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体经济■王蕊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 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 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 状、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等三个方 面,论述了我国国际收支问题关键词:国际收支;现状;对策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 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 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 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从 动态上讲,国际收支活动描述了一种经济现象,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往来 的货币收付活动就静态而言,国际收支描述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货币收支的对 比结果,把这种结果加以系统地记录,就形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岀经常项 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岀现迅速扩大的 體势。
正是由于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了我国目 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近两年来,我国国 际收支失衡日益引起国外相关学者的关注—、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2005年经常 项目实现顺差160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23%,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 上升为72%,主要是因为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5 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1342亿美元,增长128%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29.64亿美 元,同比下降43」%,原因主要是由于对 外投资增长较快,“证券投资”和“其他投 资”由顺差转为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 差占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 例下降至28%0 2005年证券投资和其他 投资的逆差分别为49亿美元、40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 动下,外汇储备增长2089.4亿美元,比 2004年增长了 22.6亿美元,特别提款权 增加0.05亿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储备头寸减少19亿美元2005年末我国 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189亿美元。
净误差 与遗漏”出现在借方,为168亿美元,相当 于国际收支口径下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 额的1.21%,在国际公认5%的合理围 以200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交易总规 模2.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09%国家外汇局在《国际收支报告》中指出,这表明我 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 济的融合更加紧密,对外经济运行对国 经济的影响增强2005年,国家继续运用货币、财政等 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 调整,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 用外资的质量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整体稳健性增强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 汇管理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改革,积极发展外汇市场,放宽汇价管理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 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 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 不断扩大2006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对 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弹性提高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实现顺 差24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5.37%,其 中出口 11444.99亿美元,进口 8946.33亿 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6%和20.45%。
我 国进出口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国经济的 快速发展国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 长,使得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在 进口方面,我国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 口需求稳步增长,使得我国进口持续快速 发展从整体数据来看,运输是导致经常 项目中的服务项目岀现逆差的主要因素 其中收入210.15亿美元,支岀343.69亿 美元,逆差133.54亿美元,与2005年运输 逆差63.32亿美元相比,同比扩大70.22 亿美元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保持增长 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基本态势,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顺差式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岀,在这几年里,“双顺差”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国 际收支的“惯例”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 美元,同比增长78%,较上年同期增幅提 高了 42个百分点调整、对部分产品加征 岀口关税等政策执行前抢先出口,货物贸 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按国际收支统计口 径,货物贸易岀口 5472亿美元,进口 4115 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8%和 18%;顺差1357亿美元增长70%资本 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同比增长 132%,较上年增长1.3倍,改变了 2006年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的局面。
2007年 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627亿美 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随着国家“走岀 去”战略的逐步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较快 增长,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流出80亿美元,增长21 %证券投资逆差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4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岀1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97亿美元;我国从境外证券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合格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经济观察1420081机构投资者投资流入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按国际收支统 计口径,2007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80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非金融部 门对外直接投资78亿美元,增长21 %;对外直接投资撤资清算汇回6亿美元,增长 142%;净流岀74亿美元,增长17%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特征使得我国外汇储备 进一步增长截至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 加2663亿美元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提升我国综合 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增强防金融风险的能力二、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原因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已明 显表现为经济的外部失衡。
这既有悖于传统的国际收支结构理论,又是各国国际收 支结构实践中罕见的,其之所以能够维持十余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外经济 发展环境和国特殊的管理体制与鼓励政策,但其本身也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引发诸多 矛盾和问题这种局面是由一系列客观复杂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国际的原因,也 有国自身的原因从国际上来看,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了 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責,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 外的转移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式的发展,日體完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 策,同时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再加上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些都使得我 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同时由 于我国国金融市场比较不发达,国企业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增加了 资本的快速流入而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促进出口的增长,1992年以来境外资本 流入中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8.9%左右从国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了我国的持续大额顺差—储蓄率过高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国总储蓄率在20世纪90年代 平均为GDP的40%,在2004年上升至GDP的47%。
尽管投资率在此期间也有所 增长,但储蓄快于投资的增长,扩大了经常顺差当前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无论与本国历史平均相比还是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均处于高位一般认为中国储蓄率高主要是因为个人储蓄欲望强烈,但更主要的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高,企业高储蓄率带来的投资增长效益较低并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此外,国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不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自有储蓄二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 易出口为主,而加工贸易出口方式与贸易 岀口数量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深 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 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 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加工 贸易两头在外,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 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在我 国境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 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 必然也越大三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 长期以来,我取鼓励岀口和鼓 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 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岀 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 果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 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岀格局的形成。
外资的大量 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 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 不断增长的比重三、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 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 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作为一个 发展中国家,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 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保持平 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而目前的国际收 支失衡、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 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 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 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 衡—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 紧,利率水平提高,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 升值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 制流动性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 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需和外 需的不平衡二进行进岀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 岀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 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 力,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 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
进口 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 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 在发达国家国因此,我国现在必须调 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 企业的岀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岀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三实施“走岀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 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政府 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 法律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 贷支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 和条件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 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 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 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 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 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短缺资源,促进国 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 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参考文献:1、 王子先,晓静•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经验及对策[J] •中国金融,2007( 10.2、 唐丽丽,雪梅•浅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调节[J]•当代经济,2007(7.3、 慧•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浅析[J].lndustrial&Scie nceTribune,2007(6.4、 少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 成原因与化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