍数与因数关系过程中,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我认为是理解并掌握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找7的倍数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之始,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很重要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会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主要采取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等来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本节课我对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合作交流,自主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所以我将着重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求知欲 在上课之初,我会播放国庆70周年阅兵的视频,让学生们一起再次为祖国妈妈庆生,感受祖国的强大,同时祝福祖国妈妈繁荣昌盛。
接着屏幕放大阅兵的两个方阵,请学生们算一算各有多少人?学生不难给出算式为94=36(人),57=35(人),顺势询问算式中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新课 通过视频导入,一方面增加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 环节二、诱导启发,发现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2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辨析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首先,通过导入的问题,让学生们观察算式94=36,讲解这里的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然后让学生们根据57=35,思考“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学生们会有35是倍数,5和7是因数的错误回答部分学生会质疑这样的表述到底35是谁的倍数,5和7是谁的因数进而师生共同探究发现正确表述:35是5和7的倍数,5和7是35的因数顺势强调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同时指明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在整个过程中肯定学生们的发现,并给与正面的评价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大屏幕中的算式253=75,205=100,再来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学生们会准确的回答出75是25和3的倍数,25和3是75的因数。
100是20和5的倍数,20和5是100的因数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在表述倍数与因数关系时一定要注意,由于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应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对于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认真思考问题,向学生们投入更多的赞美语言 活动二:找寻7的倍数 首先,在学生们可以根据给出算式顺利表示出倍数与因数关系后,让学生们思考“屏幕上哪些数是7的倍数”,独立思考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汇报的结果会有:7=71,14=72,77=711,所以7、14、77是7的倍数,表明这是利用本节课的倍数与因数关系去解决问题还有14÷7=2,14是7的2倍,17÷7=2......3,17不是7的倍数等答案指出这是利用除法去解决的,可以整除的都是7的倍数顺势带领学生总结其实在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余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在这些活动中,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环节三、实践练习,巩固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