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03950761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新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78分)1. (2分)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 )A . 春夏季节B . 夏秋季节C . 秋冬季节D . 冬春季节2. (4分)读“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1)区域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 ) A .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 . 黑河腾冲C .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D . 秦岭淮河(2)“地高天寒,雪峰连绵”描写的是图中的( ) A . 地区B . 地区C . 地区D . 地区3. (2分)四大地理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是( )A . 南方多为旱地,民居

2、多为平顶房B . 北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C . 西北地区河流众多,内河航运普遍D . 青藏地区为高寒草原牧区,传统民居为蒙古包4. (6分)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 )A . 塔里木盆地B . 四川盆地C . 华北平原D . 云贵高原(2)图示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 温暖B . 干早C . 湿热D . 多雨(3)图中降水量逐渐减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地形因素B . 纬度位置C . 海陆位置D . 人类活动5. (2分)下列四幅图中“水稻一年可以种两熟甚至三熟”的区域是( )A . 甲B . 乙C . 丙D . 丁6.

3、(2分)青藏高原高寒的原因是( ) A . 地势高B . 气压高C . 太阳辐射强度小D . 深居内陆7. (8分)读我国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图12)及表2,完成以下问题。(1)图中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开发历史悠久,粮食生产经验丰富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地广人稀 光热充足,作物单产高A . B . C . D . (2)图中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开发历史悠久,粮食生产经验丰富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地广人稀 光热充足,作物单产高A . B . C . D . (3)乙地区过去曾是我国重要粮

4、仓,向北方地区输送大量粮食;但近年来,乙地区却从甲地区大量调入粮食。导致乙地区粮食生产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 城市发展速度快,占用耕地多B . 水旱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下降C . 生产技术落后,粮食单产降低D . 劳动力缺乏,耕地大量荒废(4)乙地区过去曾是我国重要粮仓,向北方地区输送大量粮食;但近年来,乙地区却从甲地区大量调入粮食。导致乙地区粮食生产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 城市发展速度快,占用耕地多B . 水旱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下降C . 生产技术落后,粮食单产降低D . 劳动力缺乏,耕地大量荒废8. (2分)晓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至乌鲁木齐旅游,他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

5、观依次是( )A . 草原、荒漠、森林B .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 .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D . 荒漠、森林、草原9. (2分)关于该图景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B . 塬、墚、峁分布广泛C . 加强该地区水土保持是治理的根本措施D . 采取植树种草与修水库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10. (2分)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A . 河西走廊B . 塔里木盆地边缘C . 雅鲁藏布江谷地D . 河套平原11. (2分)下面是丽丽在世界各地旅游时拍到的一些旅游景观图片,请你帮她挑出属于泰国的一幅是( )A . B . C . D . 12. (2分)台湾省旅游业发达

6、,著名的旅游景点有( )A . 阿里山、日月潭B . 岳阳楼、橘子洲C . 西湖、坎儿井D . 窑洞、天池13. (2分)实践证明:香港和澳门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台湾的持久发展也离不开祖国大陆下列有关港、澳、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东南端,与福建省相邻B . “一国两制”的政策对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长期稳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C . 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维多利亚港港阔水深D .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14. (4分)读“香港、澳门地区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铁路线是

7、京九线,是京广线B . 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北与珠海市相连C . 香港、澳门均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D . 澳门的经济支柱主要有博彩旅游业等(2)关于港澳与祖国内地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因社会制度不同,港澳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联系不大B . 港澳的发展主要靠自身优越的位置和丰富的资源C . 祖国内地主要通过澳门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D .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15. (2分)香港和澳门共同的主要经济部门有( )A . 旅游业B . 金融业C . 博彩业D . 农业16. (2分)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 . 土地沙化,沙进人退B . 土地盐碱化

8、现象严重C . 水土流失严重D . 干旱严重,草场退化17. (2分)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有:A . 地表光秃,植被稀少B . 黄土结构疏松,多垂直裂隙C . 降水集中于7.8月份D . 人们不合理的活动,使地表疏松18. (6分) 2016年 9 月,G20 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读“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题。(1)铁路甲是( )A . 沪杭线B . 京沪线C . 陇海线D . 浙赣线(2)下列景点位于杭州的是( )A . 西湖B . 颐和园C . 天坛D . 兵马俑(3)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 . 矿产资源丰富B . 著名侨乡C . 江海

9、交汇之处D . 廉价的劳动力19. (2分)我国从北到南的四个边缘海是( )A .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B . 黄海渤海南海 东海C . 南海东海黄海渤海D . 东海南海渤海 黄海20. (2分)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对下图中处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塔里木盆地B . -长江中下游平原C . -黄土高原D . -青藏高原21. (2分)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 秦岭和淮河以南很少生产冬小麦B . 秦岭和淮河以南基本不种植棉花C . 秦岭和淮河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D . 秦岭和淮河是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22. (2分)揭阳市气温比北京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10、 . 纬度因素B . 海陆因素C . 地形因素D . 洋流因素23. (2分)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叙述错误的是( )A . 我国重要的气候分界线B .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C . 我国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D . 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4. (2分)在国际长跑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常取得好成绩,其原因是( )。A . 当地交通不便,靠步行B . 黑人身体素质好C . 生活在高原,无氧耐力强D . 国家贫穷,人们能吃苦耐劳25. (2分)下列哪一组为我国南方的农作物( )A . 甜菜、高粱、玉米B . 冬小麦、玉米、花生C . 水稻、油菜、甘蔗D . 棉花、谷子、青稞26

11、. (2分)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 青稞B . 小麦C . 水稻D . 大豆27. (2分)在哈尔滨上学的韩爽与远在广州工作的爸爸通完视频电话后很惊奇,因为他自己已经穿上了羽绒服,但他爸爸却还穿着单衣,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 我国跨经度广B . 我国跨纬度广C . 我国地形复杂D . 距海远近不同28. (2分)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哪些界线相一致1月0等温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A . B . C . D . 29. (2分)下列语句中,符合青藏地区的描述是( )A .

12、旱地麦浪大豆香B . 山清水秀稻花香C . 雪山青稞奶茶香D . 椰林婆娑菠萝香30. (2分)如图居民为何往往只穿一只袖子?( )A . 那里人们生活贫困,少一只袖子可以省钱B . 人们喜欢穿一只袖子的衣服C . 青藏地区昼夜温差大,温度高时,脱下一只袖子散热,温度低时,穿上那只袖子保暖D . 一只袖子的衣服穿起来方便二、 简答题 (共3题;共27分)31. (11分)读“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指出: 甲地应为:_气候,乙地应为:_气候;两地降水的明显差异是:_。(2)甲、乙两地的地形区分别为甲_,乙_。 (3)甲、乙两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为 甲_,乙_。(4)甲地的民居特点是_;乙地的民居是_。 (5)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