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阳光校园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03035002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义市阳光校园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兴义市阳光校园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兴义市阳光校园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兴义市阳光校园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兴义市阳光校园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兴义市阳光校园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义市阳光校园建设规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义市阳光中学校园建设规划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建设是学校总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创建在省内有一定的知名度的完全高中学校为目标,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以科学定位校区功能,充分体现校园文化氛围为重点,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确保建设质量,使建筑与环境相协调为原则,进行校园建设。(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校园建设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师生的需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充分考虑人文景观设计,融入人文思想,为师生创造更加宜人、恬静、自热、和谐的环境。使他们置身其中,工作生活更加

2、舒适和愉快,进而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同时在设计当中注重功能分区,方便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给予以舒适、健康和艺术的享受。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校园建设规划中,针对校园内的建筑、环境及配套设施等,做到设计超前、功能先进、使用灵活、扩展方便,规划结构要做到多样、协调、富有弹性,以满足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坚持“整体布局”原则。围绕校园轴线,科学分区,合理布局。教学区要营造整洁、安静、雅致、勤奋的文化氛围;办公区要营造高效、务实、勤政的文化氛围;学生生活区要营造温馨、和谐、文明、整洁的文化氛围;运动区要营造轻松活泼、充满朝气、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园林景观要以绿色、自然为主调

3、突出我校特色,是建筑物、绿化带或景观之间、各功能分区之间相互协调,保持相对整体感。4.坚持“个性化”原则。在规划中借鉴但不仿效,传统而不拘泥。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将“山景引入校园”、“建筑融于园景”,使多种生长植物与园林景观相互融合,整体风格上凸显学校特色。结合学校功能分区,栽种不同植物,充分体现学校“省园林式单位”的鲜明特色。(三)建设目标与任务 把学校建设成具有绿色的生态林式校园;把学校建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学生培养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据此,提出以下建设任务:年度1、征地( )亩建设项目名称备注20132、教学楼4楼。分别为高中教学楼16-20个教室,初中教学楼16-20个教室,八年

4、级教学楼16-20教室,九年级教学楼16-20个教室3、校门建设、围墙建设4、建文化型校园5、标准足球场及四百米跑道,8个篮球场,四个排球场,若干个乒乓球台及配套设施6、食堂建设(能容纳3000-4000人的分层、分类食堂)7、学校绿化系统建设8、建设、建学生公寓八栋,总平方:9、建科技楼(实验室10个、通用2个、信息4个、艺术6个等)10、建图书馆一栋,总面积:11、建教师宿舍楼、服务娱乐中心。二、建设规划(一)发展规划校区占地200余亩,学生规模为稳定在3000-4000之间。(二)建设理念及功能布局1、建设理念(1)建设生态化、环境型校园。校园规划因循自然环境之特点,以生态手法和高起点的

5、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构建天然景色,形成绿树成荫、风景秀丽,融假山、水、绿于一体,环境宜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高中校园。(2)建设数字化校园。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可视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建设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数字化校园。(3)建设文化型校园。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功能要求,在物质环境处理上强调对儒家文化的暗示、隐喻和诠释,让学生在环境中能够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使儒、道理念内化为学生的行动指南。根据学科特点,设计风格多样的建筑群,建设建筑艺术与校园文化融合统一的校园;通过绿地、水体、步行道的连接,形成校园的公共交流空间组织体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

6、共存的环境。(4)建设可持续发张的校园。校园内新建建筑、设计超前、功能先进、使用灵活、扩展方便,与环境协调为原则适应未来学校的发展。2、结构布局和功能要求 规划根据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进行用地布局和安排,以教学科研区为核心,将校区分为八大功能区:理论教学区、科技实验区、办公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休闲生活区、教工生活区和教育附属设施区(停车场等)。(1)理论教学区(教学楼)。作为公共课程的教学平台,将教室分部和年级集中布置,以促进学科交叉渗透和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2)教学实验区。重点搞好实验室(含通用教室)、音乐室(含舞蹈教室)、美术室、微机室建设工作,强调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学校的标志

7、性建筑。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适应未来教学实验功能的发展变化。(3)学生生活区(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浴室、超市等服务用房)。以便于生活、便于交通、便于管理、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学生需要为目标按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模式运行。(4)教师生活区(宿舍楼、服务娱乐中心等)。建设生态化、高品位、康居型的教职工生活园区。(三)基础设施1、给水。建设超前的供水管网,发挥应有供水优势,保证清洁、生态的供水水源。2、排水。针对夏季雨水多,学校地势低的特点,排水规划结合道路及竖向规划,在排水(污水和雨水)系统上进行综合考虑,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3、供电。校内供电根据用电容量计算和校区的地块划分,设置编配电放,线

8、路,配电等设置一定要保证较长时间不落后不持续。4、通信。校园铜须工程包括电话、有线电视、就是就是网络等外接的城市通信管道和线路,专门设置校园信息管理中心统一负责电话、有限电视、计算机网络的等业务和建设。5、消防。按规范开辟消防应急通道,便于救活和疏散。按规范要求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完善建筑消防设置的配置,加强保养与维修。(四)道路与交通组织校园规划采用道路分级的方式安排道路与交通组织,道路分主路、次路、支路和景观性道路以及不行小路五个等级。规划校内交通方式主要有机动车货运交通、自行车交通与步行交通。机动车货运交通主要通过主路解决;自行车交通可用交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共同承担,直接连

9、接至每一建筑单元;步行交通可通过景观经道路和步行到达校内各处、与步行广场和休闲绿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校园内完整的步行系统。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在规划中有所安排,每一建筑单元按一定比例配置自己的机动车停车位,自行车停车基本上采用划定区域或停车的方式。(三)校园的绿化与美化以建设现代化、高品位的校园为目标,强调景观的现代感与文化品位。绿化、场地、艺术小品相互结合,灵活布局,使校园内随处都可见到富有情趣的空间和构思新颖得校园文化,通过对建筑外观、环境绿化、人文小品等的设计和建造,体现“阳光”认得审美意识和价值追求,突出独具学校特色的精神内涵,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阳光”理念和校园文化的统一

10、。(一)校园绿化校园的绿花系统由绿带、绿园、绿道和绿点组成。1、校园景观以沿观赏鱼塘、道路两侧设林荫道以及多条绿化休闲带,使之成为学生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的胜境。绿化为庭院绿化,以装饰性的景观树、花卉、草坪为主,绿化和绿带为公园式的自由绿化,以疏林草地和景观植物为主,与绿化步行通道结合在一起,形成校内联系的主动脉。2、绿园是校内大型的集中绿化区,其中广场以景观与生态功能为主,使师生有个休息观景的好去处。3、绿道是指校内的景观林荫道,设置有主干道,校园内所有的道路种植行道树,形成绿化走廊,增强视觉效果。4、绿点是指分布在校园各处布局自由的小块绿化。为提高校园的绿地率,在所有可能绿化的空地上都安排绿

11、化,使校园内没有裸露的空地。营造绿树参天,碧草如茵、鸟语花香、一步一景,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优美环境。(二)校园美化1、建设一批能够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文化内涵丰富、造型别致、做工精美的人文小品和雕塑。校区的道路和各个功能区要以不同的文化主题命名,体现校园文化内涵。2、将学校的围墙、围栏、灯柱、人行地砖、车棚、画廊、指示牌、室外音箱、邮筒、垃圾箱等都视为校园文化的物化组建,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力求新颖独特,富裕文化韵味。3、在校园内分散布置各种庭院座椅、休息平台,安排一些集自习、休息、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室内或室外活动场所,形成多层次沟通空间,提供一个便于师生交往、阅读、休闲的

12、良好互动环境。(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绿色校园校园的优良生态环境对于生活其中的学生起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同时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丰富多样的空间和场所,因此校园的景观、绿化不仅仅只是观赏的对象,而是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紧密结合,让人能够感受到校园内环境的自热、宁静、平和、安详的校园氛围。校园绿化率要达到48%以上,是学生、教工无论是早锻炼、晚自习、去教室、上图书馆都能穿行于绿地和景观带之中,真真切切在感受绿地的存在,从而真正地发挥景观、绿地的育人作用。四、 具体措施1、更新观念。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打破常规,更新观念、拓展新的思路。充分认识校园建设对于学校长期大发展的战略

13、意义。校园建设要以学校评估文契机,树立“超前意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坚持“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高品位”的原则,以全新的规划理念,研究校园的建设与发展。2、加强领导。为使校园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学校要站在发展的高度,对校园建设工作专题调研,统一规划、科学决策、分步实施。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反接任务,督促实施,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3、筹措资金。为保证建设资金需要,推进学校建设顺利发展。要将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千方百计提高筹资能力,加强资金筹措力度。采取公司投资,教职工投资入股方式大力筹集资金。4、规范管理。对于校园建设及后期的维护管理,要从制度入手,纳入系统管理平台,分解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形成全方位管理网络。要结合环境道德教育,提高师生爱护环境意识,形成良好的校园行为规范,构建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