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五课杜甫诗三首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03416188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五课杜甫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五课杜甫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五课杜甫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五课杜甫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五课杜甫诗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五课杜甫诗三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赏析诗歌的炼句艺术能力目标1.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并体悟诗歌情韵2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情感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树立对高尚人格孜孜以求的信念知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作品多忧国忧民。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最后

2、死在由潭州驶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约有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知背景1秋兴八首(其一)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在夔州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在寓居夔州期间,杜甫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秋风萧瑟之时

3、,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2咏怀古迹(其三)杜甫曾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3登高登高一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当时诗人病卧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动荡,兵乱不断,使得诗人备受摧残。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独自登上夔州城外的高台,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

4、病孤愁的悲哀,写下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知常识律诗律诗,唐朝流行起来的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每句中有几个字说几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一般是对仗句。一、读准字音1万壑(h)2.朔漠(shu)3急暮砧(zhn) 4.青冢(zhn)5繁霜鬓(bn) 6.渚清沙白(zh)7省识(xn) 8.千载(zi)9不尽(jn) 10.曲中论

5、(q)二、词语解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白帝城高急暮砧砧:捣衣石(2)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3)独留青冢向黄昏 向:对着(4)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曾经(5)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块陆地 回:回旋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1)塞上风云接地阴古义:夔州的山。今义:长城以北的地区。(2)画图省识春风面古义:图画。今义:画图画。(3)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远离故乡。今义:一万里的距离。(4)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借指晚年。今义:很多年,终身或一辈子。(5)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今义:艰苦困难。古义:极其遗憾。今义:痛苦愤恨。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词。(1)玉露

6、凋伤枫树林凋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下:名词作动词,落下三、名句默写1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2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3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了解行文脉络1秋兴八首(其一) 2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三)3登高二

7、、把握诗歌主旨秋兴八首(其一)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通过对巫山、巫峡深秋景象的描绘,渲染了阴沉萧森、动乱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写了自己因离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前途未卜的国家的担忧。咏怀古迹(其三)是诗人经过昭君村时所作怀古伤己的咏史诗。诗人借咏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来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漂泊的悲苦情怀。登高通过重阳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远空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潦倒一生、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一、阅读秋兴八首(其一)一诗,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诗人的感情在首联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提示:诗人的感情是借助景物烘托出来的。秋露清

8、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使诗人自然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而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又是何等哀伤。所以说,首联的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中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衰亡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3请赏析诗歌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提示:“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诗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诗人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

9、,故园之思,一心长系。“孤舟”成为诗人漂泊流浪的象征,其情令人怆然。这一联表达了诗人羁留的悲苦及对家、国的思念之情,是全诗的核心所在。赏析诗歌的炼句艺术知识解读分析诗歌的炼句艺术,即解读关键诗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手法等。常见题型(1)某诗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一诗句为人们传诵的原因。 (2)某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3)某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1)描: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结合具体语境概括诗

10、句的内容。(2)析:抓住其中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3)点: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答题模式表达技巧内容作用(结构和主旨)4这首诗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借景抒情。诗人借助眼前的家家催刀尺、户户捣衣声,抒发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乡的思念。二、阅读咏怀古迹(其三)一诗,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5首联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试分析“赴”字的表达效果。提示:首联着重写孕育了昭君这样的奇女子的地方的自然环境。一个“赴”字凸显了三峡和荆门山势若奔腾的雄奇姿势。6诗的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提示: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

11、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身体不能归,魂魄却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三、阅读登高一诗,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7诗歌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写了哪些景物?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作用:渲染烘托出秋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之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8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提示: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

12、,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9登高一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试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情景交融的。提示: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前后四句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全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咏怀古迹(其三)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图画。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身上是不合适、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观点1:观点2:参考答案

13、:观点1:不同意。常言道:人杰地灵。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诗人在此是以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观点2:不同意。诗人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作铺垫,也说明了在诗人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绝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写法多变,含蓄深沉秋兴八首(其一)1情景交融全诗以描绘秋景为行文线索,以抒发悲秋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脉络,不仅是悲自然萧瑟之秋,更是悲人生老大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意境深闳,蕴涵丰厚。2章法严谨,语言练达,格律精工颔联、颈联的遣词造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眼前的江间波浪和心目中的塞上风云连成一片,既写出了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