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0355542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九章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九章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九章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九章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第一节 意境园林意境是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 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用陈从周的话说“园林之诗情画意 即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之,统名为意境”。意境是一种审美的 精神效果,它虽不象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那么实在,但它客观存在, 它应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它既不完全存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存在于主 观,才能产生意境。意境具有景尽意在的特点。因物移情,缘情发趣,令 人遐想,使人留连。意境在文学上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见景生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对作者来说,只有用强烈而真挚的思想感情,去 深刻认识所要表现

2、的对象,目寄心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高度概 括和提练的思维过程,才能达到艺术上的再现。简而言之,即“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北宋郭熙在他所著山水川篇中提出画家要“饱游饫看”,做到“历 历罗列于胸中”。清初画家石涛在其画语录中提出了画家要“搜尽奇 峰打草稿”,这些都说明了“外师造化”的重要性。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巧密于精思”。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指出“凡 画山水,意在笔先”。这些都要求作者在生活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领悟其 精神实质,非但要观察体验对象的外形,还要通过外形去理解和表现出内 在本质的东西,这就是中得心源。一件艺术作品应该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 作者应该而

3、且可以通过丰富的生活联想和虚构,使自然界精美之处更加集 中,更加典型化,就在这个“迁想妙得”的过程中。作者会自然而然地溶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在作品上也必然会反映出来。这是一个“艺术构思” 的过程,是“以形写神”的过程,是“借景抒情”的过程,是使“自然形 象”升华为“艺术形象”的过程,也就是“立意”和创造“意境”的过程 作者愈是重视这个“造境”过程,收到的艺术效果也必然愈好。清代画家 方薰在他所著山静居画论中提到:“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故 古人作画,意在笔先。在画时意象经营,先具胸中丘壑落墨自然神速,东坡所谓画竹必得成竹于胸中也”。“意庸则庸,俗则俗矣”。由此可见“立 意”是何等重要。可以

4、这样认为:没有“生活”,也就无从“立意”,而“生 活”却顺归于“立意”,没有“立意”,也就没有“意境”,作品就失去了 灵魂。“意”即作者对景物的一种感受,进而转化为一种表现欲望和创作 激情,没有作者能动地通过对象向观众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艺术 就失去了生命,作品就失去了感染观众的魅力。由此可见,“立意”是“传 神”和创造“意境”的必由之路。写景是为了写情,情景交融,意境自出。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园林 设计是用景语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人们处在园林这种有“情”的环 境中,自然会产生不同深度的感受,总是重复别人的,甚至把园林设计公 式化,尽管穷极技巧,总让人感到矫揉造作,缺乏感人的魅力,这

5、种作品 是没有艺术价值的。自己没有感动,又如何能感动别人,更谈不上有意境 的创造。对欣赏者而言,因人而别,见仁见智,不一定都能按照设计者的意图 去欣赏和体会,这正说明了一切景物所表达的信息具有多样性和不定性的 特点,意随人异,境随时迁。第二节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三类,即直接表达方式、间接表达方式 和利用光影色彩、音响、香气以及气象因子等来生发空间意境。一、直接表达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凭借山石、水体、建筑以及植物等四大构景要素, 创造出无限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一)形象的表达 园林是一种时空统一的造型艺术,是以具体形象 表达思想事情的。例如见岳坟前跪着的秦桧夫妇,就会联想以“江山有幸 埋

6、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儿童游园或者小动物区用卡通式小屋、蘑 菇亭、月洞门、使人犹如进入童话世界。再如山令人静,石令人古,小桥 流水令人亲,草原令人旷,湖泊和大海令人心旷神怡,亭台楼阁使人浮想 联翩等等,不需要用文字说明就感觉到了。(二)典型性的表达 何谓典型?鲁迅说过“文学作品的典型形象的 创造,大致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这一个人与生活中的任何一个 实有的人都不似。这似生活中的某一个人,但似某一类人中的每 一个人,才是艺术要求的典型形象”。堆山置石亦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 堆山置石,并不是某一地区真山水的再现,而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练出来 的自然山水,用以表达深山大壑,广亩巨泽,使人有置身于

7、真山水之中的 感觉。(三)游离性的表达 游离性的园林空间结构是时空的连续结构。设 计者巧妙地为游赏者安排几条最佳的导游线,为空间序列喜剧化和节奏性 的展开指引方向。整个园林空间结构此起彼伏,藏露隐现,开合收放,虚 实相辅,使游赏者步移景异,目之所极,思之所致,莫不随时间和空间而 变化,似乎处在一个异常丰富、深广莫测的空间之内,妙思不绝。(四)联觉性的表达 由甲联想到乙,由乙联想到丙,使想象愈来愈 丰富,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五)模糊的表达 模糊性即不定性,在园林中,我们常常看到介于 室内室外之间的亭、廊、轩 在自然花木与人工建筑之间,有叠石假山, 石虽天然生就,山却用人工堆叠,在似与

8、非似之间,我们看到有不系舟, 既似楼台水榭,又象画舫航船。水面上的汀步是桥还是路?粉墙上的花窗, 欲挡欲透?,圆圆的月洞门,是门却没有门扇,可以进去,却又使人留步。 整个园林是室外,却园墙高筑与外界隔绝,是室内?却阳光倾泻,树影摇 曳,春风满园。几块山石的组合堆叠,是盆景还是丘壑?是盆景,怎么能 登能探,水头和去路陷于石缝矶凹,似有源,似无尽。在这围透之间、有 无之间、大小之间、动静之间和似与非似之间 在这矛盾对立与共处之 中,形成令人振奋的情趣,而意味深长。由此可知模糊性的表达发人深思, 往往可使一块小天地,一个局部处理变得隽永耐看,耐人寻味。白雨斋 诗话中有一段话“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若隐

9、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换一句话说:一切景物不要和盘托出,应给游 赏者留有想象的余地。二、间接表达方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种方法比直接表达手法更加委婉动人。(一)运用某些植物的特性美和姿态美作比拟联想松树遇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殒,人们常把它比作富贵不能淫,威 武不能屈的的英雄人物。陈毅有诗为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 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竹子虚心有节,有诗两首,一为“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也虚心”一为“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这两首诗皆是称颂竹子“虚 心亮节”的。扬州“个园”是两淮商总黄至筠(号个园) 购买小玲珑山馆修筑。黄至筠为仿效苏轼“宁可食无肉

10、,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 竹令人俗”的诗意,以竹表示清逸,故在园中广种修竹,而竹叶形恰象“个” 字,于是便称“个园”。也有人认为“个”字是竹字的一半,故有孤芳自 赏的含意。不论是何种用意,都足以说明园主是借竹以明志的。梅具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品格。红色玫瑰热情奔放,象征爱情。白色茶花、马蹄莲和百合花均示纯洁 无瑕,用来表示友谊和爱情。黄色的迎春花具有大地回春之意,松、竹、 梅合称为岁赛三友,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桃、李、杏春风一 家”。水仙以其清秀典雅的风貌,被誉为凌波仙子。(二)光与影 光与影,在创造园林意境中所起作用很大。1、光 “墙开洞,背后发光”,能使人

11、产生神秘莫测之感,同时又能 使后边的空间似乎无限伸展。进入山洞,光从背后来,觉得洞深不可测, 出洞时,光从前面射来,空间距离感缩短,感到光明就在前头。由明到暗,由暗到明和半明半暗的变化都能给空间带来特殊的气氛, 可以使感觉空间扩大或缩小。光是反映园林空间浓度和层次极为重要的因素。即使同一个空间,由 于光线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夜山低、睛山近和晓山高是光的日 变化,给景物带来视觉上的变化。在天然光和灯光的运用中,对园林来说,天然光更为重要。春光明媚, 旭日东升,落日余辉,阳光普照以及窗前明月光,峨嵋佛光等都能给园林 带来绮丽景色和欢乐气氛。利用光的明暗与光影对比,配合空间的收入开 合,渲染

12、园林空间气氛。以留园的入口为例,为了增强欲放先收的效果, 在空间极度收缩时,采用十分幽暗的光线,当游人通过一段幽暗的过道后, 展现在面前的是极度开敞明亮的空间,从而达到十分强烈的对比效果。在 这一段冗长的空间,通过墙上开设的漏窗,形成一幅幅明暗相间,光影变 化,韵味隽永的画面,增加了意趣。灯光的运用常常可以创造独特的空间意境。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的三个塔,塔高2m,中间是空的,塔身有五个圆形 窗洞,每到中秋夜晚,塔中点灯,灯影投射在水中和天上的明月相辉映, 意境倍增。喷泉配合灯光,使园林夜空绚丽多彩,富丽堂皇,园林中的地灯更显 神采。2、影 成为审美对象,由来已久。有日月天光,便有形影不离。园林

13、中,檐下的阴影、墙上的块影、梅旁的疏影、石边的怪影、树下花下的碎 影,以及水中的倒影都是虚与实的结合,意与境的统一。而诸影中最富诗 情画意的首推粉壁影和水中倒影。作为分割空间的粉墙,本身无影也无景。 但作为竹石花木的背景,在自然光线的作用下,无景的墙便现出妙境。墙 前花木摇曳,墙上落影斑驳。此时墙已非墙,纸也,影也非影,画也。随 着日月的东升西落,这幅天然图画还会呈现出大小、正斜、疏密等不同形 态的变化,给人以清新典雅的美感。水中倒影在园林中更为多见。倒影比实景更具空灵之美。如“水底有 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从园林造景和游人欣赏 心理来看,倒影较之壁影更有其迷人之处。倒影

14、丰富了景物层次,呈现出 反向的重复美。重复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艺术形式中, 但倒影的重复,却不是顺序的横向重复,它是以水平面为中轴线的岸上景 物的反向重复,能使游人产生一种新奇感。江南园林面积一般都不大,为 求得小中见大的效果,亭台廊榭多沿水而建,倒影入水顿觉深遂无穷。再 衬以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朗日明月,影中景致更是美妙无比。(三)色彩 随光而来的色彩是丰富园林空间艺术的精萃。色彩作用 于人的视觉,引起人们的联想尤为丰富。利用建筑色彩来点染环境,突出 主题;利用植物色彩渲染空间气氛,烘托主题;这在中国园林中是最常用 的手法。有的淡雅幽静,清馨和谐,有的则富丽堂皇,宏伟壮观,都极

15、大 地丰富了意境空间。(四)声响的运用 声在园林中是形成感觉空间的因素之一,它能引 起人们的想象,是激发诗情的重要媒介。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以赏声为景 物主题者为数不少。诸如鸟语虫鸣、风呼雨啸、钟声琴韵等,以声夺人, 使人的感情与之共鸣,产生意境。利用水声是创造意境最常用的手法。如北京中南海的“流水音”,由 一座亭子、泉水及假山石构成,亭子建于水中,由于亭子的地面有一个九 曲构槽,水从沟中流过,叮咚有声故名。在这一个不大的,由假山环抱的 小空间中,由于流水潺潺,顿觉亲切和宁静。无锡寄畅园内的八音涧,将 流水的音响比喻成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乐器合奏的优美 乐谱。利用水声反衬出环境的幽

16、静。唐王维“竹露滴清响”的诗句,静得 连竹叶上的露珠,滴入水中的声音都能听见,带出幽静意境。仅仅用一滴 水声,便能把人引入诗一般的境界。溪流泻涧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飞流喷瀑予人以热烈奔腾的激情。此外,还利用风声、树叶声来创造空间 意境。万壑松风是古代山水画的题材,常用来描写深山幽谷和苍劲古拙的 松树。晋左思说:“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风声、水声使园林空间增 添了意境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园林艺术给人以清新美的原因之五)香气的感情色彩 香气作用于人的感官虽不如光、色彩和声那 么强烈,但同样能激发人们的精神,使人振奋,产生快感。因而香气亦是 激发诗情的媒介,形成意境的因素。例如米兰香气可浴,有诗赞曰:“瓜 子小叶亦清雅,满树又开米状花,芳香浓郁谁能比,迎来远客泡香茶”。 含笑“花开不张口,含笑又低头,拟似玉人笑,深情暗自流”。桂花“香 风吹不断,冷霜听无声。扑面心先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