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 科 综 合 试 卷(思想品德、历史)思想品德部分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Ⅰ(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生须独立完毕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本卷共23题,1~19题每题2分,20~23题每题3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规定的1. (2023河北)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这些行为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①敬业 ②自由 ③诚信 ④友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023河北)2. 杭州图书馆从2023年开始,允许乞讨和拾荒者入内阅读,已有10数年当有人质疑图书馆向乞讨者开放有碍观瞻时,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对的结识是①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②社会需要公平 ③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 ④法律具有强制性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2023河北)3.在某城市,一群大妈由于跳广场舞,音响开得特别响,竟遭到社区居民泼粪的“礼遇”大妈们深感委屈,“我们不就跳个舞吗?碍着谁了?”下列选项所示道理,有助于减缓大妈们委屈的是①跳舞是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善于调控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③每个人都要增强公德意识 ④享有健身权不能妨害别人的休息权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023河北)4.右边漫画显示出①我国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 ②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③人民群众民主、权利意识增强④人民群众的监督有助于推动依法行政A. ①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生产和消费事关国计民生回答5~6题2023河北)5.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初次突破6亿吨大关,达12038.7亿斤,实现连续十年稳定增长。
据你对我国国情的了解推断,促进粮食产量未定增长的因素是①土地面积连续增长 ②农村人口不断增长 ③国家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 ④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2023河北)6.在某中学的餐厅的餐桌上都放着一个宣传牌,牌上印有一首名为《一滴汗一粒粮》的小诗:“一日不吃饿得慌,一季不吃饿断肠,手拍胸膛想一想,节约粮食理应当节约粮食理应当”的“理”是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②节约资源人人有责 ③粮食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④艰苦奋斗是一种崇高的情操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023河北)7.在思想品德课上,小海同学讲述了智能语音这一高新技术发明的神奇:回到家,不用找钥匙,说一句“芝麻开门”,门上装置就会自动辨认主人声音;看电视,不再用遥控器按来按去,说出想看的频道节目,自动搜索就可以实现换台……小海是想说明①科技改变生活 ②中国是科技强国 ③科技促进社会进步 ④民族素质的提高完全依靠科技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8.2023年,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河北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毅然放弃多家用人单位的录用及继续深造的机会,选择来到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
他们扎根西部边陲,关爱民族学生,与本地各民族教师、民族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下列对这一支教群体的评价,对的的是①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奉献 ②自觉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③贯彻了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④在为新疆的发展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2023河北)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是华夏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回答9~10题9.有测试小海在报纸上读到的介绍甘肃的内容由此可知我国 甘肃省现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41.0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9.43%,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省内现有2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和35个民族乡(镇),民族自治地方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9.8%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C. 人口众多,分布不平衡D.少数民族重要分布在甘肃省(2023河北)10.甘肃省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报纸、期刊的扶持力度,提高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自办率这一做法进一步印证了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②党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③普通话是各个民族之间互相交流的通用语 ④党和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A.①④ B.②④ C. ②③ D.①③④ 假如说有一个词沉淀了过去30数年中国人的记忆和情感、寄托着未来30数年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这个词一定非“改革”莫属。
回答21~22题22.2023年伊始,老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新一年的期待小海同学选了“深化改革”使小海做出这一选择的重要依据是A.“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 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 D.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辨认区(2023河北)23.小海坚信,我们伟大祖国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美好”重要体现在我国未来①国力更加强盛 ②社会更加公正 ③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④人民生活总体上达成小康水平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卷Ⅱ(非选择题,共70分)注意事项:1.答卷II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2.答卷II时,将答案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3.考生须独立完毕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题 号24252627282930得 分(2023河北)24.大众话题评说6分)(1)据漫画,简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与“法律处罚”之间的联系3分)(2)据漫画和所学,从道德建设的视角,简评“网络大V”的行为。
3分)(2023河北)25.生活热点分析9分)诉说一 我是你们请来的,没有那些浓烟滚滚的烟囱,没有那些爬满城市的汽车……就没有我是你们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霾,席卷中国多个省市,天地变色,人所共愤人,历数霾的万千罪状霾,感觉异常园冤屈,开始了自己的诉说……(1)从霾的诉说中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诉说二 近来,霾家族的日子也不好过就说我的“老根据地”京津冀地区吧,你们的一场“呼吸保卫战”已经悄然打响,你们炸毁烟囱,拆除高炉,缩减燃煤,减少产能宁可牺牲GDP,也要削减我的实力2)这场“呼吸保卫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同,你认为人们赞同的理由是什么?(3分)诉说三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有些规定,对我的威胁很大,实在让我忧心忡忡3)结合右图所示,谈谈《环境保护法》的这一规定为什么使霾忧心忡忡?(2分)(4) “呼吸保卫战”仍在进行在解决霾的问题上,你希望后代对我们有一个如何的评价?(2分)(2023河北)26.社会现象探究10分)权威发布 近十几年来,旅游已成为国人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出境游人数快速增长2023年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数已达8300万人次,2023年增至近9000万人次。
探究一:据“权威发布”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中可以推断出如何的结论?(2分)陋习扫描 我国一些游客出境游不雅行为剪影 探究二:综合“权威发布”和“陋习扫描”,分析归纳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何的不协调2分)导行明理探究三: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在序号①、②后分别填写恰当内容4分)文明旅游倡议依据不乱写乱画、不插队加塞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是公民基本义务①公民依法享有建议权坚决抵制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②理性反思探究四:结合以上探究,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迫切性为主题,写出自己的感言2分)30.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17世纪,英国出现了初期的启蒙思想,启蒙思想家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不是神……”“限制君主的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初期启蒙思想家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18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成高潮,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过欧洲,波及到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材料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中国人历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贴近,如此便利,如此全面地感知世界文化的丰富在新形势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也许脱离其他文化而孤立地发展一方面,我们应注重引进来,大胆、积极、积极地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使其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养分;另一方面,要大胆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世界分享自身优秀的文化成果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在英法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过程中发挥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19世纪,欧洲、美洲许多国家成功践行了启蒙思想,其重要史实有哪些?(6分)(2)材料二划线句子反映了一种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重要条件有哪些? (4分)(3)据材料二,推断“引进来”“ 走出去”的必然结果4分)(4)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2分)202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 科 综 合 试 卷(思想品德、历史)历史部分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Ⅰ(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生须独立完毕答卷,不得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