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情景归纳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03558349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情景归纳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3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情景归纳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3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情景归纳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3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情景归纳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3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情景归纳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情景归纳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上海中考物理专题情景归纳题(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景归纳题【专题说明】1 情景归纳题,一般是通过给出二幅或几幅图形或图像,针对图像情景提出一些相关的物理问题或探究某个实验,让考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从而得出初步结论。2 特点:图像情景取材非常广泛,也许是考生学习过的物理规律,物理知识,也也许是课本上探究的实验,也也许是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探究的实验,对考生筛选、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规定较高,也是最基本的对自然规律归纳总结的方法,简朴说,就是“看图写话”。3 情景归纳题的难点:(1)考察的物理知识一定来源于初中物理知识、规律,但有时会涉及到知识规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故解答带来困难。(2)题中所含的信息或条件也许

2、较多或相对隐蔽,往往对考生观测能力、筛选,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对比和归纳的能力规定较高。(3)对题干中对情景的归纳目的往往判断不清,易导致答非所问,要不少答要点,要不多答了不需要的要点。(4)初步结论对文字语言的规定也比较高,也许有的不精练,烦琐;也许有的因果关系颠倒;也许有的语句不流畅等等,组织语言表达物理结论是大多数考生的弱项。【中考状况】 情景归纳题属于中考必考题型,目前固定分布位置在第二大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16题,共有两个空,每空2分。此题是中考得分率较低的题型之一,得满分学生较少。【解题技巧】虽然情景题解答较困难,但还是有基本的方法和规律可循的。总体分三个环节:环节1-审题。 通

3、过审题必须获得两种信息:实验目的;控制的变量(或条件)。实验目的通常出现在题干第一句话中,请考生在读题时用笔划下来,比如:Eg1.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Eg2.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选择了焦距分别为f1和f2(f1 f2)的两块凸透镜进行实验, Eg3. 某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在相同的直管容器旁边开有大小相同的开口,橡皮膜。Eg4. 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李同学运用若干节新干电池作为电源,在电路Eg5. 某同学研究磁极间互相作用力的大小。他先将一块条形磁铁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保持静止Eg6. 小明同学学习了“力”

4、有关知识后,决定探究“风”对纸片作用力的大小。他用电吹风、测力计、迎环节2-对比、归纳。 对比出不同点,归纳出相同点。相同点反映出的是本次实验控制不变的变量,不同点反映出的是本次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和因此变量而变化的实验结果。环节3-组织语言。 组织语言是难点,有不同的写法,但基本有一个格式可做参考,为“控制的变量(相同的、没发生改变的、相同的因素)+改变的变量+结果的改变”。【中考真题】(2023中考)1、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设法测得密闭小瓶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l牛,然后装入适量的细砂,将总重为l牛的小瓶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其运动状态如图5(a)所示;接着他两

5、次调整瓶内细砂的质量,反复上述实验,分别如图5(b)和(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由图5(a)可知: ;(2)由图5(b)和(c)可知: 。(2023中考)2如图5(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5(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5(c)和(d)所示。由图5(a)、(b)或图5(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也许情况是(请将两种也许的情况填写完整) 。得到上述结论是运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 。(2023中考)3、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

6、提起钩码,如图5(a)所示,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甲、乙、丙(G甲G乙G丙)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5(b)、(c)、(d)所示。请仔细观测图是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结论。(1) 比较图5(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得: ;(2) 比较图5(b)与(c)与(d)三图可得 。图5(2023中考)4在研究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某小组将一根1米长的透明硬质细管装满水,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发现管中的水不会流出,如图7(a)所示;换用较长的细管,反复实验,管中的水仍不会流出,如图7(b)所示;换用更长的细管,反复实验,管内水面静止后的位置分别如图7(c)、

7、(d)所示。观测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由图7(a)或(b)或(c)或(d)可知: 。由图7(b)与(c)与(d)可知: 。(a) (b) (c) (d)图7(2023中考)5、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用钩码(重1牛)、测力计、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进行实验。实验中,先将钩码挂在已调好的测力计下,且处在静止状态,如图8(a)所示。接着,在钩码的下端固定纸带,并使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分别三次拉动钩码竖直向上运动,每次拉动过程中,观测到一段时间内测力计示数是不变的,纸带上的点记录了这段时间内钩码的运动情况,三次实验如图8(b)、(c)、(d)所示。请仔细观测图中的测力计

8、示数和相应的纸带,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由图8(a)与(b)与(c)可得 。(2)由图8(a)与(d)或(b)与(d)或(c)与(d)可得 。图8【考点归类】一、光学重要集中在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的分析、比较和归纳,因规律完整、清楚,故答题规定以完整为主,考生要非常熟悉这两个规律的具体内容,不可漏答内容。小补充: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

9、,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反之,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10闸北2模)6在研究“光的反射”的活动中,某同学用同一束光分别投射到安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和光滑的金属表面,研究光在不同物体表面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如图7(a)(b)(c)所示;接着又进一步研究光在同一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间角度变化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如图8(a)(b)(c)所示。观测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中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N为法线) 图7(a) (b) (c)图8 (a) (b) (c)由图7(a)与(b)与(c)可知: 。由图8(a)与(b)与(c)可知: 。(10杨浦2

10、模)7、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选择了焦距分别为f1和f2(f1 f2)的两块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他将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离凸透镜L1和L2(L1 L2)的位置处,通过移动光屏找像,成像情况如图8(a)、(b)、(c)、(d)所示。(1)比较图8(a)与(b)或(c)与(d)的物距、焦距、像距,以及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可知: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 。(2)比较图8(a)与(c)或(b)与(d) 的物距、焦距、像距,以及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可知: 。f1f1f2f2 图8(09宝山2模)8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物体放在同一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前的不同位置上,根

11、据观测到的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6所示的(A)、(B)、(C)三图。请仔细观测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观测图6(A)或(B)或(C)可得:_。(2)比较图6(A)和(B)和(C)可得:_。0102030405060708090cm0102030405060708090cm0102030405060708090cm(A) (B) (C)图69某同学在用厚玻璃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发现能成两个像,如图7(a)所示。于是用三块材料相同、厚度不同的厚玻璃分别进行实验,并将现象分别记录在如图7(b)、(c)、(d)所示的方格纸上。图中A1、A2(B1、B2和C1、C2)为物体A(B和C)分别在厚玻璃中通过前、后反射面所成的像。请仔细观测装置和实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