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萍乡市安源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4.50KB
约21页
文档ID:403493979
萍乡市安源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1页
1/21

萍乡市安源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概 况 1.地理位置 萍乡市安源新区位于萍乡市东部,介于萍乡市区与安源镇之间,东至319国道,西至萍乡市中环路,北至规划道路,南至安源矿区铁路安源路位于本区中部,贯穿东西规划面积约2.78平方公里 319国道从该区东部由南向北穿过,并可接上北部的320国道,使得本区具有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安源路位于本区中部,是本区与萍乡市区及安源镇便捷的交通联系通道;这一方面保证本区与城市其他功能区块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可以使安源镇与本区联动发展,发挥特色旅游优势,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改善旅游及投资环境,实现区域的整体促进与协调发展 2.地质地貌 本区地处湘赣丘陵山区,属罗霄山脉支系新区内多为低山丘陵,需经填挖土方处理后,方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使用,局部地段地势较为平坦,总地势由东、南、北依次向西、西南部倾斜,海拔介于150米至550米之间 3.气 象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90C,7月平均气温28.50C,1月平均气温4.70C;多年平均降雨量1580毫米,年日照1930小时左右,全年无霜期270天。

常年主导风向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西南风 4.历 史 安源新区隶属萍乡,本地区因富蕴煤炭而被誉为“江南煤都”煤炭开采自1898年至今已过百年 安源,是毛泽东同志新自开拓的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之一,也是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1922年2月,在刘少奇、李立三同志的具体领导和组织下,这里爆发了震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工厂大罢工,并且取得了斗争的伟大胜利,现建有安路矿大罢工纪念馆及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20处安源镇文物保护单位情况表序号文 保 单 位 名 称级 别所 处 地 段1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前)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牛角坡2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半边街3谈判大楼江西省重点文保单位安源煤矿矿区内4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江西省重点文保单位老后街5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江西省重点文保单位五福巷6总平巷井口江西省重点文保单位安源煤矿矿区内7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江西省重点文保单位张家湾8萍矿总局(盛公祠)江西省重点文保单位安源煤矿矿区内9毛泽东1921年秋来安源住处萍乡市重点文保单位安源煤矿矿区内10毛泽东、李立三等1921年冬来安源住处萍乡市重点文保单位老后街11党支部部署罢工会议旧址萍乡市重点文保单位牛角坡12秋收起义安源部队集合出发地—张公祠萍乡市重点文保单位安源镇镇政府13中共安源地区机关,毛泽东1930年来安源住处和前委机关驻地萍乡市重点文保单位八十间14安源苏维埃工农兵政府旧址萍乡市重点文保单位安源希望小学15红军标语墙萍乡市重点文保单位张家湾16黄静源烈士殉难处萍乡市重点文保单位半边街广场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萍乡市建设局、萍乡市规划管理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6) 6.《萍乡市安源镇总体规划1996-2010》(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996) 7.萍乡市、安源区领导对本区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三、规划背景 1.区域位势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日益成为世界商业、贸易、金融中心的热点地区。

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经使世界经济的格局发生改变,经济中心向亚太的转移,使亚太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发展也造成了我国东南沿海与中西部之间的地区差异日益加大,经济发达地区人才、资金、技术高度集聚,但发展空间极其有限,使其进一步开拓发展受到限制,同时其也需要内陆广阔的腹地和市场作为依托;而中、西部地区腹地辽阔、资源丰富,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发达地区的经济优势向内地辐射,为与之在空间、交通上联系紧密的中部地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萍乡市地处赣西门户,西临湖南、浙赣铁路横贯中部,319、320国道十字交叉穿越全境,正是处于这种有利的区域位置之上,与东部发达地区联系紧密,是启动“中西部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城市的发展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与空间基础,经济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因,而空间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处延载体与物质支持萍乡市安源新区的建设,正是在经济基础与空间支持两个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与保障 2.产业结构重整――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地区素来以煤炭业为基础产业,这得益于本地储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经济发展初期,煤炭业以其低廉的成本,相对不高的技术要求以及巨大的储量,为地区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其本身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全球面临进入后工业社会、社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密集型转化的大时代背景下,这项传统的产业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煤炭资源的有限性、时限性与不可再生性,使得已有百年开采历史的安源煤矿已经度过了其全盛期,随着储量的不断减少,该产业的作用将逐渐减弱,其主导地位将逐步被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兴产业所取代;另一方面,该产业经常会对城市环境及生态带来不良影响,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不符合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与根本利益第三,从城市化过程的规律看,在城市现代化发进程中,三种产业的主导地位一般要经历一、二、三(农业社会)至二、三、一(工业社会)最终到三、二、一(后工业社会)的过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当前,本地区正面临经济转型期,以产业结构的重整为抓手,充分发掘当地悠久的革命历史文化传统,恢复和完善革命历史遗迹、景点及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建设,拓展革命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能,发展特色旅游业,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的腾飞具体地说,就是打“安源牌”,以旅游业为先导,提高本地区的知名度,吸引投资和旅游者,逐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此带动商贸、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富有效率与活力、环境优美的综合型、多功能新型城区 3.地理区位――空间优势 要打好“安源牌”,发展特色旅游业,必须做好旅游景点建设与旅游服务两个方面的工作,并从软件(环境)硬件(设施)上全面完善城市职能。

在地理区位上,安源新区与安源镇相邻,用地宽裕,用地条件相对较好,具有作为旅游服务区的空间优势安镇区是革命历史遗迹最集中的地区,必须统一规划,建设革命历史主题游览与爱国主义教育游览的新型景区,由于镇区规模及用地条件所限,无法容纳大型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与之相邻的安源新区正好承担了这一职能功能上的互补,地域上的紧密联系,使安源镇与安源新区形成统一的地区合力,互相促进,联动发展,为打好“安源牌”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新区与萍乡市区也有紧密的交通与空间联系,不仅能以市区为依托,更能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与城市整体结构有机协调 4.行政结构――新区建设的启动效应 安源区的行政中心迁入本区,将为安源新区的建设带来较好前期启动效应随着行政中心的进驻,其他相关的局、委、办等行政部门也会一同迁入,这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的建设量,同时,必然会带动相关的服务设施的建设,加之政府部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及行政中心进驻新区这一举措本身的宣传效应,必会加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带动行政中心周边地区的开发,使新区建设从一开始就具有集聚的规模效应,容易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并带动以后的投资开发,形成良性循环,避免零星开发建设带来资源与基础设施的浪费。

因此,萍乡市安源新区的建设,外部区域位势条件优越,内部经济动因发展条件成熟,地理区位空间优势显著,且具有前期开发建设的规模效应,发展前景远大本次规划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四、规划设计原则 1、新区的用地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环境要与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协调一体 2、按照新区所处地理位置及发展潜势、总体规划所确定功能与规模定位,配置与组织设施及空间,并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做必要的深化和调整 3、充分利用和照顾建设现状,组织到新区整体结构之中 4、集约利用土地,成规模紧凑开发,提高土地效用 5、 充分开掘、继承并弘扬当地悠久的革命历史文化传统,恢复和完善历史景点、遗迹的开发与建设,拓展革命历史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职能,发展特色旅游业,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的腾飞 6、加强城市设计,塑造与新型特色旅游区相适应的整体城市环境,提高空间与整体环境质量 7、 强调生态原则,新区要从营造高效的生态环境的高度,尊重自然环境,分配空间,确定各项指标和组织绿地系统 8、强调文化原则,新区要争取成为文化建设的新标志,加强文化设施的配置,深化新区文化的内涵,在继承革命历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力图新的拓展。

9、 规划设计要高起点、高标准,结合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与重大课题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考虑规划的可行性与操作性五、性质与功能定位 根据总体规划的原则与要求,结合本区城市发展实际与潜质,确定萍乡市安源新区的性质与功能定位如下:以旅游业为先导,综合行政、商贸、文化娱乐、旅游服务设施以及居住教育设施的多功能新型城区开掘革命历史文化传统,打“安源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同时按总规要求,考虑与传统产业的衔接与置换,在本区东南部规划部分工业用地六、规划结构 根据安源新区用地特点及与城市总体的结构关系,确定本区规划结构特点为“二轴、三心、两区” 1、轴 线(1) 行政-文化轴线:在本区中部规划南北向轴线作为本区空间发展的特色主干轴线,北起行政中心大楼,经过市府广场、市民广场至南端博物馆收头,此轴线突出全区重心,并带动全区的空间与功能配置2) 安源路景观、商业轴线:规划沿拓宽后的安源路形成贯彻全区的东西向特色轴线,重点突出安源路沿线商业开发以及道路沿线景观带的塑造 2、中 心(1) 行政中心:在主轴线北端,设置行政广场,结合广场布置行政大楼、各局、委办公 室、会议中心等办公设施,力求建筑与外部环境有机融合,塑造庄重、民主、亲切、开放的空间氛围,形成全区的标志与核心。

2) 文化娱乐中心: 在主轴线西侧,设置文化中心、娱乐中心、运动公园、博物馆等文娱设施,强调本区的文化内涵3) 商贸中心:在主轴线东侧,设置大型商贸综合楼、银行、宾馆等,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商贸中心 3、功能区(1) 居住区: 新区北部为居住区,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结构,居住区级公共设施与本区商贸、文娱中心相结合,小区级公共设施布置于小区中心、小学、幼托等配套根据小区规模及服务半径要求合理配置安源中学由于服务范围超出本区,故其用地相对独立设置2) 工业区:新区东、南部为工业区,其中安源路沿线为一类工业,城市公园以东及铁路沿线设置二类工业,以利与现有基础衔接七、用地布局 1、公共建设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办公建筑是本区建设的重点,行政办公用地主要位于本区中部,安源路以北、中环路以东,主要设置区委、区府办公大楼,各局、委办公大楼及会议中心、接待中心等附属设施,办公建筑与行政广场有机结合 (2)文化设施文化设施主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