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厂节水灌溉初步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0473811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厂节水灌溉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茶厂节水灌溉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茶厂节水灌溉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茶厂节水灌溉初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茶厂节水灌溉初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厂节水灌溉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厂节水灌溉初步设计(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综合说明1第二章 基本情况5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四章 工程设计13第五章 工程管理29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33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36第八章 工程概算37第九章 经济评价65第一章 综合说明*省茶树良种繁育场建设初步设计,是按照*省农业厅关于*省茶树良种繁育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文200110号)精神,根据省农业厅批复意见,我院对茶园进行详细的现场查勘、实地测量、询访调查及资料搜集、整理,结合茶场*茶园和*茶园的实际情况,对茶树良种繁育场建设进行优化设计。一、工程项目工程建设目标是:建成高标准茶树良种繁育基地1370亩,其中母本园300亩、示范园600亩、苗圃园

2、420亩、北方茶树种质资源圃50亩。其中将母本园300亩、苗圃园420亩安排在*茶种场*分场;示范园600亩、北方茶树种质资源圃50亩安排在*分场。灌溉方式是:*300亩母本园及420亩苗圃园采用微喷灌,*600亩示范园及50亩资源圃采用半固定式喷灌。以上工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茶种繁育包括母本园、苗圃园、示范园茶种种植、管理、繁育工作。(二)生产设施平整*茶场苗圃园地420亩,建设固定式遮荫棚架200亩,一般遮荫棚架200亩,固定式微喷棚架20亩,苗圃防护围栏2500m。土建工程建设实验室300平方米,高标准仓库房700平方米,土建工程安排在*分场。(四)农田水利设施1.*分场水源工程*分场水

3、源工程包括拦河低坝1座,大口井两座。拦河低坝坝长36m,分高低坝两段,其中低坝段长5.5m,溢流深度0.3m,坝顶设钢筋砼漫水桥板作交通桥,高坝段长30.5m。拦河坝高4m( 含齿墙深1m),挡水高度1.5m。坝体为C20砼结构,坝体中部为抛石量不大于25%的埋石砼,大口井深均为8.0m。2.*分场泵站工程*分场茶园分布在*河两侧,为了使两侧茶园能得到及时灌溉,分别设1#泵站及2#泵站,泵站水送入压力罐,然后由压力罐向半固定式喷灌工程供水。泵站进水池为内径3m、井深8m的钢筋砼大口井,井壁厚20cm,1#泵站水泵型号为DFW100-250型,配套电机功率为37kW,进出水管为Dg125钢管,压

4、力罐容积为20m3;2#泵站水泵型号为DFW100-250型,配套电机功率为37kW,进出水管为Dg110钢管,压力罐容积为20m3。3.*分场半固定式喷灌工程*分场规划喷灌面积650亩,其中*河右岸350亩,由1#泵站供水,*河左岸300亩,由2#泵站供水,均为半固定式喷灌。1#泵站在设计拦河溢流坝右岸靠上,设计引水流量88m3/h,设计扬程80米,从泵站引出上水管沿岗坡铺设至茶厂管理处北边平台,上水管为Dg125型,在平台处设无塔供水装置,由此装置控制喷灌自动化作业。无塔供水装置由压力罐、配电柜、枢纽连接件、压力接触点等设备构成,压力罐设计容积20m3,内压标准为60米水头。从压力罐引出两

5、条干管,一干管效益无塔供水南边茶园,管径110mm,为PVC管,沿道路向东铺设至茶园中间,在其上设一分干管、二分干管,一分干管效益干管东边茶园,二分干管效益干管西边茶园,管径均为90mm,大致垂直于分干管设移动支管,支管为76mm轻质铝合金管,支管间距18米,支管上每隔18米设一喷头,喷头型号为ZY-2型。二干管效益无塔供水北边茶园,大致沿道路铺设至茶场边界,在其上设六条分干管,其它同一干管。2#泵站设在拦河溢流坝左岸,设计流量76m3/h,设计扬程78米,上水管为Dg110,无塔供水装置设在丁庄水库干渠上边平台处,其中压力罐设计容积20m3,内压标准为45米水头,从压力罐引出输水干管沿山坡等

6、高线向东铺设至茶场边界,在干管上设五条分干管,干管为110mmPVC管,分干管为90PVC管,在分干管上设移动支管,支管为76mm轻质铝合金管,支管上设喷头,一般分干管垂直等高线布置,支管平行等高线布置,支管及喷头间距均为18米。4.*分场泵站工程泵站位于*分场实验室及仓库前,包括管井一眼、水泵机组一套、无塔供水装置一套。管井井深初拟30米,井径0.6米;水泵为DFW100-250型一套,配套电机37kW,与无塔供水装置一起实现微喷灌的自动化,无塔供水装置中的压力罐设计容积30m3,内压标准为45米水头。5.*分场微喷灌工程*分场微喷灌工程效益面积720亩,场内实行田、水、林、路、沟统一整治,

7、在场中间垂直于312国道设茶场主干道,通至实验室及仓库,道路宽8.0米,为沥青路面,在主干道中部垂直设田间道路,路宽6.0米,为砂石路面。排水沟大多沿道路开挖,底宽0.5米,沟深0.51.2米。微喷灌系统中的干管从压力罐引出沿主干管两侧铺设,为110mmPVC管,在干管上设支管,支管沿田间道路铺设,为75mmPVC管,支管上设毛管,毛管为16mmPE管,间距4.5米,毛管上设微喷头,喷头型号为S-0055型,间距3.0米。6.丁庄、后河水库堤坝加固工程为增加*分场水源的供水保证率,对*河上游的丁庄、后河两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以保障两座水库对下游水量的调蓄作用。配电设施架设10kV输电线路500

8、0m,其中*茶场4000m,*茶场1000m。仪器设备购置购采茶机等茶叶机械6台(套),修剪机1台,检测实验仪器1套。二、投资规模茶树良种繁育场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599.97万元,其中生产设施投资209.95万元,土建工程投资60.48万元,农田设施投资209.71万元,配电工程投资 13.01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30.14万元,茶园工程48.68万元,不可预见费28万元。中央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基金300万元,地方配套投资300万元。三、经济评价根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及国家计委、水利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该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及国民经济评价。国民

9、经济评价结果为:经济内部收益率 EIRR=39.6612%经济净现值ENPV=985.5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2.831.2财务评价结果为: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2.6510%投资回收年限 Pt=2.9年(不含施工期);财务净现值 FNPV=1134万元。根据以上结果,财务评价及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说明该工程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显著,且生态效益良好,宜尽快实施。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县域基本情况一、县域地理位置*县位于*省南部,豫鄂交界处。*。县域地貌以浅山、丘陵为主,*。境内河流密布,共有大小河流58条。地表水系以*。二、水文气象*处于亚热带边缘,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

10、性气候,兼有亚热带和暖温带的一般特征。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和高山垂直变化大,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5,夏季(68月)平均气温26.4,秋季(911月)平均气温15.4,冬季(122月)平均气温2.9。夏季极端气温高达41.1(1959年8月23日),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达20.3(1969年1月31日)。全年无霜期226天,年相对湿度平均74%,大于邻近地区。年降水日数114天,降水总量1168mm,其中春季占17%,夏季占49%,秋季占27%,冬季占7%。最大降水量1931mm(1989年),最小

11、降雨量629mm(1996年)。年日照时数平均2077小时,日照率46%,雾日少。主导风向为东南,东北风次之,年均风速1.9m/s。年有效积温在36004811,不仅适合茶树生长,而且利于获得较高茶叶产量,对喜散射条件的茶树生长十分有利。三、植被条件*县植被资源极为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78科,256属,1694种,3个亚种,28个变种,3个变型。其中木本植物547种,淀粉植物116种,纤维植物118种,野生水果植物90多种,野生油料植物127种,药用植物883种,野生花卉35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27种。县内的植物不少是世界上其它地区已经灭绝而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四

12、、空气条件*大气质量良好,达到国家级标准,宜于种植茶树,不受污染。五、野生动物资源初步调查本区内现有脊椎动物296种,隶属33目,76科。其中兽类7目19科51种;爬行类2目7科35种,两栖类2目6科14种;鸟类17目37科163种;鱼类5目7科33种。在动物区系组成上,形成了以东洋界占优势,南北动物渗透的区系特点。本区常见的东洋界动物有小灵猫、果子狸、蜂虎、八色鸨等。古北界种类有獾、青鼬、貉、白灵、灰喜鹊等。区内动物中列入国家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3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金雕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鸳鸯、白冠长尾雉、大鲵、穿山甲、青羊等29种。属*省重点保护的动物有红翅凤头鹃、啄

13、木鸟等17种。六、基础设施该茶场位于*县城东区,东去80公里可*,*,*,所设火车站距场中心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输电线路与*11万伏高压输变电路联网,电力供给充足,生产能源保障可靠。七、水利资源:场区内三条河流贯穿,有库容480万立方米的*水库和350万立方米的*水库两座,能够满足自流和提水灌溉水源的需要。八、土壤条件据*省区划土类分析,主要是黄棕土类。土层深厚,一般在50厘米以上,植被率高,有机质含量达1.52%,土壤肥沃,PH值为5.36.5,酸性指示植物马尾松、映山红在全县坡地随处可见,极适宜茶树的生长。第二节 茶场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省*茶树良种繁育场,创建于1962年,1981年

14、经省农业厅(81)豫农(计)字第54号文件批准,扩建为省茶树良种繁育场,由原“*县茶场”更名为“*省*茶树良种繁育场”,业务由农业厅直管,行政人事权等职能下放地方农业局管,成为*省唯一的由省县共建共管的良种繁育基地。全场现有职工26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2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23人,技工113人。建场来,先后研究试验完成了“良种繁育节水短穗扦插”、“*省良种茶园发展建设和名优茶生产研究”、“立体生态茶园生产建设试验”、“外引品种品比区试”、“新品牌的创研”等18项科研项目,八五至九五期间,承担了省农业厅下达的“茶树新品种选育”重点项目,建有*省茶树良种资源圃,已收集保存全国13个省区茶树种质资源200份(其中省外170份,省内30份),成为推动全省茶树良种事业发展的龙头。自1981年扩建为省茶树良种繁育场以来,一直担负着全省良种繁育、新品种选育、引进、驯化及茶叶生产的研究开发和技术示范推广等重任。在上级各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帮助下,经过自身的艰苦努力,现拥有茶园面积1500亩,其中良种园面积500亩,年产干茶5万公斤,其中名优产品2万公斤,年产值280万元,年良种无性扦插育苗100万株,初步形成具有名优茶生产和良种茶苗繁育生产规模。该场从1986年至今,共有五个名优产品获奖,其中“*”茶于86年获得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