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罗国杰版《伦理学》教学大纲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50KB
约11页
文档ID:404376816
罗国杰版《伦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1/11

罗国杰版《伦理学》教学大纲 - 《伦理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281512 课程名称:伦理学 〔Ethics〕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36 学分:2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三、课程教学目的 系统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伦理学这门科学,不仅是我国人民掌握马克思的理论知识,培养共产道德品质的需要,而且也是开展马克思科学体系,促进社会和共产事业开展的需要学习和掌握伦理学的根本理论及其主要内容,熟悉和理解伦理学的体系构造,对于在社会精神文明建立中,加强共产道德教育、培育集体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思想,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四年制本科班学科根底课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而且可以进步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个体道德完善,并对社会和谐与进步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以给学生搭建一个宽厚扎实的伦理学知识平台为宗旨,使学生掌握较为完好的关于伦理学的根本理论、根本原那么,以及中西伦理思想与伦理文化精神教育学生学会用马克思道德哲学方法来审视社会伦理关系及其交往法那么,探究人生价值,用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和方法分析^p 社会道德现象,明确自身的道德责任,塑造安康的道德人格。

五、课程教学的根本要求 〔1〕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突出有关本课程的根本概念、根本知识和根本方法的教学,突出应用伦理问题的教学 〔2〕坚持中国特色,坚持理论联络实际,说明道德的民族性特质和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p 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和开展中的道德问题,正确理解党和国家关于社会道德建立的根本要求,一般不深究学理性问题,不拘泥于文本史料 〔3〕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思辩 〔4〕教学中组织3-5次典型案例分析^p 、典型影视作品的欣赏和分析^p ,旨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与道德”的意识,训练学生考虑和说明“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的才能和习惯 〔5〕坚持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撰写1-2篇小论文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伦理学对象、方法与任务〔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根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马克思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以及怎样学好这门课程 1.1伦理学的对象 教学内容:1.1.1 人类道德考虑的开展与伦理学的产生 1.1.2 对伦理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 1.1.3 伦理学的根本问题 1.2伦理学的任务 教学内容:1.2.1 科学地论证和阐述道德的起、本质、开展及其规律 1.2.2 概括和说明社会共产道德的标准体系 1.2.3 研究适应社会现代化建立的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人的成长规律 1.2.4 批判旧道德,树立新观念 1.3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3.1 一般的科学方法 1.3.2 社会科学的方法 1.3.3 作为详细科学的伦理学的特殊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伦理学的对象和方法,伦理与道德的联络和区别。

(三) 小结:马克思伦理学是马克思整个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研究和学习伦理学特别是马克思伦理学的对象、任务,理解马克思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构造,掌握道德、伦理学的概念,认识学习马克思伦理学的重要意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伦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 道德的起、本质〔共4学时〕 〔一〕本章教学根本要求:研究人类道德的起与本质,明确马克思伦理学在伦理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说明了道德的本质,理解社会经济根底和消费力对道德开展的作用以及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和社会作用,认识和把握道德起、开展及其规律性 2.1道德起的历史前提 教学内容:2.1.1 道德与人类活动 2.1.2 道德与社会关系 2.1.3 道德与社会意识 2.2原始道德的开展 教学内容:2.2.1 原始道德发生的前奏期 2.2.2 原始道德发生的萌芽期 2.2.2 原始道德发生的形成期 2.3道德的本质 教学内容:2.3.1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2.3.2 道德是特殊的标准调解方式 2.3.3 道德是一种理论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道德的起; 2、道德的本质 难点: 道德是一种理论精神。

(三) 小结:掌握马克思关于道德起的科学论断,明确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和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认识道德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 道德的历史开展及其规律性〔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根本要求:理解人类道德开展的历史,认识研究道德开展的历史类型及其各种类型的道德互相更替的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伦理学的本质、理论体系及范畴的逻辑联络,对于科学地理解道德的本质、功能及内在运动变化的规律 3.1道德的历史类型 教学内容:3.1.1原始社会的道德 3.1.2奴隶社会的道德 3.1.3封建社会的道德 3.1.4资本社会的道德 3.2道德开展的规律性 教学内容:3.2.1 道德随着经济的开展而开展 3.2.2 道德的曲折前进过程 3.2.3 道德文化的批判和继承 3.3中国传统伦理的根本特点 教学内容:3.3.1 传统伦理的肯定方面 3.3.2 传统伦理的否认方面 3.3.3 对待中国传统伦理的两种倾向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人类道德开展的历史 难点: 道德开展的规律性;对待中国传统伦理的两种倾向 (三) 小结:从对道德历史类型的演变中掌握道德开展的主要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推进社会道德和共产道德的开展。

第四章 道德原那么〔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根本要求:明确道德原那么在整个道德标准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作用,理解道德原那么的核心议题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正确理解和把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坚持社会集体道德原那么 4.1个人概念与集体概念 教学内容:4.1.1 什么是个人 4.1.2 什么是集体 4.1.3 集体中的个人与个人组成的集体 4.2社会集体原那么 教学内容:4.2.1 确立集体原那么的根据 4.2.2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4.2.3 自我牺牲精神 4.3功利、个人或利己、利他 教学内容:4.3.1 功利 4.3.2 个人或利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道德原那么;道德原那么的客观根据 2、道德原那么在道德标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 1、伦理学中个人、集体的涵义; 2、现实的集体的特征是什么?怎样正确把握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这个现实的集体; 3、正确对待个人利益; 4、理解和把握社会集体原那么,既强调集体利益的至上性,也强调个人利益在必要的前提下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提倡自我牺牲精神 (三) 小结:理解共产道德的形成、开展及特征,明确集体是共产道德的根本原那么,坚持和发扬集体精神,防止和克制个人倾向。

第五章 道德标准〔共3学时〕 〔一〕本章教学根本要求:明确道德标准不仅是伦理学标准体系的根本成分和主要的内容,而且居于突出的地位;作为道德标准体系构成局部的道德范畴是人们对道德现象某些本质方面的反映,对于人们认识道德关系,调整道德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用马克思道德义务观、道德良心观、荣誉观和幸福观知道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标准要求,为实现共产理想而努力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 5.1道德标准概说 教学内容:5.1.1 道德标准的性质 5.1.2 道德标准的表现形式 5.2道德标准的他律性 教学内容:5.2.1 道德标准的外在约束力 5.2.2 道德标准的外在导向功能 5.2.3 道德义务 5.3道德标准的自律性 教学内容:5.3.1 道德标准从他律向自律的转换 5.3.2 道德主体自身的意志约束 5.3.2 道德良心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道德范畴及其在道德标准体系中的地位; 2、义务的涵义; 3、良心的涵义 4、良心的本质; 难点: 1、良心在道德行为过程中能起哪些作用 (三) 小结:理解道德标准的一般性问题 第六章 社会道德标准体系及其道德要求的层次性〔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根本要求:理解道德标准的一般性问题,明确我国社会现阶段道德标准的主要内容,自觉地用“五爱”的道德标准去要求自己,在社会市场经济中进一步加强道德建立。

6.1社会道德标准体系及其层次性 教学内容:6.1.1 社会初级阶段不同道德标准之间的对立 6.1.2 社会道德标准体系及其层次 6.2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一般道德要求 教学内容:6.2.1 社会公共生活规那么 6.2.2 社会人道 6.3社会道德的根本要求 教学内容:6.3.1 “五爱”道德标准要求的主要内容 6.3.2 “五爱”道德标准提出的根据及其意义 6.4社会道德的最高要求 教学内容:6.4.1 共产道德的开展及其主要要求 6.4.2 社会道德与共产道德的联络与区别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共产道德标准; 2、社会人道; 3、“五爱”道德标准要求的主要内容 难点: 1、荣誉的涵义; 2、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关系; 3、幸福的涵义; 4、共产道德的幸福范畴包含哪些内容? (三) 小结:用马克思道德义务观、道德良心观、荣誉观和幸福观知道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标准要求,为实现共产理想而努力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 第七章 职业道德〔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根本要求:讨论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内容,认识建立和开展社会职业道德,特别是老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自觉遵守老师职业道德。

7.1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开展 教学内容:7.1.1职业道德的界说 7.1.2职业道德的历史考察 7.1.3 社会职业道德的形成 7.2职业道德的特征、要素和形式 教学内容:7.2.1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7.2.2 职业道德的根本要素 7.2.3职业道德的构造形式 7.3社会初级阶段的职业道德建立 教学内容:7.3.1社会职业道德建立的意义 7.3.2社会职业道德的产业内涵 7.3.3社会商品经济与职业道德建立 〔二〕重点与难点 第 页 共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