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02488392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教案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教案设计1.教材分析: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2.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学习过相关游记类的古代散文,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候,学生不仅要欣赏文章所描绘的山水风光,更要试着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教学目标:a、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b、结合课文,感悟人生存在的意义4.教学重难点:a、了解古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叙事的借题发挥的特点是本文学习的重点。b、分析理解对山水佳胜和宴会胜况描述与人生感悟之间的关系,品味作者于悲伤感慨中流露出来的对现实生活的流连珍惜之情,培养正确的生死观是难

2、点。5.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6教学时间:两课时7.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8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教师: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对王羲之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请数位同学回答一下。学生A:学生8:学生C:教师回答:大家回答的都很好,但是可能大家平时不太关注书法的历史,下面由我为大家稍微介绍一下: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其中最杰出的一位无疑是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他的二转法作品兰亭集序一共324个字,但是在他的神笔之卜,个个字都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本人也被称为“书圣”。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圣”。流传下来的是唐代的模本,其中的一个细节,二十

3、个“之”字字不同,今天我们课上领略他的文章美。 王羲之(303年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

4、“天下第一行书”。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问题二: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什么是序?学生A:学生8:学生C:教师回答:大家回答的都很好,我现在再为大家补充一下,从唐代起,序又称为“引”。刘禹锡所作的序,都写作“引”,如彭阳唱和集引吴蜀集引等。苏洵也以引为序,如族谱引之类。这是作家的习惯问题。刘禹锡的父亲叫刘绪,绪、序同音,苏洵的父亲叫苏序,因为要避父名,所以二人改序为引。这本来是特殊情况造成的作家个人的规矩,但由于刘、苏的影响,后来也有人作起“引”来,那就与避讳无关了。 跋就是写在书后、文后的序。最初书、文只有序。自从序固定在

5、书、文的前边以后,作者如果还有要说的话,或者别人要把心得、意见、考证等内容写上去,就写在二传、文之后,称为后叙(如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题某某后(如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等等,到了宋代,就把这种文章称为跋。例如欧阳修的文集中就有几十篇跋。跋与序虽然是一回事,但在语言上却略有不同。因为跋或后序、题后之类实际是对序的再补充,所以一般都更为简劲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二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

6、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2、教师:下面请大家听录音,希望大家能够在聆听录音的同时把握课文的思想意蕴。3、教师:现在听完了,下面请大家自由读,最好找出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并标记一F来。4、教师:大家想必都读完一遍了,请大家进行一下分读。大家注意句号的存在,句号往往暗示着内容的层次。男女生分读,以句号作为分界。5教师:下面请大家结合文章注释疏通课文,说出自己不太明白的字词句。教师:

7、好,就到这里,请大家把不太明白的地方告诉我。学生A:学生8:学生C:教师回答:大家基本上把所有的要点都提出来了,下面是我的我觉得大家可能会遇到困难的地方,请大家核对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1)文言实词修楔:古代的一种风俗,临水为祭,以消除不祥,如“修楔事也”。丝竹管弦:代管弦乐器。如“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静躁:安静与躁动。殊:差别,不同虚诞:虚妄的话。(2)古今异义其次:古,这个地方,如“列坐其次”;今,居于次一等的。品类:古万物,如“俯视品类之盛”;今,物品的种类。俯仰:古,形容时间短暂,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今,低头抬头。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8、”;今,怀里抱着。(3)词类活用极视听之娱极:副词活用如动词,尽情享受。当其欣于所遇欣:形容词活用如意动词,以为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一般动词用如使动词使兴,即“使产生”。(4)文言句式引(之)以为流觞曲水,列坐(于)其次(宾语“之”和介词“于省略。)或取诸怀抱,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句,介词“于省略。)(5)课文成语崇山峻岭:形容高大的山,高大的岭。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游目骋怀:放纵日力观察事物开畅胸怀欣赏风景。放浪形骸:形容行为放荡,不拘任何约束,如“直醉得东倒两歪,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指思想感情随着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一6教师:现在大家基本能够疏通整篇课文了,下面请大家共同

9、朗读课文一遍。学生共同:7教师:下面我们进行分析理解、指导诵读的工作。(1)、教师:下面我选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大家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学生A:教师:请摘录写景句,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提示一下朗读语调:“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下面理解背诵思路:记叙的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并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地”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2)、教师:好,下在请大家齐读第二白然段,要求

10、能够体会作者心境的变迁。学生共同:教师:下面我们进行疏通背诵思路: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结尾。(3)教师:下面我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B:教师:现在让我们理清背诵思路: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

11、大夫“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着,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8、现在大家基本上对课文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现在进入探究思考环节。(1)、请大家说一下作者笔下的景物展现了一种怎样的格调?学生A:学生8:学生C:教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好,下面我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作者在第一段叙兰亭盛会。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格调淡雅。时间:“暮春之初”,三月江南。想那山间水渚,该有多少鲜花吐艳但得寓作者之目者:惟山、水、林、竹、人、风而已。色凋气氛之

12、清淡高雅多层次写景:兰亭盛会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臻。对比反衬:不写丝竹管弦演奏的繁盛热闹,反衬饮洒赋诗,畅叙幽情,陶醉于自然之美的舒爽优雅。心境的淡雅。信可乐抒情高潮。(乐景、乐聚、乐生)9、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文中是如何借助景物描绘来表现观赏感受的?学生A:学生8:学生C:教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好,下面我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天宇清朗,和风吹拂,高山流水,竹木摇曳,宇宙万物高旷深远、生生不息。置身其间:忘却自我,与物同化,生命意识渗透在深邃的宇宙精神之中。此时此景,人世的是非荣辱,都变得虚幻微渺。烦虑顿消,心境澄明,“信可乐也”这是思想境界的高雅。10、下面请大家思考最后一个为题,第二

13、部分忽然言悲,是不是显得突兀?为什么?学生A:学生B:学生C: 教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好,下面我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不突兀。兰亭聚会,自然是乐事,但有 聚必有散,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宇宙万物无穷浩淼,人生短暂聚少离多;不禁使人联想人生之短促,死生的悬隔,更令人悲从中来。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多描述聚会欢乐后,因感人生无常而悲伤。作者深沉的悲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呼应上文乐生(悲人生短暂、悲聚散无常应珍惜人生)11、教师:现在我把这篇课文整体上梳理一下: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睁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

14、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干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I:I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