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0223884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做好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做好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做好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做好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好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道路客运安全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好道路客运平安监管工作的几点考虑 - 做好道路客运平安监管工作的几点考虑 交通平安,人命关天,平安工作一直是我们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永久主题,也是推进道路运输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理论,结合兄弟单位的经历,就如何做好道路旅客运输平安监管工作,促进道路运输业平安、安康、绿色开展,从明确“管什么”和解决“怎么管”两个方面谈几点拙见,希望能与同行讨论。 一、找准定位 明确“管什么” 面对平安消费的严峻形势,道路运输行业管部门在平安消费监管中到底管什么,如何定位,真正把赋予我们的平安消费管理职责落实到位,是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明确了保障道

2、路运输平安这一行管工作目的,同时也赋予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维护道路运输平安的使命。道路运输平安消费的责任主体是运输企业,各级道路运输行管部门按照条例负责相关的道路运输平安消费的监管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三关一监视”即把好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车辆设施设备技术状况关、从业人员从业资质关,搞好汽车客运站平安监视。 运输经营者市场准人关包括场地、资产、人员、车辆、管理制度等是否到达相应的标准,主要是落实市场准入制度。车辆设施设备技术状况关包括车辆的技术状况、附属设施如行车记录仪或GPS、消防设备等是否到达相应的标准,同时定期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是否达标。从业人员从业资质关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的培训或考核、职业道

3、德和法规教育、专业技能是否到达相应的标准,主要是落实从业资格制度。关于汽车客运站平安监视,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监视客运场站安装、使用“三品”检查仪,对旅客行包进展平安检查;二是监视客运企业或客运场站按有关规定对营运车辆进展平安例检;三是监视客运站不售超员票,防止超员车辆出站。制止无营运手续车辆进站。 二、夯实责任 解决“怎么管” 明确了行管部门在道路运输平安消费监视管理的主要任务,解决了“管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要落实平安消费责任,各司其职,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详细地说就是要做到“七个入手、七个加强”。 一从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入手,加强平安责任落实 道路运输行管部门要根据业务量的需要,

4、设置专职或兼职部门,安排专业人员专职或兼职进展行业平安消费管理,成立平安消费领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详细组织、协调、催促、落实平安消费监视管理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抓谁负责,谁落实谁负责”的原那么,逐级分工,层层负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催促企业健全组织机构,装备平安管理人员,完善平安消费硬件,保证平安消费的必要投人,进步车辆技术状况,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催促运输企业建立实在可行的车辆出入库检查制度,明确检查责任,责任到岗,签状到人,形成权责统一的平安消费网络。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努力进步其平安意识。利用经营者例会、“五一”、“十一”、“春运”等契机,经

5、常性组织运输企业及运输从业人员召开平安消费专题会,利用典型事故开展警示教育、平安教育。,到达无平安责任事故的目的。 二从审查经营者资质条件入手,加强市场准入监管 各级道路运输行管部门要严把市场人关,把运输经营者资质条件作为经营答应和企业经营资质评定的重要内容。凡不具备平安消费条件的不准进人道路运输市场从事经营活动。新道路运输条例明确规定,申请从事客运、货运、危货运输经营的,都必须具备一个共同条件:有健全的平安消费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必须把具备平安消费条件作为道路运输市场准人的前提条件。在客运线路审批过程中,实在把好客运市场准人关,对平安消费制度不健全、达不到行车平安要求的、存在重大平安隐患的,一

6、律不予审批新的客运线路。同时,加强日常监视考核,一旦发现经营者资质“缩水”,要立即下发整改令,催促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降低其经营资质直至取消其道路运输经营答应。 三从审查车辆技术状况入手,加强车辆技术管理 营运车辆是道路运输消费的根本要素,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直接影响汽车的平安性、可靠性、动力性和经济性,是影响运输本钱、交通平安、效劳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键因素。所以说保障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是运输消费平安管理的核心。做好运输消费平安管理工作,必须把好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二级维护企业的管理,全面检查有无只收费不维护的现象,有无签发虚假机动车维修合

7、格证现象,有无买单卖单现象,重点抓住维护前检验和开工出厂检验的关键工序,并对机动车转向、制动等主要工位零件的配置渠道、产品来、出厂地实行登记制,并在合同中标明。对二级维护的每道工序实行定人,定岗并进展签字。二是加强对检测站监管,重点加强对车辆技术检测的管理,检测中严格落实“谁检测、谁签字、谁负责”的原那么,对检测车辆进展不定期抽查,定期对检测人员进展考核,对检测仪进展监测,实行动态监管。运管驻站人员严格把关,实行运管员、从业人员、营运车辆三见面的方式,逐车检测,逐车上线,逐车把关。三是对所有营运车辆的技术等级,二级维护情况严格审查核实,一一登记造册,标准车辆技术台帐。尤其落实客车、危险品运输车

8、辆上线检测责任制,由驻检测办公室,对照台帐,对须检测和维护的车辆及时通知外勤协查。在检测、审查中发现不合格车辆,坚决制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参加营运。 四从审核从业人员资质入手,加强从业资格管理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是直接从事或效劳于运输消费的群体,他们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以及平安消费意识的上下,直接决定着运输消费平安状况的好坏。抓平安消费必须抓好从业人员的平安教育,它是道路运输平安管理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平安意识教育;二是加强政策法规教育;三是加强汽车运用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四是严格执行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标准从业资格考试发证工作

9、。要重点加强对大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的管理。五是加强营运驾驶员日常监视管理,完善营运驾驶员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信誉考核工作,对发生运输责任事故的驾驶员,要视情节暂扣或取消其从业资格证件。凡无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不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性活动。同时,对营运车辆和运输效劳行业进展年审时,要对从业人员执证上岗情况严格把关。 五从汽车客运站平安管理入手,加强客运站场监视 严格执行车辆进出站的例检制度。按照汽车客运站管理规定的要求,催促客运站履行平安管理职责,落实平安消费制度,装备平安检查人员。监视汽车客运站做好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检查工作,按要求装备安检设备,严禁旅客携带“三品”进站、上车

10、,防止超载车辆出站,防止达不到技术要求的车辆参与营运,防止不符合条件的驾驶员上车,严把“进站关、检查关、出站关”,对达不到平安要求的车辆不予发车,对“四证”不全的不予发车;严厉打击客车超员等违法行为。同时,按照“谁主管、谁检查”、“谁检查、谁负责”的原那么,加强对运输企业的监管,强化监管、检查责任,严格落实营运里程超400公里实行“双班驾驶员”和卧铺客车凌晨2点至5点强迫休息措施,确保卧铺客车因疲劳驾驶可能造成的交通事故。对存在重大隐患、不符合平安运营标准的运输企业,坚决停运整顿。 六从开展专项整治入手,加强长效机制建立 针对运输市场实际,加大监视检查力度,深化开展客运市场专项整顿,有序开展平

11、安消费月活动,打击“黑车”排隐患活动, “春运”、“五一”、“十一”保平安活动,在整治活动中,围绕平安运输做到四严查,抓住四重点,即:严查客运超载,重点是从乡村始发超员的客车,发现超员,立即卸客分流;严查无证经营、越范围经营,重点是无证黑车和擅自越线客车;严查从业人员的资格证,重点客车和危货从业人员;严查农用车载客,重点乡村集市;并且加大执法力度,把平安检查融入到运输管理工作中,采取日常平安检查、每月重点检查、每季平安消费大检查、随时抽查等方式,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七从调查处理入手,加强事故责任追究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行管部门要催促运输经营者及时准确报告。对不报、漏报、瞒报的,可按有关规

12、定处理。行管部门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并对事故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及时续报。按照事故级别,同安监、交警等部门配合,共同做好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工作。要通过典型事故案例,教育道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从中汲取教训,进步平安消费意识。对于一年内连续发生两次三人以上较大平安消费责任事故的运输企业,半年内停顿一切行政答应;对于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一年内停顿一切行政答应,必要时进展停业整顿,直至撤消经营答应证。 总之,平安重于泰山。道路运输是全社会性行业,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一定要结实树立“平安第一”的思想,真正落实企业平安主体责任,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强化广阔运输经营者的平安意识,标准平安经营行为,确保道路运输平安消费。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