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0342013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6月一、规划背景-1-(一)发展基础-1-(二)发展环境-7-二、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9-(二)工作原则-9-(三)发展目标-10-三、筑牢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14-(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4-(二)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15-(三)完善长期护理保障体系-15-(四)提升老年社会救助和福利-16-(五)发挥商业保险有益补充作用-16-四、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打造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17-(一)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17-(二)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17-(三)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18-(四)支持社会力量全面参与-19-

2、五、推进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19-(一)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19-(二)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20-(三)夯实老年健康服务工作-21-(四)加强老年人应急服务管理-21-六、促进医养深度融合,提升老年人健康养老获得感.-21-(一)创新医养融合发展机制-21-(二)完善综合监管机制-22-(三)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2-(四)壮大医养结合服务队伍-23-七、践行积极老龄观,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23-(一)创新发展老年教育-23-(二)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24-(三)丰富老年人文体休闲生活-26-八、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培育老龄产业发展新体系-26-(一)大力

3、发展银发经济-26-(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27-(三)激活老年产品市场需求-27-九、强化现代科技支撑,构建适老型智能化社会-28-(一)加快老龄科技创新-28-(二)提高老龄服务智能化水平-28-(三)加强老龄科学研究29十、强化法治保障服务,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30-(一)加强老龄法制建设-30-(一)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30-(三)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31-十一、营造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32-(一)加大适老化升级改造力度-32-(二)完善家庭养老支持体系-33-(三)传承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33-十二、强化组织领导,做好规划实施保障-34-(一)加强党的领导-34

4、-(二)强化要素保障-34-(三)加强督促检查-35-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创造有利条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广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谋划推进全市老龄事业发展迈上更高水平,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广州市老龄工作紧密联动全

5、市发展大局,全面深化社区居家养老等领域改革,创新完善为老服务机制,加快老年人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医疗卫生网络,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加强老龄法治建设,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不断增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推动各类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企业年金,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体退休人员的社会均等化服务管理体系,推进“互联网+退管服务”建设,优化微信“刷脸”办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等。基本医

6、疗保险制度不断健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向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完善门特家庭病床服务体系,引导老年人治疗康复走向社区。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并推动扩面至18周岁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累计2.5万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待遇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约77万人老年人领取长寿保健金,在全国率先实施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政府出资为全市户籍老年人购买“银龄安康行动”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不断拓宽专项救助的范围和内容。推进“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参保和理赔均不限年龄、不限既往症。老年医疗卫生保健能力全面提升

7、。医养结合工作机制基本建成。将医养结合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内容,印发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探索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越秀区及所属3个街道分别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和示范街道。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优化提升。继续引导和推动老年病科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的健康管理服务。依托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大肠癌防控、两癌筛查、生殖感染普查、高血压和11型糖尿病建档随访等项目,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监测指导和干预

8、工作。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养老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等5项全国试点落地见效,“大城市大养老广州模式基本形成。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全市养老床位7.27万张,提前并持续实现每千名老年人40张床位目标,“一床难求”现象从总量上得到解决。搭建“区、街镇、村居三级实体服务平台,建有4000多家养老服务设施。统筹推进“3+X”创新试点,建有长者饭堂1036个。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全覆盖,护理型床位占比60%o率先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优先轮候入住。加大养老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养老专业学费减免十项优惠措施。促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市75

9、%的养老床位、98%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5.8%的长者饭堂、95%的家政养老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涌现了一批品牌养老企业。大力培育助老服务队伍,打造广州公益“时间银行”。老年人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我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内容,推进市政路桥、公园、地铁、公交、客运站(场)设置无障碍设备设施。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及居住区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和社区微改造,资助2524户特殊群体老年人家庭、77个居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推动既有房屋加装电梯9700多部。加大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力度,居(村)委管理的各类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对老年人免费开放,全市公共体育设施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达100%

10、。敬老优待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修订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加强老年人优待卡使用管理措施,推进换发CPU芯片卡,不断优化老年人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开通老年人优待卡快递到户服务。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老年教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出台广州市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市、区、镇街、村居四级老年教育架构初步建成。充分利用老年开放大学的网络平台,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依托街镇、社区(村)等场地设施,为社区老年人就近提供老年教育服务。通过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方式,扶持社会组织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开展优秀老年文艺团队资助工作,2016-2019年申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361个优秀老年文艺

11、团队。开展“长者学堂”公益讲座。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和威望优势,发动基层老年协会参与老年志愿服务项目,项目涵盖党员服务、扶贫济困和社区治理等不同领域。组织基层老年协会骨干业务培训,加强协会骨干队伍建设。老年人合法权益充分保障。老年普法宣传深入人心。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媒体等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方法,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工作。老年维权工作做细做优,拓宽法律援助范围,将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而主张权利的老年人纳入免予提交经济困难申报材料的人员范围,把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从1895提高到2100元。实施“法援有爱夕阳更

12、红”广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老年人权益保护项目。开发广州市免费遗嘱公证预约平台,设立办理免费遗嘱公证专窗,办理免费遗嘱公证从年满80周岁扩面到年满7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法律服务。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1521名律师担任2711个村(社区)法律顾问,每月提供不少于8小时的“家门口”现场服务,每季度举办1场法治讲座。专栏1广州市老龄事业“十三五”时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主要指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指标类型(一)社会养老保障L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8完成*约束性2.企业退休人员社区服务管理率(%)95100约束性3.70周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覆盖率()10

13、0100约束性(二)老年医疗卫生4.家庭医生签约率()10077.65预期性5.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签约率(%)100100预期性6.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100100预期性7.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建档率(%)8096.96约束性(三)社会养老服务8.养老床位(万张)7.27.27约束性9.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张)4040约束性10.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占全市养老床位的比例()7075预期性11.护理型养老机构床位占全市养老床位的比例()6060预期性1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100100预期性13.农村养老服务“幸福计划”项目覆盖率()90100预期性14.养老服

14、务人才实训基地(个)o10约束性(四)老年宜居环境15.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覆盖率()100100*约束性16.经常性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比例()2020预期性17.街(镇)老年学校覆盖率()5050约束性18.居(村)老年学习点覆盖率()3030约束性19.老年人体育协会(个)115预期性20.城镇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9596预期性21.农村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8085预期性22.老年志愿者占全市老年人口的比例(%)1210预期性23.惠老政策宣传进社区覆盖率()100100预期性注:*指标统计口径有调整;*指有意愿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覆盖率。(二)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广州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广州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排头兵,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