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复习知识点梳理 (一)正弦定理:(其中R表达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合用情况:(1)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他边或其他角; (2)已知两边和对角,求其他边或其他角 变形:① ,, ②,, ③ =④(二)余弦定理:=(求边),cosB=(求角)合用情况:(1)已知三边,求角;(2)已知两边和一角,求其他边或其他角三)三角形的面积:①;②;③; ④;⑤;⑥(其中,r为内切圆半径)(四)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特别地,(五)△ABC射影定理:,…(六)三角边角关系:(1)在中,;; ; (2)边关系:a + b > c,b + c > a,c + a > b,a-b < c,b-c < a,c-a > b;(3)大边对大角:考点剖析(一)考察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混合使用例1、在△ABC中,已知A>B>C,且A=2C, ,求的长.例1、解:由正弦定理,得 ∵A=2C ∴∴ 又 ∴ ①由余弦定理,得 ②入②,得 ∴例2、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中,为三角形的中心,过的直线交于,交于,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2、【解】由于为正三角形的中心,∴,,设,则,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在中,由正弦定理得:,∴,∵,∴,故当时取得最大值,所以,当时,此时取得最小值.变式1、在△ABC中,角A、B、C对边分别为,已知,(1)求∠A的大小;(2)求的值变式1、解(1)∵∴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A=(2)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变式2、在中,为锐角,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I)求的值; (II)若,求的值。
变式2、解(I)∵为锐角, ∴ ∵ ∴ (II)由(I)知,∴ 由得,即又∵ ∴ ∴ ∴ (二)考察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向量与面积上的运用例3、如图,半圆O的直径为2,A为直径延长线上的一点,OA=2,B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以AB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ABC问:点B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ACB面积最大?例3、解:设,在△AOB中,由余弦定理得: 于是,四边形OACB的面积为 S=S△AOB+ S△ABC 由于,所以当,,即时,四边形OACB面积最大.例4、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1)求角C的大小; (2)求△ABC的面积.例4、解:(1)由 ∴ 4cos2C-4cosC+1=0解得 ∵0°<C<180°,∴C=60° ∴ C=60°(2)由余弦定理得c2=a2+b2-2ab cos C 即 7=a2+b2-ab ①又a+b=5 ∴a2+b2+2ab=25 ②由①②得ab=6∴ S△ABC= 变式3、已知向量,,且,其中是△ABC的内角,分别是角的对边.(1) 求角的大小;(2)求的取值范围.变式3、解:(1)由得由余弦定理得∵ ∴(2)∵ ∴∴=∵ ∴∴ ∴即.(三)考察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例5、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b=acosC,且△ABC的最大边长为12,最小角的正弦值为。
1) 判断△ABC的形状;(2) 求△ABC的面积例5、解:(1) b=acosC,由正弦定理,得sinB=sinAcosC, (#)B=, sinB=sin(A+C),从而(#)式变为sin(A+C)= sinAcosC,cosAsinC=0,又A,CcosA=0,A=,△ABC是直角三角形2)△ABC的最大边长为12,由(1)知斜边=12,又△ABC最小角的正弦值为,Rt△ABC的最短直角边为12=4,另一条直角边为S△ABC==16变式4、在△ABC中,若.(1)判断△ABC的形状; (2)在上述△ABC中,若角C的对边,求该三角形内切圆半径的取值范围变式4、解:(1)由 可得 即C=90° △ABC是以C为直角顶点得直角三角形 (2)内切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的取值范围是例7、在△ABC中,已知,,试判断△ABC的形状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变式8、在△ABC中,cos2=,(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则△ABC的形状为 A.正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a2+c2-b2=2a2,即a2+b2=c2,∴△ABC为直角三角形.答案:B变式9、△ABC中,若sinA=2sinBcosC,sin2A=sin2B+sin2C,试判断△ABC的形状。
变式9、解:等腰直角三角形;数列知识点一: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 任意数列的前n项和; 注意:由前n项和求数列通项时,要分三步进行: (1)求, (2)求出当n≥2时的, (3)假如令n≥2时得出的中的n=1时有成立,则最后的通项公式可以统一写成一个形式,否则就只能写成分段的形式.知识点二:常见的由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的方法1.迭加累加法: , 则,,…, 2.迭乘累乘法: , 则,,…, 知识点三:数列应用问题 1.数列应用问题的教学已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解答数学应用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有关平均增长率、利率(复利)以及等值增减等实际问题,需运用数列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2.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环节. ①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达成如下规定: ⑴明确问题属于哪类应用问题; ⑵弄清题目中的重要已知事项; ⑶明确所求的结论是什么. ②抓住数量关系,联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恰当引入参数变量或适当建立坐标系,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式子表达. ③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将已知与所求联系起来,据题意列出满足题意的数学关系式(如函数关系、方程、不等式).规律方法指导 1.由特殊到一般及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是解决数列问题的重要思想; 2.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学习时要善于运用函数的思想来解决.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3.加强数列知识与函数、不等式、方程、对数、立体几何、三角等内容的综合.解决这些问题要注意: (1)通过知识间的互相转化,更好地掌握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2)通过解数列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经典例题精析类型一:迭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1.在数列中,,,求.总结升华: 1. 在数列中,,若为常数,则数列是等差数列;若不是一个常数,而是关于的式子,则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2.当数列的递推公式是形如的解析式,而的和是可求的,则可用多式累(迭)加法得.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数列,,,求. 【变式2】数列中,,求通项公式.类型二:迭乘法求数列通项公式2.设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求它的通项公式.总结升华: 1. 在数列中,,若为常数且,则数列是等比数列;若不是一个常数,而是关于的式子,则数列不是等比数列. 2.若数列有形如的解析关系,而的积是可求的,则可用多式累(迭)乘法求得.举一反三: 【变式1】在数列中,,,求.【变式2】已知数列中,,,求通项公式.类型三:倒数法求通项公式 3.数列中,,,求.总结升华: 1.两边同时除以可使等式左边出现关于和的相同代数式的差,右边为一常数,这样把数列的每一项都取倒数,这又构成一个新的数列,而恰是等差数列.其通项易求,先求的通项,再求的通项. 2.若数列有形如的关系,则可在等式两边同乘以,先求出,再求得.举一反三: 【变式1】数列中,,,求. 【变式2】数列中,,,求.类型四:待定系数法求通项公式4.已知数列中,,,求.总结升华: 1.一般地,对已知数列的项满足,(为常数,),则可设得,运用已知得即,从而将数列转化为求等比数列的通项.第二种方法运用了递推关系式作差,构造新的等比数列.这两种方法均是常用的方法. 2.若数列有形如(k、b为常数)的线性递推关系,则可用待定系数法求得.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数列中,,求 【变式2】已知数列满足,并且,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类型五:和的递推关系的应用 5.已知数列中,是它的前n项和,并且, . (1)设,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设,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3)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总结升华:该题是着眼于数列间的互相关系的问题,解题时,要注意运用题设的已知条件,通过合理转换,将非等差、等比数列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得问题的解决运用等差(比)数列的概念,将已知关系式进行变形,变形成能做出判断的等差或等比数列,这是数列问题中的常见策略.举一反三: 【变式1】设数列首项为1,前n项和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设数列的公比为,作数列,使,,求的通项公式. 【变式2】若, (),求. 【变式3】等差数列中,前n项和,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类型六:数列的应用题 6.在一直线上共插13面小旗,相邻两面间距离为10m,在第一面小旗处有某人把小旗所有集中到一面小旗的位置上,每次只能拿一面小旗,要使他走的路最短,应集中到哪一面小旗的位置上?最短路程是多少?总结升华:本题属等差数列应用问题,应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在求和后,运用二次函数求最短路程.举一反三: 【变式1】某公司2023年12月份的产值是这年1月份产值的倍,则该公司2023年年度产值的月平均增长率为( ) A. B. C. D. 【变式2】某人2023年1月31日存入若干万元人民币,年利率为,到2023年1月31日取款时被银行扣除利息税(税率为)共计元,则该人存款的本金为( ) A.1.5万元 B.2万元 C.3万元 D.2.5万元【变式3】根据市场调查结果,预测某种家用商品从年初开始的个月内累积的需求量(万件)近似地满足.按比例预测,在本年度内,需求量超过万件的月份是( ) A.5月、6月 B.6月、7月 C.7月、8月 D.9月、10月 【变式4】某种汽车购买时的费用为10万元,每年应交保险费、养路费及汽油费合计9千元,汽车的维修费平均为第一年2千元,次年4千元,第三年6千元,依次成等差数列递增,问这种汽车使用多少年后报废最合算?(即年平均费用最少)【变式5】某市2023年终有住房面积1200万平方米,计划从2023年起,每年拆除20万平方米的旧住房.假定该市每年新建住房面积是上年年终住房面积的5%. (1)分别求2023年终和2023年终的住房面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