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偏好相似理论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50KB
约5页
文档ID:404445307
偏好相似理论_第1页
1/5

偏好相似理论1、 什么是偏好相似理论?林德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产品的出口结构、流 向及贸易量的大小决定于本国的需求偏好,而一国的需求偏好又 决定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这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一种产品的国内需求是其能够出口的前提条件,换句话 说,出口只是国内生产和销售的延伸企业不可能去生产一个国 内不存在扩大需求的产品二.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平均收入水平高收 入国家对技术水平高、加工程度深、价值较大的高档商品的需求 较大,而低收入国家则以低档商品的消费为主以满足基本生活需 求所以,收入水平可以作为衡量两国需求结构或偏好相似程度 的指标例如高尔夫球在欧美是普及运动,但在发展中国家却不 是代表性需求三.如果两国之间都有共同需求品质的情形,我们称存在重 叠需求两国消费偏好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越接近,或者说需求结构重叠的部分越大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的商品,两国均可进口和出口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对消费的需求的质和量都会提高;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对先进的资本设备需要越高因此两国人均收入 相同,需求偏好相似,两国间贸易范围可能最大但如果人均收 入水平相差较大,需求偏好相异,两国贸易则会存在障碍。

若两国中一国具有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而另一国没有对这 种商品的需求,则两国无从发生贸易因此,各国应当出口那些 拥有巨大国内市场的制成品,即大多数人需要的商品,一国在满 足这样一个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可以从具有相似偏好和收入水平 的国家获得出口该类商品所必需的经验和效率,具有相似偏好和 收入水平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是最大的基于该理论,企业首先 应选择国内市场巨大的产业进行出口贸易,同时最有可能发生在 偏好相似的国家之间(往往是相邻国家市场),因此,国际化经营 往往表现为渐进式渐进式国际化经营的产业往往是国内外需求 偏好相似的产业,根据林德尔的理论,国际贸易被视为国内贸易 的延伸,因此产业一开始往往表现为国内经营,待国内市场饱和 后或因偶然机会(被动地)才向外延伸到国际市场,根据需求偏好 相似原则,首先选择的是相邻国家市场,而后才是全球市场林德还认为,一国将出口那些国内需求规模大,或如他所声 称的“具有代表性的需求”的产品按其所述,这种结果之所以 会出现,是因为厂商往往对国内生意的机会更敏感;发明、创新 也往往由国内市场没能解决的问题所激发;对新产品的不断改进也只有在为国内消费者的接受的情况下,才能带来显著的成本降低。

2、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性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 一个独立条件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 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 叠需求的范围也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 品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 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 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 间的贸易关系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 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 小3、 偏好相似理论的假设条件需求相似理论两个假设条件:1、需求结构不同的假设(或称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 一国之内,需求受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决定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 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 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但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 相同一般情况下,一国对该国平均档次的商品的需求量最大, 其成为代表性需求2、两国需求重叠的假定:厂商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需 求结构来决定其生产方向与内容,而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对其产品 有效需求的存在;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两国的需求 结构也必定相似。

反之,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则他们 的需求结构也必存在显著的差异① 国内生产的产品有富余,有能力向国外出口产品② 两个国家的偏好相似,需求结构接近,或者说需求结构的 重叠部分越大,两国间的贸易量就越大③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 近,则需求结构相似,需求重叠部分就越大,两国间的贸易 量 就越大在此基础上,贸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对工业制成品尤其是奢侈品的 需求增加(恩格尔定律)一一带动本国工业制成品生产增加,结 果使产量的增加超过了需求的增长,从而有能力出口——对于这 类产 品,只有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才会有较多的需求,因而出 口对象国是收入水平相近,需求相似的国家,这样就使得两国间 贸易量增大林德的理论从偏好相似和重叠需求的角度,对发达 国家之间的北一北贸易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解释,所以称为“重叠 需求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