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笔试 目 录 I.考察目的…………………………………………………………2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2 III.考察内容………………………………………………………3 IV.参考试题………………………………………………………23 V. 参考答案………………………………………………………28 I.考 查 目 标 1.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民法学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较为系统地掌握民法学的基本原理. 2.可以理解各种基本民事权利的得丧变更,具有在具体社会关系中辨认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能力,可以准确地表述基本民事权利义务的内容. 3.具有运用民法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法律问题的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总论 约20% 物权 约14% 债权 约26% 人身权,知识产权,继承权 约26% 民事责任 约14%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判断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论述题 1小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案例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III.考 查 内 容 第一部分 总 论 一,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2.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三)我国民法的渊源和合用范围 1.民法的渊源的概念 2.民法的渊源的种类 (1)制定法 (2)习惯法 3.民法的合用范围 (1)时间上的合用范围 (2)空间上的合用范围 (3)对人的合用范围 (四)民法的解释方法 (五)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1.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2)平等原则 (3)公平原则 (4)等价有偿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6)严禁滥用权利的原则 二,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4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2.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性 3.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二)民事权利的概念与分类 1.民事权利的概念 2.民事权利的分类 (1)财产权与人身权 (2)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与抗辩权 (3)绝对权与相对权 (4)主权利与从权利 (5)原权利与救济权 (6)既得权与期待权 (三)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 1.公力救济 2.私力救济 (1)自卫行为 (2)自助行为 (四)民事义务的概念与分类 (五)民事法律事实 1.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与分类 2.民事法律事实的构成 三,自然人 (一)自然人概述 1.自然人的概念 2.自然人的住所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与特性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与终止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51.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与特性 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无民事行为能力 (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1.宣告失踪的条件及法律后果 2.宣告死亡的条件及法律后果 (五)监护 1.监护的概念 2.监护的设立 (1)法定监护 (2)指定监护 3.监护人 (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2)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4.监护人的职责 (六)个体工商户的概念及其财产责任 (七)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及其财产责任 (八)个人合作 1.个人合作的概念与特性 2.入伙与退伙 (1)入伙的概念和入伙的条件 (2)退伙的概念和退伙的因素 3.个人合作的债务承担 四,法人 (一)法人的概念与特性 (二)法人的成立条件 (三)法人的分类 61.我国现行立法对法人的分类 2.学理上对法人的分类 (1)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 (2)公法人与私法人 (3)公益法人与营利法人 (四)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与特性 (五)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与特性 (六)法人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与内容 (七)法人的变更,终止与清算 1.法人变更的情形 2.法人终止的因素 3.清算的概念和清算中止后的法律后果 五,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性 2.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2.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 3.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 4.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 5.主行为和从行为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1.一般成立要件 2.特殊成立要件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 1.主体合格 2.意思表达真实 3.内容合法 7(五)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 1.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 (1)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2)所附条件的特性 (3)所附条件的类型 2.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 (1)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2)所附期限的特性 (3)所附期限的类型 3.其他特别生效要件 (六)无效民事行为 1.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性 2.无效民事行为的情形 (1)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所实行的民事行为 (2)意思表达不真实的民事行为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七)可撤消的民事行为 1.可撤消的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性 2.可撤消的民事行为的情形 (1)基于重大误解所实行的民事行为 (2)民事行为发生时显失公平 (3)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未损害国家利益的协议(见"协议的效力") (4)乘人之危订立的协议(见"协议的效力") (八)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消的法律后果 六,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与特性 (二)代理的类型 1.委托代理,法定代理与指定代理 2.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 8(三)代理权的行使 1.代理人的义务 2.代理权行使的限制 (四)复代理的概念与特性 (五)代理权消灭的因素 (六)无权代理 1.无权代理的概念 2.狭义无权代理 (1)狭义无权代理的情形 (2)狭义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3.表见代理 (1)表见代理的概念 (2)表见代理的成立要件 (3)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 七,时效和期间 (一)时效的概念与类型 1.时效的概念 2.时效的类型 (1)诉讼时效 (2)取得时效 (二)诉讼时效 1.诉讼时效的概念 2.诉讼时效的意义 3.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问的区别 4.诉讼时效的种类 (1)普通诉讼时效 (2)特殊诉讼时效 5.诉讼时效的计算 (1)诉讼时效的起算 9(2)诉讼时效的中止 (3)诉讼时效的中断 (4)诉讼时效的延长 6.诉讼时效完毕的效力 (三)期间 1.期间的概念和种类 2.期间的法律意义 3.期间的拟定和计算 第二部分 物 权 一,物权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与特性 (二)物权的客体——物 1.物的概念及其法律特性 2.物的分类及其意义 (三)物权的分类 1.所有权 2.他物权 (1)用益物权 (2)担保物权 (四)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保护原则 2.物权法定原则 3.公示公信原则 (五)物权的变动 1.物权变动的概念 2.物权变动的类型 (1)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2)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10二,所有权 (一)所有权概述 1.所有权的概念与特性 2.所有权的权能 (1)占有 (2)使用 (3)收益 (4)处分 (二)所有权的取得与丧失 1.所有权的取得 (1)所有权的原始取得 (2)所有权的继受取得 2.所有权的丧失 (三)共有 1.共有的概念与特性 2.共有的种类 (1)按份共有 (2)共同共有 3.共有财产的管理和分割 (四)相邻关系 1.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特性 2.相邻关系的种类 3.解决相邻关系的原则 三,用益物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和特性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内容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性 112.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 3.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使 (三)宅基地使用权 1.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 2.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和行使 (四)地役权 1.地役权的概念和特性 2.地役权的的重要内容 3.地役权的行使与消灭 四,担保物权 (一)抵押权 1.抵押权的概念 2.抵押权的特性 3.抵押权的设立 4.抵押权的实现 5.抵押人与抵押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二)质权 1.质权的概念 2.质权的特性 3.质权的设立 4.质权的实现 5.出质人与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留置权 1.留置权的概念 2.留置权的特性 3.留置权的成立 4.留置权的实现 5.留置权人与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 12第三部分 债 权 一,债的概述 (一)债的概念与特性 (二)债的分类 1.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 2.特定物之债与种类物之债 3.简朴之债与选择之债 4.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 5.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 6.主债与从债 (三)债的重要发生因素 1.协议(见"协议法") 2.侵权行为(见"民事责任") 3.不妥得利 (1)不妥得利的概念 (2)不妥得利的构成要件 (3)不妥得利之债的解决 4.无因管理 (1)无因管理的概念 (2)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 (3)无因管理之债的解决 (四)债的担保 1.债的担保的概念与特性 2.我国《担保法》规定的债的担保方式 (1)保证 ①保证的概念 ②保证的有效条件 ③保证的方式 ④保证的效力 13(2)抵押(见"担保物权") (3)质押(见"担保物权") (4)留置(见"担保物权") (5)定金 ①定金的概念 ②定金的种类 ③定金的效力 二,协议法总论 (一)协议法概述 1.协议的概念与特性 2.协议的分类 (1)单务协议与双务协议 (2)有名协议与无名协议 (3)诺成协议与实践协议 (4)要式协议与不要式协议 (5)为自己利益订立的协议与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协议 (6)主协议与从协议 3.我国《协议法》的合用范围 (二)协议的成立 1.协议的成立要件 2.要约 3.承诺 4.协议成立的时间与地点 5.缔约过失责任 (1)概念 (2)构成要件 (3)合用情形 (4)责任形式 (三)协议的效力 141.协议的生效 (1)协议生效与协议成立的区别 (2)协议生效的要件(见"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2.效力待定协议 (1)效力待定协议的概念与特性 (2)效力待定协议的情形 3.无效协议 (1)无效协议的概念与特性 (2)无效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