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生学习动机问题的调查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和不断繁荣,城市、县城和乡村的经济文化差距比较过去逐渐缩小,使得城市、县城和乡村的初中生在学习的动力方面渐趋一致而国内早期研究认为,城市学生的成就动机程度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其原因主要是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时至今日,国内城市、县城和乡村的初中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如何,有无显著差异等等问题为本研究翻开了一扇探究的大门于是,在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的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根底之上,本研究主要以影响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为出发点,初步讨论了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因素的特征与开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学习动机问题及对策一、引言笔者于2022年2月~3月,对本县的3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状况进展了调查和研究该调查研究,通过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的初步理解,对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进步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究施行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根据本研究的动机是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开展、高等教育改革和根底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将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二、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这种维持和增长学生从事并完成某种学习活动的才能,对于理解学习和绩效至关重要其原因之一是学习动机可以改变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习动机作为个体的一种才能,可以确保个体在面对竞争和分心时,仍然可以完成既定目的,而不受干扰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推力、拉力与压力三种形式推力表现为主体的学习需要,拉力表现为主体的学习期待,而压力需转化为推力与拉力才能起作用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个根本成分构成,前者为学习动机构造中的主导成分,后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两者协同作用,使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和完成作为学生学业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学习动机值得进一步关注学习动机的分类可以根据教育工作的需要或研究任务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展分类从动机动力的来源可以区分为外部动机(如自我进步的动机和附属动机等)和内部动机(如认知动机等;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性质可以区分为正确的和错误的学习动机;从动机作用的久暂可以区分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可以看到,除了正确的和错误的学习动机分类,剩下两种分类往往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学生身上,它们互相联络、互相补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宏大动力。
三、调查的详细目的和方法(一)详细目的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现状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特点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成因及对策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之农村初中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本县的3所初级中学进展,共发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89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三次农村初中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矗四、调查结果分析(一)教育价值取向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取向74%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进步自身素质,10%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二)学习态度调查结果说明,67%的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农村初中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农村初中生数占相当份额 (三)学习的需求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作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在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农村初中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的,且有52%的农村初中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
48%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校教师才能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疑心,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村初中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四)学习动机调查结果说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农村初中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农村初中生选择就业,27%的农村初中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农村初中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调查的重要目的之一调查结果说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五、对调查结果的考虑(一)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当前,农村初中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理解了浸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农村初中消费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二)帮助农村初中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将来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开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施行等的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化,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开展所获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将来的美妙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敏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施行的详细内容、价值和将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展职业指导,帮助农村初中生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开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宜的就业岗位开设心理课程,对农村初中生进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才能、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是当务之急三)在普通教育中浸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开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结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立效劳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展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施行职业教育,那么必须致力于追请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四)充分重视情绪的内在驱动和自我调节功能,加强教学过程本身的情绪吸引力,使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满足,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使得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其次,针对情绪的“趋乐避苦〞特征,要想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方法之一就是使他们从学习过程本身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再次,所谓的“寓教于乐〞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应该是利用情绪的积极作用来保证教学目的的顺利实现,而不是一味地单纯迎合学生的情绪倾向,脱离教学目的,这样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五)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开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才能差和缺乏主动性亲密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时机更新自己的知识,进步自己的教学程度〞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方法一是进步教师的工资程度,为他们提供承受继续教育和进展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进步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场面六)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从而尽可能地创造时机来进步学生的素质例如,习惯于课堂口头讲授的教师,可以适当采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经历性的练习作为教学的补充,教法越多、越灵敏的教师会更受学生的欢迎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展发散性思维,即在针对某个话题的同时,要敢于逾越话题的界限进展考虑,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配任务引导并给出相关领域的链接,对学生的自我组织和自律等尽责行为及时做出奖励,学校课程也要对初中生强调这些成功的特质。
参考文献:[1]刘晨华.农村生源新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激发策略.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22,9.[2]徐霞璋.浅谈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校管理,2022,1.[3]彭秀华.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教学.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李祚山.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讨论.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