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国营养学会编著Gzyyxzx制作 二00九年一月三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国营养学会编著序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努力提高全民族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素质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指标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膳食状况明显改善,城乡儿童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加,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但在贫困农村,仍存在着营养不足的问题同时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与之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为了给居民提供最基本、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对中国营养学会1997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了修改,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 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先进的科学证据为基础,密切联系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实际,建议居民选择平衡膳食、注意食品卫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对各年龄段的居民摄取合理营养,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速度将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也将日趋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健康的威胁将更为突出。
今后10-20年,是中国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战略时期,抓住机遇,适时干预,会事半功倍否则,不仅要影响几代人的健康素质,也会因不堪重负的疾病负担,消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事关民族兴衰的高度来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也希望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大力推广和运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采取综合措施,科学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口素质基础 卫生部部长:陈竺 二○○七年十二月前 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居民实践平衡膳食,获得合理营养的科学文件其目的是帮助我国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并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以改善人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减少或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受卫生部委托,2006年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了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对中国营养学会199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修订,经过多次论证、修改,并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家、机构和企业的意见,形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于2007年9月由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会扩大会议通过。
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状况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平均身高、体重增加,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另一方面,部分人群膳食结构不合理及身体活动减少,引起某些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此外,在一些贫困农村地区,仍然存在营养缺乏的问题专家委员会依据中国居民膳食和营养摄入情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营养素需要量和食物成分的新知识,对199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了全面修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三部分组成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在每个条目下设有提要和说明,有的条目还附有参考资料提要是对条目中心内容进行阐述;说明是对条目涉及的有关名词、概念以及常见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1997年膳食指南的条目比较,新指南增加了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强调了加强身体活动、减少烹调用油和合理选择零食等内容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是根据各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膳食营养需要而制定的特定人群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其中6岁以上各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是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0条的基础上进行增补形成的。
为了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专家委员会对1997年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简称“膳食宝塔”)进行了修订,以直观地告诉居民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数量及适宜的身体活动量新的膳食宝塔增加了饮水和身体活动的图像,以强调其重要性另外,在膳食宝塔第5层增加了食盐的内容,进一步提醒消费者注意食盐的限量在膳食宝塔的使用说明中增加了食物同类互换的品种以及各类食物量化的图片,以便为居民合理调配膳食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又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条目并参照膳食宝塔的内容来安排日常饮食和身体活动是通往健康的光明之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速度将逐步加快,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将更加突出,在改善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时期,适时干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广大营养专业工作者全力投入,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努力掀起宣传膳食指南、推广膳食指南和实践膳食指南的新高潮达到改善全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目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口素质基础。
中国营养学会 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 背景1968年,瑞典提出名为《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人民膳食的医学观点》的膳食指导原则,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建议各国仿效至今,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公布了各自的《膳食指南》《膳食指南》是根据平衡膳食理论制订的饮食指导原则,是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的陈述性建议,目的在于优化饮食结构,减少与膳食失衡有关的疾病发生我国政府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4月,再次发布了修改后的新的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介绍“民以食为天”,膳食是人体健康的基础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更逐步明确,膳食构成和一些疾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膳食指南由此应运而生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DC)根据营养学原则,针对各国各地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合理膳食基本要求它引导民众合理选择并搭配食物,达到平衡、合理膳食,减少疾病,促进全民健康 1、膳食指南的变迁 膳食指南作为卫生政策的一部分有上百年的历史,它由早期的食物目标,历经膳食供给量、膳食阶段目标演变而来。
1918年,英国推荐儿童膳食必须包含一定量的牛乳,20世纪30年代国联向大众推荐膳食应包括保健的食品——牛乳、叶菜、鱼、肉、蛋等实际上40年代以前的膳食指南与膳食标准并无界限,后来为了给膳食指南提供科学依据才确定膳食标准及相关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主要死因,其发病率与膳食构成的关系引起注意此时实验证明血脂可受膳食影响,流行病学观察发现脂肪的种类和数量与心脏病死亡率有关,于是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为心脏病而指定膳食指南1977年美国提出了膳食目标,成为膳食指南发展的里程碑1980年美国将膳食目标改为《美国膳食指南》其他国家也纷纷于20世纪70、80年代提出了各自的膳食指南 美国膳食指南自1980年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由美国农业部(USDA)和卫生与公共部(HHS)指定的膳食指南顾问委员会(DGAC)完成 《2000年美国膳食指南》有10条: 保持健康体重;每日有体力活动;按“金字塔”指南选择食物;每日选择多种谷类,尤其是全谷;每日选择多种水果与蔬菜;保证食物安全;选择低饱和脂肪、低胆固醇而总脂肪适度的膳食;选择饮料与食物使糖摄入量适度;选择制备少盐食物;如饮酒精饮料,宜适量。
《2005年美国膳食指南》包括9部分: 在所需热量内保证充足的营养素;体重控制;体育锻炼;鼓励的食品品种;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和钾;酒精饮料;食品安全 2、美国最新膳食指南简介 《2005美国膳食指南》是一份针对政策制定者,营养学家和保健工作者的报告新的指南针对美国社会存在的最新健康问题,对《2000年美国膳食指南》做出了修订这份指南和《2000年美国膳食指南》比较,特别强调了在所需热量内保证充足的营养素,特别是铁、叶酸、维生素D、B12,且明确提出了对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钠和钾的要求指南要求每日摄入胆固醇应少于300mg,少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每日钠摄入应少于2300mg,选择少盐食物同时,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对有高血压的人、黑人、中老年人,每日钠摄入量不多于1500mg,而钾应达到4700mg 新版的美国指南指出:几乎三分之二美国人超重或肥胖,因此呼吁:注意运动和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和杂粮它启示,要通过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和关注食品安全来预防慢性疾病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凝集了诸多宝贵的膳食营养观念1989年我国修订了第一个膳食指南,1996年中国营养学会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共同组织了中国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资料论证工作,对原有的膳食指南进行了修改,同时对指南进行了量化,并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
1997年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由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发布 编辑本段指南全文(1997版)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多种食物应包括以下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为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类: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
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提出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 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细、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流失到糠麸之中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蕈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红、黄、绿等深色的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我国今年来开发的野果如猕猴桃、刺梨、沙棘、黑加仑等也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 有些水果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酸、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红黄色水果如鲜枣、柑橘、柿子和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