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05410052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拓展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试题一、单选题1.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答案】C【解析】由于复读机正常播放一段录音后如果再快速播放时,时间变短了,故发声的频率变大,所以音调会变高,但是由于音量不变,故其响度是不变的,故C是正确的.2.如图所示,小恒同学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你听到了音叉发出的声音,说

2、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D【解析】A.做实验时,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通过“转换法”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化为肉眼便于观察的“小球的弹开”,从而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D.本实验和声音的反射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关于下列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B.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C.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

3、弱D.图片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次声波【答案】A【解析】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C错;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是超声波,故D错;应选A.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时间是14.00s,当时气温是15(声速是340m/s),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A.14.00sB.14.15sC.14.29sD.13.71s【答案】C【解析】由速度公式:v=可知,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t=0.29s李明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14s+0.29

4、s=14.29s故选C。5.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笔直公路正对山崖驶近,途中司机鸣了一声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声音的速度为340m/s)()A.300mB.680mC.340mD.320m【答案】D【解析】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0m/s2s=40m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声=v声t=340m/s2s=680m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s=(s声-s车)= (680m -40m)=320m故选D。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

5、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两次纸片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锣声就消失了;综上所述,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故D正确为答案。7.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

6、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平直公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m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A.B.C.D.【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1=0.5s=0.25s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1=v波t1=340m/s0.25

7、s=85m故正确;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2=0.4s=0.2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2=v波t2=340m/s0.2s=68m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s=s1-s2=85m-68m=17m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17m;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则17m共用时间为t=t-t1+t2=0.9s-0.25s+0.2s=0.85s汽车的车速为v车=20m/s故错误,正确。故选C。8.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张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

8、短,声音变高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答案】C【解析】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9.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

9、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答案】C【解析】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0.俗语说得好:“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次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主要是因为A.次声波的响度小于0dBB.次声波的响度大于0dBC

10、.次声波的声源振动频率低于20HzD.次声波的声源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答案】C【解析】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 Hz20 000 Hz之间,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故人耳听不到,很多的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二、填空题11.探测专家用超声波可探测到潜艇的确切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出直至接收到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0.4s,则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约_m。【答案】300【解析】超声波从海面到潜水艇用的时间:t=0.4s=0.2s,该处海水的深度(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s=vt=1500m/s0.2s=300m。12.如图为

11、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第一个音叉,第二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第一个音叉发出声音是音叉_产生的;第二个音叉会发出声音,说明_能传播声音。【答案】振动 空气或介质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第一个音叉发出声音是音叉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中第二个音叉会发出声音,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引起第二个音叉振动发声。13.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被_,这个现象表明_。如果在月球表面做这个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答案】弹开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解析】1由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正在发

12、声的音叉肯定在振动,当它靠近小球时,振动的音叉会将小球弹开。2小球被弹开这个事实也充分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3月球上空无大气层,是真空,而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时,只能看见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14.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答案】振动 响度 【解析】12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15.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

13、作了一部科幻小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_;判断依据: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答案】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判断分析时要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解答:文中写道: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这是不可能的,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听不到声音;故答案为 (1). 听到空中传来的雷

14、声 (2). 真空不能传声16.下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据此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空气(0)331m/s煤油(25)1324m/s空气(15)340m/s水(常温)1500m/s空气(25)346m/s海水(25)1531m/s(1) ;(2) ;【答案】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解析】(1)1由表格知道,声音可以在空气、煤油、海水、冰等物质中传播,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2)2由于声音在空气中0、15、25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三、实验题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它说明了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