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精神病学临床量表四、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概述】抑郁自评问卷(BDI),又名Beck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rating scale),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eck AT编制于20世纪60年代,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査BDI早年的版本为21项,其项目内容源自临床后来发现,有些抑郁症患者,特别是严重抑郁者,不能很好完成21项评定Beck于1974年推出了 13项版本,新版本品质良好,本文介绍的就是BDI的13项版本内容及实施方法】BDI共13项,各项症状分别为:①抑郁;悲观$③失败感$满意感缺如;⑤自罪感{⑥自我失望感,⑦消极倾向,⑧社交退缩;⑨犹豫不决;⑩自我形象改变孑⑪ 工作困难;⑫疲乏感:⑬食欲丧失各项均为0〜3分四级评分,无该项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严重=3分具体为每一项(问题),均有4个短句,让被试选择最符合他当时心情或 情况者例如,顼目1抑郁的描述性短句分别为:“0・我不感到忧郁我感到忧 郁或沮丧”“2・我整天感到忧郁,且无法摆脱”“3・我感到十分忧郁,已经忍受不 住”,请被试者从0〜3中选择一项使用注意事项,1. 同其他自评量表一样,一定要让受试者对评定方法了解清楚后,方可开始 评定。
2. 一定要强调评定的肘间范围本量表评定此时此刻,今天和现在的情况或 心情3. 一般而言,本量表不适合于文盲和低教育人群4・原先的21项版本,还包括受惩罚感、自责、哭泣、易激惹、踵眠障碍、体重减轻、疑病和性欲减退等8项测量学指标】Beck本人报道,本量表在美国人群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有人比校了包括Hamilton抑郁量表和SCL-90在内的6种评定抑郁的工具,认为在药爐患者中 检出抑郁症状,以BDI-13最为敏感国内郑洪波等报道,BDI-21具良好的结构效度,与HAMD的总分及相应单项分显著相关328例现患抑郁性障碍患者,BDL21的总分为29・7士 10・9,BDI-13的总分为17・1士4・9BD卜13和BDI-21的相关系数高达0・96,和临床医师评定结果相关系数为0. 611999年杜召云对1 734名大学生进行的研究表明,该问卷在国内大学生人群常用心理评估讓表手册中重测信度较好(126人间隔1周,条目和总分的相关在0. 48〜0・92,PV0・05),测 评结果稳定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BDI只有单项分和总分两项统计指标Beck提出,可以用总分来区分抑郁症 状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4(基本上〉无抑郁症状,5〜7轻度,8〜15中度,16以 上严重。
近年国外一些大型的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常常使用BDI评定抑郁症状Leticia M Furlanetto等人在2005年对该量表作为筛选和诊断中到重度的抑 郁症的工具进行了研究,证实了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李春渡吴丈源)少考文献[1] Beck AT9 Ward CH> Mendelson M, et aL An inventory for measuring depression. ArchGen Psychiatry, 1961T4;53*63[2] Beck AT> Beamsderfer A< Assessment of depression : the depression inventory. Mod ProblPharmacopsychiatry .1974,7:151・ 169[3] Furlanetto LMMendlowicz MV> Bueno JR, et aL The validity of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Short Form as a screening and diagnostic instrument for moderate and severe depression in medical inpatient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 2005 >86 s 87-91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郑洪波,郑延平•抑郁自评问卷(BDI)在抑郁患者中的应用.13:236-237[5]杜召云.1734名大学生Beck抑郁自评问卷调査分析.中国医学伦理学,1995:18-20附:Beck抑郁自评量表(BD1)(Beck AJ编制,郑洪波、郑延平修订)摘导语,以下是一个问卷,由13道题组成,每一道題均有4句短句,代表4个可黠的答案。
请您仔细阅读每一道題的所有回答(0〜3)读完后,从中选出一个最能反映你今天即此刻情况 的句子,在它前面的数字(0〜3)上画个圈.然后,再接着回答下一题.一、 0 •我不感到忧郁1・我感到忧郁或沮丧2 •我整天忧都,无法摟脱3.我十分忧郁,巳经忍受不住二、 0・我对未来并不感到悲观失望1 •我感到前途不太乐观.2. 我感到我对前途不抱希望.第4章 精神病学临床量表3. 我感喇今后毫无希望,不可能有所好转三、0・我并无失败的感觉1•我觉得和大多数人相比我是失败的2. 回顾我的一生,我觉得那是一连串的失败3. 我觉得我是个彻底失败的人四、0・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满意1. 我觉得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享受生活-2. 任何事情都不能使我感到满意一些3. 我对所有的事情都不满意五、 0 •我没有特殊的内疚感.1. 我有时感到内疚或觉得自己没价值.2 •我感到非常内疚3.我觉得自己非常坏,一钱不值六、 0 •我没有对自己感到失望1・我对自己感到失望.2 •我讨厌自己3 •我憎恨自己七、0・我没有要伤害自己的想法.1 •我感到还是死掉的好.2 •我考虑过自杀.3•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杀了自己八、0・我没失去和他人交往的兴题・1. 和平时相比,我和他人交往的兴趣有所•退。
2. 我巳失去大部分和人交往的兴趣,我对他们没有感情3. 我对他人全无兴趣,也完全不理睬别人九、0・我能像平时一样做出决断1 •我尝试避免做决定・2 •对我而言,做出决斷十分困难3 .我无法做出任何抉新.十、0 •我觉得我的形象一点也不比过去糟1 •我担心我看起来老了,不吸引人了2 •我觉得我的外表肯定变了,变得不具吸引力3.我感到我的形象丑IH且讨人厌. 十一、0 •我能像平时那样工作1. 我做事时,要额外地努力才能开始.2. 我必须努力强迫自己,方能干事3 •我完全不能做事情十二.0 •和以往相比,我并不容易農倦.1 •我比过去容易覚得疲乏.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2 •我做任何事都感到疲乏3. 我太易疲乏了,不能干任何事 十三、0 •我的胃口不比过去差1・我的胃口没有过去那样好2. 现在我的胃口比过去差多了3 •我一点食欲都没有五.抑郁体验问卷(DEQ)【概述】心理动力理论家Blatt假定各种类型的抑郁都是客体表象发展受损造成的,据 此他提出了以人格为基础的两种抑郁类型,即:①情感依附型抑郁(anaclitic depression) ,其特征为显著的无助感、需求感、害怕被遗弃和依赖他人『②内射型抑郁(introjective depression),其特征为自己的标准过分严格,自罪感.无价值感和自尊 心丧失。
情感依附型抑郁反映了较低水平的客体关系,在临床上表现为寻求亲近 和宽慰入心的身体接触内射型抑郁反映了较高的内化水平,但是以强烈的心灵 内部的冲突为代价情感依附型抑郁反映了关系问题:关系贫乏、不成熟的联结 内射型抑郁反映了自主性问题:与自我界定的斗争,不能取得自我有效性可悲的 是,这两类问题不是互相排斥的,最严重的抑郁病人表现了 2个领域的问题为了测量抑郁的这2个维度,Blatt及其同事于1976年研制了抑郁体验问卷(depressive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DEQ) o自DEQ问世以来,在|际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国内有关DEQ的研究较少,1993年刘平将其翻译成中文 量表,刘秀菊、孟宪璋和姚树桥等对DEQ进行过相关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法】DEQ是一个自评量表,初始问卷包括66个Likert型条目,询问受试者对自身及对人际关系的态度每个叙述都按7级回答,从“强烈反对”到“完全同意”,中值为4Blatt等将该问卷做了主成分分析,采取正交旋转,形成了 3个因子第一因 子反映情感依附型抑郁,指向与人交往的人格转性,命名为依赖性(dependent);第 二因子反映内射型抑郁,指向自我批评性人格特征,命名为自我批评性(self-criti- cal);第三因子代表了自我安全感的渴求及骄傲等,命名为有效性(efficacy).使用DEQ初始问卷评分时,按照Blatt等的标准样本计算出每个条目的标准 分,再乘以各条目对各分量表的因子加权值,得出的各条目分的总和就是该分量表 得分。
这种加权值在男女之间是不一致的鉴于这种计分方法太过复杂和烦琐• Welkowitz和Bond于1985年根据因子 分析的因子负荷情况来确定条目,这样全量表有20个条目归人依赖性分量表(DEQ-Q),15个归入自我批评分量表(DEQ-I),8个归人有效性分童表(DE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