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及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0342012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及答案寒假里是学生提升自己成绩的关键时间 ,学生们可以在这个时间里进行充电 ,下面是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及答案 ,以供大家参考练习。1.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 ,按下面的实验装置图 ,假设在a、b两点同时给予刺激 ,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 ,那么()A.肌肉不收缩 B.肌肉收缩一次C.肌肉同时收缩两次 D.肌肉相继收缩两次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点的兴奋可传导到肌肉 ,引起肌肉收缩一次;因a、b两点同时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 ,当相向传导到中间时 ,两股冲动相遇抵消 ,停止传导 ,肌肉不再收缩。答案:B2.如图表示兴奋

2、的产生和传递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组织液中 ,轴突的形成有助于兴奋的传导B.c处先产生的兴奋可传到a处并引起其兴奋C.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产生的原因是细胞膜在受到刺激后通透性发生改变D.b处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 ,突触处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神经递质分布在突触间隙 ,即组织细胞间隙 ,也就是组织液中 ,A项正确;a为突触前神经元 ,c为突触后神经元 ,兴奋在b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即只能由a处传向c处 ,c处的兴奋不能传到a处 ,B项错误;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是由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而使其内流造成

3、的 ,C项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而突触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项正确。答案:B3.以下图表示对一个神经细胞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 ,其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刺激要到达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B.刺激强度到达S5以后 ,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逐渐增强C.在S1S4期间 ,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D.在S5S8期间 ,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解析:据图可知 ,只有刺激到达一定强度(S5)时 ,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A项正确;刺激强度到达S5以后 ,随刺激强度的增大 ,动作电位并没有增强 ,B项错误;在形成动作电位之前

4、 ,无论是否刺激及刺激强度如何 ,细胞膜上均有离子的进出 ,C项错误;在S5S8期间 ,产生了动作电位 ,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D项错误。答案:A4.假设在C和D两点的细胞膜外表安放电极 ,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 ,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导时 ,检测到的结果是()解析:首先确定兴奋传导的方向 ,ABCED ,刚开始C和D均为静息电位时 ,C、D均为正电位 ,两点之间不存在电位差;当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导时 ,传递到C点时 ,C点为负电位 ,D点为正电位 ,故电位差呈负值 ,当信号传递到E点时 ,C点恢复为静息电位 ,D点仍保持静息电位 ,两点之间的电位差为0;当信号传递到D点时 ,D点

5、为负电位 ,C点为正电位 ,两点之间的电位差为正值。答案:D5.研究说明 ,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递质 ,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表达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C.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中无递质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解析:在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而在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又表达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A项正确;由于同一突触小体内可能存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递质 ,所以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识别不同递质的多种受体 ,B项正确;每

6、个神经元都包含着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故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依然有递质 ,C项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因此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 ,D项正确。答案:C6.如图 ,如果A中细胞接受刺激 ,以下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可引起细胞E收缩B.兴奋在神经细胞B上传递速度较在F处快C.在F处 ,神经递质的分泌需要高尔基体参与D.一般情况下 ,细胞E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解析:据图可知 ,A、B、C、D、E依次为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F为突触。当A(感受器)接受刺激时 ,可引起E(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

7、高于在突触(F)处的传递速度;细胞分泌物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包裹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来自高尔基体;一般情况下 ,细胞E消耗由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答案:D7.如图为与某种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模式图。相继在1、2、3、4四处刺激神经元。每个刺激都产生一个冲动。分别在哪些位置上刺激 ,将分别使、肌肉纤维和、肌肉纤维收缩()A.3和1 B.4和2C.3、4和1、2 D.2和4解析:分析图示可知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由左向右;而1和2、3和4分别属于一个神经元 ,所以使、肌肉纤维收缩的刺激位置为3和4 ,使、肌肉纤维收缩的刺激位置为1和2。答案:C8.考场上 ,当你专心作答生物试

8、题时 ,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A. B.C. D.解析:在考场上专心作答生物试题时 ,主要有看和书写两个动作 ,所以 ,参与的高级中枢有视觉性语言中枢和书写性语言中枢 ,、正确。答案:D9.2019江西鹰潭一模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 ,以下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增大模拟环境中的K+浓度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B.增大模拟环境中的Na+浓度 ,到达动作电位峰值所需时间变短C.减小模拟环境中的Na+浓度 ,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D.静息时细胞膜对K+通透

9、性变大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解析: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导致的内负外正 ,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导致的内正外负。如果增大模拟环境中的K+浓度 ,那么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如果增大或减小模拟环境中的Na+浓度 ,那么动作电位到达峰值所需时间变短或峰值变小。答案:D10.2019青岛期末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 mV ,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 mV上升到0 ,再继续上升至+40 mV ,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 ,那么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选项是()解析:假设把微伏表的两极连接在膜的一侧 ,那

10、么兴奋前和恢复静息电位后 ,测得的数值均为0。由题干知 ,该微伏表测得的电位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因此 ,两个微电极放置的位置应该是一个在膜内 ,另一个在膜外 ,B项正确。答案:B11.2019杭州四校联考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 ,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 ,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解析: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时 ,突触前膜的膜电位应为内正外负(动作电位);当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后 ,膜电位没有产生动作电位 ,仍为内负外正;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

11、递 ,不能反向传递。答案:B12.2019福建泉州质检以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 ,刺激图中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C.如果处受损那么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 ,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响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解析: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而不是轴突 ,A项错误;当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 ,刺激图中(传出神经纤维)仍可产生缩手反响 ,但这不能称为反射 ,只有完整的反射弧作出的反响才叫做反射 ,B项

12、错误;是把脊髓的信息传给大脑的 ,处被破坏后 ,只会影响信息的上传 ,人体仍可在低级中枢(脊髓)的参与下对刺激作出反响 ,C项正确;被针刺后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 ,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那么属于条件反射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项错误。答案:C13.2019河北广平一模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 ,图中AB+BC=CD ,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刺激C处 ,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 ,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的内容物释放到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兴奋从E到F ,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解析:由图

13、甲可知 ,刺激C处可引起A、D点膜电位变化 ,但由于C、D间有一个突触 ,故A处的膜电位比D处先变化 ,而不是同时变化;图乙中F为轴突末端膨大局部 ,形成突触小体 ,为突触后膜 ,为突触间隙 ,为突触小泡 ,内含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突触间隙向突触后膜传递;中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中 ,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答案:C14.2019江苏三校联考以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 ,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微型电流计F的两个微型电极 ,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a处受刺激后 ,假设规定细胞膜外外表为零电位 ,那么细胞膜内外表的电位是_(填正负或零)电位。(2)假设

14、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 ,刺激b处 ,效应器_(填能或不能)产生反响 ,它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3)在反射弧中 ,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4)如果在电极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 ,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 ,其方向是_;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 ,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解析: (1)a处受刺激后 ,a处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假设规定细胞膜外外表为零电位 ,那么细胞膜内外表的电位是正电位。(2)A为感受器 ,E为效应器 ,兴奋可以从感受器向效应器传递;刺激b处 ,效应器能发生反响 ,但感受器(即皮肤细胞A)、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并没有参与该过程 ,故

15、该过程不属于反射。(3)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4)a处受到刺激后 ,其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而b处(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 ,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 ,故a、b之间会产生ba的电流。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 ,当兴奋传至a处时 ,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至b处时 ,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答案:(1)正 (2)能 不属于 (3)突触 (4)ba相反15.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 ,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以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 ,请答复:(1)图中没有表达的内环境构成局部是_。(2)图中a段表示_电位 ,引起b点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内流。(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 ,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 ,贮存在_内的Gly释放出来 ,并与分布在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其受体结合后 ,通道开启 ,使_(阴、阳)离子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