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试教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03415403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试教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试教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试教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试教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试教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试教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试教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试教”中反思前行李蓉我试教的是部编新教材第一单元,本单元包括教读课文:邓稼先、说和做、孙权劝学和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有单元阅读提示,三篇教读课文前面有预习提示、课后有作业,有“副词”和“介词”两则课后补白部件。本单元是一组写精神高贵的历史人物的文章,编者试图通过本单元文章的学习,能感受这些人物的高贵品质,渗透“爱国”、“敬业”“责任”“友善”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语文能力素养上看,本单元选择的文章力图让学生学会精读的方法: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结合人物生平及时代背景,透过细节描写等方法,去把握文中人物的特

2、征,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邓稼先,邓稼先高尚的人格魅力让人震撼,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极其恶劣危险的环境下,带领科技工作者苦苦坚守了28年,终于成功研制出原子弹,让中国“站起来了”。邓稼先表现出来的爱国热忱、忠于职守、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学生成长的养分,邓稼先的事迹感动国人,很值得歌颂传唱,这是一篇渗透人文价值的极好素材。但本文作为语文教材,在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立意构思上没有适合七年级学习学习的明显的优势。他主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背景下,用镜头切换的方式去写人物,不易让学生学习模仿。另外,由于学生离那个时代较远,他们对邓稼先的功绩有所了知,但对于他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精神气质,却是朦朦

3、胧胧的。尽管课前让学生查阅关于邓稼先的一些资料,但由于农村学校,网络条件受到限制,再加上有条件的学生查阅资料也是流于浅表,不明重点,不会选择,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特别是课后习题中第1题“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找的最让自己感动的是邓稼先的相关事迹,他们反复细读后,没有觉得这些内容与全文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联系。还有第2题“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什么结论”。所有学生坚持认为这样对比就是突出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的朴实气质,对这样对比得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4、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的结论感到很费解,在本文里他们只被邓稼先的事迹所感动,并没有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课后关于副词的补白,不仅告诉学生什么是副词,而且还结合邓稼先这篇课文,体会副词的作用,这个设计很好,有利于知识的随文而教。说和做:这篇文章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语言精警,读上去不但文采飞扬,而且有一种如虹的气势,堪称学生语言学习的典范之作。无论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所表现出来的严谨专注态度、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还是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所表现出来的大义凛然、毫不畏惧的英雄气概,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继承的美好品德。从单元目标来看,本篇课文在写法上和语言上均可圈可点,也很容易去实施落实能力

5、素养的要求,如字斟句酌,揣摩精致凝练的句子;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等。预习提示里只要求了解闻一多事迹,并没有先入为主地把闻一多的种种精神品质强塞给学生,这是很大的进步,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课后习题一与旧教材相比,提问更具体更科学,旧教材问的是: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也比较笼统含糊,学生不好作答。新教材问的更具体: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这一题就是让学生去比较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在“说”和“做”上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去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建

6、议第二问“彼此有无关联”这一问省去,这一问既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也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回忆鲁迅先生中的鲁迅以他生活中的平和宽厚、爽朗温情、风趣幽默形象,显示他的人情味儿,一改学生心目中冷竣严肃的形象,本文中的鲁迅更受学生喜欢热爱。平和宽厚、爽朗温情、风趣幽默、真诚友善,这些常人的品质真实可感,更值得学生去学习模仿。另外,作者萧红用随笔的方式,选择生活中的细节去写熟悉的人物,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鲁迅的品质,洋溢着对他的敬仰爱戴之情,这种写法也适合初中学生学习。从单元能力素养的目标来看,这篇文章也较典型,适合巩固运用精读的方法:透过细节去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正文旁留的旁批,方便学生去自

7、读课文作旁批。但旁批的提示不能过多,也不能限制学生思维。如“举着象牙烟嘴沉思,多像一幅剪影”这个提示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让学生思考什么呢?;“喜欢吃硬的东西,有人说这暗示鲁迅刚硬的性格。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大部分学生顺着提示的思路去想,破坏了鲁迅在学生心目中最真实的感受;“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思考题摆在这里,实在不好回答;“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提示非常散乱,不便于学生使用精读的方法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提问。让学生误以为自读课文就是回答旁批中的这几个问题就可以了。建议旁批处尽量少给学生一些提示,多给学生自主阅

8、读和思考的空间。课后的知识补白“介词”比较生硬,没有和文章联系起来,不好落实,建议把“介词”补白放到后面的文言文中去,便于结合课文语句讲。孙权劝学中人物的个性也很鲜明:孙权关爱下属的仁德,吕蒙的知错能改的坦率,鲁肃敬才爱才的气度,都值得学生学习传承。本文涉及到语文知识较多,语文能力的培养也较典型。预习部分让学生了解文章所讲故事,课后有翻译“五字法”很适用,也很能调动学生兴趣,学生运用五种方法,借助课下注释,基本上读懂课文意思,了解所讲故事。预习提示里的“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课后习题中“体会加点词的语气”,对教师把握本课的教学重点有明确的指导作用。但文言文所作的批注和笔记比较多,建议课文行

9、距可稍大一些。另外,课下注释中对“孙权”“吕蒙”都有介绍,但对鲁肃却没有介绍,可以一并介绍。写出人物的精神的作文是继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出人物特点”的提升之作,它紧密呼应第一单元的课文,虽与写出人物特点不能完全隔离开来,二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但本次作文更偏向于人物的内在品质、灵魂与神韵,这是人物写作的终极目标。如何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呢?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技巧:首先,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可以借助对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概括。和以往相比,写人物的作文在要求上有了明显的递进性,不是总停留在同一个层次,而且也有

10、具体的方法指导,课后的作文练习按照先片断再大作文的要求训练,循序渐进,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但我们在作文教学操作的时候,发现效果并不好。针对上面的三点方法指导,我较赞同,但我觉得不够完善。我认为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精神的一种方法,况且这种方法也正好和第一单元的课文相映照,但本次作文方法指导里没有这一点。另外作文练习题要求写我的好朋友200字左右的片断,且提示学生选择典型事例来写,学生几乎是泛泛而谈,没有写出我的好朋友的性格与气质。“气质”高大上,七年级的学生怎么可能用200字写出一个人物气质出来?另外,“精神”、“性格”、“气质”这是一回事吗?这和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出人物特点”究竟有多大的区

11、别?第二个作文题争论,写人们不同的表现,有学生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写争论者暴跳如雷,得理不饶人的表现,这究竟是达到了上学期“写出人物的特点”的要求,还是达到了本次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的要求?第一个片断作文和争论大作文,学生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和细节描写描写来刻画会更好,但这些方法在前面里没有涉及到,可能又是上册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也就是说,前面编者辛辛苦苦提炼的几种作文方法,在作面的作文训练中却派不上用场。建议:1、关于实用文现在的学生写个请假条、申请书连最基本的格式都不会,写信也是无从下手,因此建议把这些实用性强的习作穿插安排在教材里面。2、关于搜集资料课文前后几乎都有收集资料的

12、任务,如邓稼先前面有“了解邓稼先的功绩与品行”,课后有搜集整理“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说和做课后有“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课后找一些闻一多的诗歌来读,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精神追求。”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学生大多数是住宿生,即便走读生回家,找起资料来,也是大海捞针。因此收集资料的作业既难得实施,也没有什么实效。建议需要学生查阅搜集的资料以资料链接的方式补白在课文后面,相关的时代背景也可以用资料链接的方式补白。3、关于作文写出人物的精神写作实践第一个片断练习我的朋友建议把题目改成:也许你闭上眼睛都能想出

13、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并不太难,但你能写出他的性格特点吗?以我的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保留提示第1点,删掉第2点“可以叙述你和他相处的时光、共同经历的事情,在描写和叙述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将第三个作文题改成: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们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怀念。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建议方块中的鲁迅和叶圣陶的写作名言放在七年级上册“写出人物的特点”之后。4、关于能力素养第一单元里尽管有精读,且有“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具体要求,但在每一篇课文里究竟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不清楚。希望能把能力素养目标落实分解到每篇课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