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2024年广西中考科目: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测试)、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以下是我收集的关于2024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2024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21分) 班级正在制作短视频《壮丽广西》,以下是部分解说词,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开篇画面】广西,站在中国这张异彩纷呈的全家福的西南一隅她像一个朴实的邻家姑娘,不太张yáng( ),却难掩其秀外慧中这里有得天独厚的绿水青山,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这里安家立业,共同描绘漂亮和谐的新时代画卷 【节日画面】广西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人们载歌载舞,团聚一堂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真可谓“______,______” 【体育画面】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富,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宠爱。
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特别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各地潜心挖掘传统体育项目,推广民族体育活动,让一些体育项目从小众逐步走向大众 1. 阅读“开篇画面”解说词,依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张yáng( ) (2)和谐( ) 2. “开篇画面”解说词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 结合语境,说明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团聚一堂 (2)潜心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解说词内容连贯,上下联依次正确 ①八桂团结谱新曲 ②四海风云增光辉 ③九州奋勉奏华章 ④五湖气象呈祥瑞 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是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 B. 每年“三月三”,各族歌手齐聚歌圩,你唱我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 C. 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当丰富,其中不少项目深受各族群众宠爱 D. 在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中,抢花炮是特别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答案】1. ①. 扬 ②. xié 2. 异彩纷呈、秀外慧中、得天独厚、绿水青山、多姿多彩、安家立业(任写三个即可) 3. (1)团聚一堂: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2)潜心:专心专而深。
4. 上联:① 下联:③ 5.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yáng——扬张扬:宣扬,声张; 谐——xié和谐:协调而匀整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开篇画面】中的成语有:异彩纷呈、秀外慧中、得天独厚、绿水青山、多姿多彩、安家立业,随意写出其中三个即可,留意字词书写正确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说明 团聚一堂:快乐的相聚在一起文中指广西各族人民在节日的时候,都会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潜心:专心专一文中指广西各个地方的少数民族区域都在专心挖掘传统体育项目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配对留意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 ①③两句开头四字“八桂团结”“九州奋勉”都是主谓短语,是一副对联②④两句开头四字“四海风云”“五湖气象”都是偏正短语,是一副对联横线前的文段以“广西歌圩”为主要内容,故①③两句的对联更符合语境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C.搭配不当,“体育项目……丰富”搭配不当,可将“丰富”改为“丰富”; 故选C。
6. 请依据下表供应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自然 诗人①______(人名)登临碣石山,写下“②______,百草丰茂”,让我们一览草木的茂密;白居易闲逛钱塘湖畔,写下“③__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早春花草蒸蒸而上的趋势 《观沧海》 《钱塘湖春行》 品性 刘禹锡虽身在陋室,但“谈笑有鸿儒,④______”,交往的都是品性高雅的挚友 《陋室铭》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可以学习苏轼“归去,⑤______”的豁达乐观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陆游以“零落成泥碾作尘,⑥______”来寄予自己坚守高洁品行的志向 《卜算子·咏梅》 情怀 送别友人,我们常吟诵王勃的“⑦______,______”来表明真挚的友情不受距离远近的影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参观爱国主义教化基地,我们深刻理解了革命志士秋瑾“算平生肝胆,⑧______”的济世情怀 《满江红》(小住京华) 【答案】 ①. 曹操 ②. 树木丛生 ③.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④.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⑤. 往来无白丁 ⑥. 也无风雨也无晴 ⑦. 只有香如故 ⑧. 海内存知己 ⑨. 天际若比邻 ⑩. 因人常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作答内容要精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留意易错字词:渐、蹄、涯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确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状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便利,稻谷脱壳成米就可干脆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 (摘编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 【材料二】 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日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经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 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有。
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亲密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起先,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间,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胜利,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给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最终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日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应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动,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熟”到“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 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化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日中国人的很多生活习性,更培育了今日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程强《水稻之于中华文明》) 【材料三】 2024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 种类 种植面积(万公顷) 总产量(万吨) 单位面积产量(万吨) 稻谷 2945 20849 7.08 小麦 2352 13772 5.86 大豆 1024 2028 1.98 (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 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既是历史深层的确定因素,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
B. 小麦一般得脱壳加工成面粉食用,稻谷可脱壳成米干脆煮食或磨粉制作食物 C. 汉朝时期江南人口稀有,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总产量远不及小米 D. 占城稻引种胜利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占城稻由此成为首要粮食作物 8. 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介绍五谷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为了引出五谷种植时间的详细内容 B. 加点词语“据记载”表明“五谷”之说有史料依据,体现语言的严谨 C. 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水稻在明代粮食供应中的重要地位 D. 材料根据时间依次,说明不同时期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 9. 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请依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缘由 【答案】7. D 8. A 9. ①水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小麦;稻米食用比小麦便利;②水稻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稻米文化培育了今日中国人的精神气质③水稻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要大于小麦和大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D.有误,结合材料二其次段原文“占城稻在江淮引种胜利,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给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可知并非是“占城稻引种胜利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此项强加因果;(关注语文命题探讨公众号,获得更多资源)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的分析 A.有误,材料二开头介绍五谷的概念,是为了引出“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 结合材料一“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状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便利,稻谷脱壳成米就可干脆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可得:水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小麦;稻米食用比小麦便利; 结合材料二第三段中“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化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而了今日中国人的很多生活习性,更培育了今日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可得:水稻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稻米文化培育了今日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结合材料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