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 司马光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doc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63.34KB
约5页
文档ID:403700905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4 司马光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doc_第1页
1/5

《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字图片(课件),说说画的是谁?(司马光) 和老师一起写上他的名字,“司”是半包围结构,写时“-----”稍微用力,司马是一个复姓,源于西周时期的一个官职,掌管军务,在历史上,姓司马的还有写《史记》的司马迁,三国有名的大将军司马懿其单名为光,是因为他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齐读名字    一提起司马光,就会想到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叫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有真实的记载,它出自于《宋史 司马光传》课件)宋史是记录我国宋朝时期历史的一部史书,也是24史当中最长的一部,它总共为2千多人做了传记古文是这样写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师读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24课板书:24(课件)出示课文 二、新授 1、读读字音 请大家打开书,翻到P102,自由朗读课文2遍。

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文言文)那你觉得文言文有什么特点?(短)文言文常常用几十个字表达出成千上万字的意思,所以,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板书、简 丰) 刚刚你们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难)有这种感受的同学举手!都觉得难啊!(板书:难)假设姜老师给它的难度系数加星,最难是五颗星,你会给它加几颗星?说说你的理由!那我就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给它加上4颗星,这么难读的文章,是因为它距离我们历史已经很遥远了,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大家不要怕,想要读好文言文啊,是有方法的,那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反复诵读! 现在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生字表,也可以问同学或者老师,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生自由练读 有没有同学来给大家展示读?指名读,很不错哦,第一次读文言文就读得这么好大家在刚才朗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几个字很难读 (出示;(瓮、迸的拼音)请一个小老师来教大家读,小老师带读,有人故道瓮是什么吗?指名说,它和水缸是有区别的,出示瓮图片放到词语里面来读一读,登瓮、击瓮变色,齐读,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没变色指导读“没” 难读的字音我们都解决了,我想再请一个同学来试试看,这次会不会读得更好,谁来?指名读,一次一次地练习,我们就会读得越来越好,请问孩子们,读古文,你们还觉得那么难吗?可以擦掉一颗星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读,把字音读准,齐读。

 2、读通句子 刚才我听到每位同学都在很努力地读准字音,但是有没有听到我们在读一个长句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了?(字有点多,一口气读不完)遇到一个长句的时候,我们需要干什么?(断句),古文是根据意思来断句的,它有自己独有的节奏那怎样才能读好这篇古文的停顿、断句呢?请大家再读一读、想一想,该怎样读好停顿生练习、指名读 你既注意了句子中间的停顿,也注意了句子内部的停顿,我发现你有一个长句读得特别好,光持石这一句,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读懂了文字,所以他读好了断句,刚才老师就说了,古文是根据意思来断句的他抓得非常准确,请你来教大家读这一句(光持石……) 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件非常风雅的事情,一卷在手,书声琅琅(老师做出古人读书时候摇头晃脑的样子),文言文语言简练、朗读时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味,读的时候还拖着长音,做到声断气不断,看,姜老师把秘诀出示在屏幕上(出示带停顿号的课文)请大家自由地练一练、待会再来读 想读的孩子,一起来! 3、读懂课文 读了这么多遍,你发现文言文还有什么特点?(句子都很短、有许多词语是单个字,一个字就代表一个词)举例:登,这样的字在文章中还有很多,它的意思很深远,一个字可能代表一个词或者是更多的字,请大家同桌2个人一起讨论,把这样的字找出来圈一圈。

指名说 老师也找到了几个 出示:庭、群、戏、没、众、石这几个单音节词是什么意思? 出示:庭院、一群、游戏、淹没、石头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有些单音节词语可以组成现代文中的双音节词语来理解 老师还找到了这几个字,出示:登、足、去 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爬上、脚、离开 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试着换成现代文中常见的词语来理解借助注释理解词语也是常用的方法,我们在学古诗时经常用到 我们已经理解很多词语了,有没有同学能说说一个短句的意思?“群儿戏于庭”谁来说指名答讲完全文的意思浓缩就是精华,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用了许许多多文字,而课文只用了短短30个字,这就是古文的深远,凝练之处 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在邻里间传开,哪一句写得最为精彩呢?(光持石这一句变色) 每当妈妈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她总是会这样说:孩子,你知道司马光是怎样击瓮救友的吗?生接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也会时常提起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怎样救小伙伴的吗?生读 年轻的书生在一起讨论学问的时候,也会提起这个只有七岁的小孩,他是这样救人的,生读 这一句与前面的“众皆弃去”形成了什么?(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板书:沉着、机智、善良 4、背课文,讲故事 司马光的这个故事从宋代流传至元代,从元代流传到明清,流传到现在,人们用雕刻、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来纪念司马光和他的故事。

2004年6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邮票,出示邮票,它用图画记录了孩童落水、持石击瓮、孩童救获的情形,你们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文言文来描述一下这三幅图? 第一幅图,生答,起因 第二幅图,指名说  经过 最后一幅图,一起说      结果 图画中的内容让我们记住了司马光救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讲讲,老师讲图画中没有的内容,你们讲图画中描绘的内容,师:群儿戏于庭……众皆弃去…… 谁带着同学们来讲一讲,生生合作讲 此时此刻,你们还觉得读文言文难吗?我发现很多孩子已经会背诵了 接下来,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如果只讲古文的意思,不免有些枯燥,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呢?老师送你们一个锦囊妙计 出示:锦囊妙计 1、补充想象的内容 2、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故事更生动 3、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色 学生自由练习,推选一名上台讲,师点评 三、拓展 司马光在危急时刻做出机智的行为,并非偶然,在《宋史 司马迁》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记录他是如何学习的,出示,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借助注释,开动脑筋,了解大概的意思 出示: 《宋史 司马迁传》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注释: 凛然如成人:好像成年人一样稳重 退:回去 了其大指:指通“旨”,了解书的主要意思 自是:从此 释:放下 至:甚至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读: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他是多么爱学习呀!你读——闻讲《左氏春秋》,爱之 他学得多么深入呀!你读——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他学习多么刻苦呀!你读——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司马光学习的这段介绍,让你感觉到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学习)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品质?只有在学习当中,才能收获人生的智慧,才能在紧急关头,做出机智的行为长大后的司马光,出示图片及文字还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并且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是他的手稿,几百卷的手稿全部由正楷写成这份手稿现存不多,只在国家博物馆仅有一份,有机会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也可以找找司马光的其他故事读一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文言文,认识了司马光,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简练深远,相信大家以后的文言文之旅会更加精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