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诗词鉴赏大纲.doc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9.50KB
约17页
文档ID:405018137
高考诗词鉴赏大纲.doc_第1页
1/17

四课时大纲 高考题型分析一、阅读:1、现代文阅读 — 3x3’=9’ (70’)2、文言文阅读 — 3x3’+2翻译x5’=19’ 3、古诗词默写— 6’(14篇课内篇目) 4、诗词鉴赏— 5’+6’=11’ 5、文本阅读(选考) 5’+6’+6’+8’=25’ 文学类:小说(主)、散文、戏剧、 实用类:传记(主)、访谈、新闻、演讲稿二、语言应用:1、选择题:成语、病句、排序 3x3’=9’ (20’) 2、主观题: 仿句(逻辑关系) 5’+6’=11’ 句型转换 虚词填空(句子填空) 给新闻拟标题、写导语 (漫画题)三、作文:新材料作文 60’高考诗词鉴赏讲义一、考纲解读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考题分析:1、鉴赏要求:初步鉴赏,程度较浅2、鉴赏内容: A、作品的形象 B、作品的语言 C、作品的表达技巧 D、对思想内容、观点的评价3、考试形式:主观题 两道题:5’+6’=11’辽宁省近五年高考考查如下:年份题目及作者分值年代及文体2012年《初见嵩山》张耒11分宋诗2011年《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黄庭坚11分宋诗2010年《雨》陈与义11分宋诗2009年《晚泊岳阳》欧阳修11分宋诗2008年《[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8分元曲结论:1. 分值比较固定,11分;2. 辽宁高考所选文本以宋诗为主;3. 命题人故意回避名家名篇;二、考点精讲:(一)形象意境类1、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形象包括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咏物诗中所咏的物以及写景诗中所写的那些融入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诗歌的意象诗歌鉴赏往往从形象入手,进入诗歌意境,从而把握思想感情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人物形象 意 象B、作品中其他人物。

偏重叙事的诗歌)诗歌形象 (咏物诗)诗人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景物形象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偏重写景的诗歌)(1)鉴赏人物形象提问方式: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题模式:1、概括形象特点;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指出形象的意义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解读描写手段 ----叙事性强2、借助诗中意象 -----抒情性强3、分析关键词句 ----议论抒情处4、学会知人论世 ----作者、注解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分 析总 括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

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总 结(2)鉴赏景物形象提问方式:1、试分析所写景物中蕴含的感情.2、简要分析诗歌的意境.3、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分析.答题模式:1、通过描写XXX"氛围特点"表现XXX感情(对应设问1)2、描述图景"氛围特点"形成什么样的意境(对应设问2)3、景物"氛围特点"揭示感情"点出景情关系(对应设问3)应答机巧:1、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2、概括形象意境特点3、讲清景情关系3)分析意象、意境类意象、意境: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思维流程进行把握意象: 找出意象 解释典故 掌握一定数量的常见意象的意蕴把握诗歌意境分析关系: 抓住中心意象理清意象间的关系(对比、衬托等)品味意境: 抓住诗眼,分析重点修饰性词语掌握常见意境类型明确主旨: 掌握常见诗歌创作手法:借古讽今掌握常见古代诗词思想感情类型意象的分类:(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柳树:柳—“柳”者 ,“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2、柳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3、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4、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5、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二)送别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 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A、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B、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C、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2、大雁(鸿雁):雁姿雄壮—雄浑悲壮 常用于边塞诗人诗句中春秋迁徙—思乡之情3、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之书信4、捣衣(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梧桐: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凄凉悲伤) 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先行陨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见的手法2、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接,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4、猿、杜鹃: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哀怨、思归 )5、斜阳(夕阳、落日) 给人以凄凉、沮丧、失落之感游子思妇善用夕阳抒他们的情思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故古人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6、风、烟、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菊花:菊—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淡泊名利—志士2、梅花:纯净洁白、不同流合污,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3、松柏: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古人常通过咏松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4、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5、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6、冰雪、草木: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作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以象征爱情或相思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中常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4、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同时也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1、投笔:指弃文从武2、长城:“万里长城”也多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4、柳营:指纪律严明的军营5、请缨:借喻杀敌报国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常出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答题模式:引述词语+情景描述+分析特点+体味情感 (关联主题) 答 题 示 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 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 旷远等 (二)表达技巧类表达技巧包括: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借代、排比、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