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卖油翁 一等奖创新教案《卖油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包含着丰富深刻的道理,短小精悍的文章,蕴含着熟能生巧的含义,学习本文要注意揣摩作者的用词准确,刻画人物的高超手法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较浅显的文言文,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对不熟悉的文言文做到畅通文意,但对于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还要强化学生自主收集整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生字,注音,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实、虚词,译全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实、虚词理解掌握 (3)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法与学法】 文言学习,关键还是培养学生文言翻译能力,因此必须教会学生闻言词汇积累和文言翻译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2、交流合作法。
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类型】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利用媒体展示卖油翁沥油的图片,提问:为什么这个人能从那么高把油沥进葫芦里面? “熟能生巧” 二、整体感知: 1、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为什么欧阳修晚年要自号六一居士呢?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2、检查字词 陈尧咨 自矜 家圃 睨之 发矢 颔之 杓 酌油 3、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活动一:(1)听朗读,并请跟读。
(2)用“|”划出句子间的停顿 活动二: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将重点词句意思批注在句旁 (3)与同桌讨论难译句,有疑问保留到班级讨论 活动三:集体讨论难译词句 三、合作学习 1、学习本文一词多义,详讲“以”,“之”“而”让学生课后自己小结 以 之 而 2、重点句子翻译,师生交流 公亦以此自矜 译文:他也因此而自以为了不起 无他,但手熟尔 译文: 这没有什么别的,不过手法熟练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 译文: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 以我酌油知之 译文: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赏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活动一:朗读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揣摩人物语气,读出两人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2. 同桌两两练习,然后,在班上分角色朗读 活动二:体会 1、体会朗读时,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陈尧咨:要读出他的傲慢,自信,自矜。
卖油翁:要读出语气的平淡,不卑不亢,不急不躁 2、为什么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陈尧咨因为善射而自信,自矜;卖油翁因为技善而自信、谦和 活动三: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赏读课文,理解人物性格 1、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过程: 反感 → 恼怒 → 佩服 → 屈服 2、变化的原因是:卖油翁技术纯熟但并不自夸、自傲,没有“以此自矜” 3、通过陈尧咨前后态度的变化,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尧咨是一个射技高超,自傲,但又知错能改的人 (三)赏读课文,理解作品主题 1、请大家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骄傲自满的必要 2、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呢? (1)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苦练从而手熟最后达到技高 (2)一个人即使有了高超的本领也不能骄傲自满,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应谦虚谨慎 五:课堂延伸 学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请用名言警句来回答。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文言词汇 2、课后背诵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