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04736171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二册+选择性必修1+世界地理(亚洲、欧洲、非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2、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黑土是目前世界上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图为黑土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甲层应为( )A. 淀积层B. 母岩层C. 有机层D. 腐殖质层2. 我国东北平原黑土肥沃,主要是因为( )A. 酸性强,矿物质含量丰富B. 位于高纬度地区,风力较大C. 年降水均匀,淋溶作用弱D. 冬季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答案】1. A 2. D【解析】【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层位于淋溶层之下,成土母质层之上,是淀积层,A正确;母岩层是坚硬的岩石,位于母质层之下,B错误;有机层和腐殖质层位于淋溶层之上,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主要是因为冬季

3、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分解慢,D正确;土壤肥沃的主要原因是有机质含量丰富,而不是矿物质含量丰富,A错误;风力较大,侵蚀作用强,并不会使得土壤肥沃,B错误;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淋溶作用较强,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是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乍得Bongor盆地(简称乍得B盆地)位于非洲中部多条裂谷交会部位,盆地整体呈近东西走向,油气资源丰富。在反转构造作用下,乍得B盆地内部产生褶皱现象。下图为乍得B盆地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 乍得B盆地形成原因是( )A. 板块挤压

4、坳陷B. 板块张裂沉降C. 岩浆熔蚀塌陷D. 风力侵蚀搬运4. 在反转构造作用下,乍得B盆地主要发育有( )A. 向斜B. 水平断层C. 背斜D. 垂直断层【答案】3. B 4. C【解析】【3题详解】根据材料,乍得Bongor盆地(简称乍得B盆地)位于非洲中部多条裂谷交会部位,说明乍得盆地的形成是板块张裂,地壳沉降形成的,B对,A错;岩浆熔蚀塌陷形成的是火山口,C错;风力侵蚀搬运形成的是风蚀地貌,D错。故选B。【4题详解】在反转构造作用下,乍得B盆地部分岩层发生褶皱向上隆升,成为背斜,形成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使之油气资源丰富;断层发育有众多断裂带,油气易沿断裂带流失,不利于储存;向斜是良好的储

5、水构造。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点睛】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心新两翼老。读太平洋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 图示海域洋流的分布特点为( )A. 南太平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B. 北半球暖流条数多于南半球C. 北太平洋洋流呈逆时针流动D. 暖流均分布在大陆东岸海域6. 图示洋流中,洋流成因与其他洋流不同的是( )A. B. C. D. 7. 当甲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时( )A. 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流动速度加快B.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面温度差异增大C. 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数量减少D. 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洪涝灾害出现频率增加【答案

6、】5. B 6. D 7. C【解析】【5题详解】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北半球有4条暖流,南半球有2条暖流,即北半球暖流条数多于南半球,B正确;南太平洋洋流为中低纬环流,呈逆时针流动,A错误;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洋流呈顺时针流动,中高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流动,C错误;图中阿拉斯加暖流分布于北美大陆西岸,D错误。故选B。【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南赤道暖流)均为风海流,(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ABC错误.,D正确。故选D。【7题详解】甲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说明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流动速度变缓,A错误;西北太平洋地区热

7、量条件变差,对流运动减少,不利于台风生成,导致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数量减少,C正确;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降水减少易出现旱灾,D错误;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温度相对降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面温度差异减小,B错误。故选C。【点睛】拉尼娜事件是当东南信风异常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降水异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藏草原植物一般比较低矮、稀疏,具有叶片内卷、密被灰白色绒毛、角质层较发达等特征。研究发现,与西藏东部的高寒草甸处苔藓植物相比,中西部高寒草原的苔藓植物物

8、种丰富度下降约40%;土壤状况影响西藏高寒草原草地苔藓植物群丛分布。下图为西藏地理位置示意图和植被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8. 西藏草原植物演化成如今形态特征,主要是为了( )A. 从更深的土壤中获取水分B. 忍受长期的干旱和抵御严寒C. 散热方便和适应强风侵袭D. 避免强日照和病虫害的侵扰9. 西藏中西部地区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较东部地区低,最可能是因为中西部地区( )A. 气候环境更加恶劣B. 地壳运动更为强烈C. 地势较低且起伏大D. 人类活动更加频繁10. 土壤状况影响西藏高寒草原草地苔藓植物群丛分布,主要体现在西藏高寒草原地区( )土层薄,不利于苔藓植物的假根附着石漠化严重,苔藓受强光照

9、射而难以生存风力大导致土壤不稳定,苔藓难以定殖土壤易板结、含水量少,不利于苔藓生长A. B. C. D. 【答案】8. B 9. A 10. D【解析】【分析】【8题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降水少,植物低矮,根系演变并不深,A项说法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西藏草原植物一般比较低矮、稀疏(适应强风侵袭),具有叶片内卷(减少水分蒸发)、密被灰白色绒毛(保护植物免受强烈紫外线的伤害)、角质层较发达(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等特征,这些特征都是为了适应西藏草原的高海拔、低氧、强紫外线和极端气候条件,所以西藏草原植物演化成如今的形态特征,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区长期干旱、严寒和多强风

10、的环境,B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气候严寒,不需要散热,C错;青藏高原温度低,虫卵容易被冻死,受病虫害的侵扰少,D错。故选B。【9题详解】西藏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着干旱、盐碱、风沙等问题,气候更加恶劣,A对;地壳运动跟西藏东中西苔原植被的物种丰富度没有直接联系,B错;西藏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地势较高,C错;与东部地区相比,西藏中西部地区气候环境更差,不适合人类的生存,人类活动更少,D错。故选A。【1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西藏高寒,植被低矮、稀疏,导致草原土层薄,且有强风,土壤部分沙化,不利于苔藓植物的假根附着,对;西藏高寒草原地区苔原密被灰白色绒毛,可以保护植物免

11、受强烈紫外线的伤害,错;高原气候干燥,风力大,进一步减少土壤水分,导致土壤不稳定,多数物种难以定殖,对;苔原植被一般耐寒、耐旱、耐贫瘠,需水量少,而土壤含水量少,并不能影响苔原植被的正常生长,错。综上所述,排除ABC三项,答案选D。故选D。【点睛】苔原植被主要由一些耐寒、耐旱、耐贫瘠的植物种类组成,如地衣、苔藓、禾本科植物以及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这些植物种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摩尔曼斯克港(如下图所示)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沿海,临近巴伦支海科拉湾,是俄罗斯最大的渔港和北方最大的商港。完成下面小题。11. 摩尔曼斯克港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邻近的巴伦支海海域( )

12、大陆架宽阔陆地径流注入多有冷暖水交汇沿岸上升流明显A. B. C. D. 12. 摩尔曼斯克港能够成为俄罗斯北方最大的商港,主要是因为其( )A. 地理位置优越B. 风浪较小C. 靠近东欧地区D. 结冰期短【答案】11. C 12. A【解析】【11题详解】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伦支海有宽阔的大陆架,鱼类生长空间充足,且温暖的大西洋海水和寒冷的北冰洋海水在此交汇,水域中营养物质丰富,鱼类饵料充足,渔业资源丰富,正确;据图可知,该海域注入的河流不多,沿岸没有吹离岸风,无上升流,错误。故选C。【1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且有便捷的铁路交通,与内地经济联系

13、紧密,货运量大,A正确;受极地东风影响大,风大浪高,B错误;靠近欧洲西部和北部地区,但离欧洲西部较远,C错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港口终年不冻,但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点睛】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其中,航行、停泊、筑港等因素属于自然条件,腹地、城市等属于社会经济条件。日本北九州市在20世纪初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钢铁、化学工业,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20世纪50年代后北九州市钢铁工业逐渐衰落,其成为“灰色城市”。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市利用其自身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4、,成为世界著名的“绿色之都”。下图为北九州市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北九州市一度成为亚洲最大钢铁工业城市的条件有( )铁矿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工业技术先进A. B. C. D. 14. 20世纪50年代北九州市成为“灰色城市”,其主要体现在( )A. 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缓慢B. 城市人口膨胀,资源供应紧张C. 世界钢铁需求增大,生产不足D. 天气阴冷潮湿,常有浓雾笼罩【答案】13. B 14. A【解析】【13题详解】由材料及图可知,北九州市煤炭资源丰富,且位于太平洋沿岸,便利的海运可以利用外运而来的铁矿石发展钢铁工业,错误,正确;20世纪初日本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对钢铁

15、需求量大,正确;20世纪初日本工业刚开始起步,工业技术较为落后,错误。错误、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世界钢铁产能过剩和北九州市因发展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众多钢铁企业关闭,钢铁工业萎缩,经济衰退,大量人口失业,居民为获取经济收入和躲避环境污染危害,离开北九州市,导致北九州市经济发展缓慢,成为“灰色城市”,A正确、BC错误。天气阴冷潮湿,常有浓雾笼罩,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但主要还是由于污染物数量排放过多,D错误。故选A。【点睛】北九州市政府在产业转型中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推动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北九州在产业转型中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政府加大对环保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口的素质等。希腊地形崎岖,年降水量大,但地表水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