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3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02096686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年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4年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4年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4年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3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3篇 中学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3篇 中学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敏捷运用教学策略,把老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验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 本文是中学政治新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中学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一 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的发展变革给教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国教化改革势在必行。教化部对一般中学政治课课程安排及政治学科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又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对中学政治课内容都作了局部调整。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要从实际动身,教好每一节

2、政治课。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的。 一、以趣引思,使科学性寓于趣味性之中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使学生在欢乐中成长,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何在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呢?我想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我们都知道爱好是产生留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由于种.种缘由,一些学生对政治课不感爱好,不愿听,不愿学,但又迫于高考压力不得不学。要上好政治课首先要扭转学生中的这种思想和心情,使学生感到政治课好玩,有理,有用,使他们欢乐的学习政治课,并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中学政治课的科学性比较强,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特别留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

3、础,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在备课选材和讲课语言的运用上留意恰当运用成语典故,漫画,比方等,可变抽象的理论观点为形象生动,变深邃的道理为浅显易懂,变味同嚼蜡的课堂教学为活泼好玩。 二、 采纳敏捷的教学策略,提倡探讨性学习方式 中学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敏捷运用教学策略,把老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验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激励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探究。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比较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而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冲突,使学生有思维碰撞。学生在经验视察、操作、探讨、质疑

4、,并富有特性发表见解的过程,不仅学会了学问,而且培育了求真务实的看法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应重视学生参加评价。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然后在班里沟通,学生经过打分、得分、答辩、同学间互提问题再打分等环节,培育了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实力。 三、 激励质疑,巧设思维情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疑,有所进取。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异起先的。”爱因斯坦曾精辟的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或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试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

5、性,都须要有创建性的想象力,而且标记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创设主动思索的教学氛围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中学政治课新教材对概念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事例的说明,似是无疑可循,貌若“一池死水,一帆风顺”。此时老师应投石激浪,巧设疑问,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主动思索。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老师适当点拨,因势利导,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在讲“价值”概念时,我设疑如下:“既然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那么,价值也就是劳动本身,对吗?”问题一提出,如投石击水,看法分呈,或说正确,或说错误。我提问持确定看法的同学:“既然价值就是

6、劳动本身,那么农夫自产自食的粮食有价值,是商品,对吗?”这又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波涛。多数学生作了否定的回答,我便顺理成章的归纳指出:“农夫自产自食的粮食虽然耗费了人的劳动,但它没有用于交换,因而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接着,我又提出:“有些商品不是劳动产品也可以出卖,也有价格,这是否与 劳动价值论相冲突?为什么?”这又引起学生们的热情争辩,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势。这样,使学生在“无疑释疑无疑”的过程中驾驭了“价值”的概念。通过不断的设疑,让学生是始终处于主动思索的状态,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有利于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中学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二: 从2024年8月27号起先,我

7、们在南川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新课程跟进培训。通过仔细倾听各位专家与实战阅历丰富的名师的讲解和观看精彩的优质课,我收获颇丰,感受也极大。现将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老师应当不断潜心钻研教材。中学的政治教材尤其是高二的文化生活,看似内容很杂、很乱,实则暗含着较强的内在逻辑,这就须要我们广阔老师静心、仔细学习和深化探讨教材,找出贯穿其中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系统把握整本教材,才能在讲解时做到游刃有余。 其次、老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这一点要求在文化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化生活一书涉及范围甚广,包括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科学、社会等,以至于有人说它:讲政治又不是政治;讲经济又不是经济;讲历

8、史又不是历史;讲科学又不是科学因此,我们广阔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严谨治学,不断丰富自身学问和加强文化修养,成为一个通晓各方面的“杂家”,从而当好“教书匠”。 第三、老师应具有创新意识。通过观看各种教学短片,我发觉:不同的老师具有不同的风格。同样的一课,不同的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导入方式来上,结果却也是一样地精彩。因此,我们广阔老师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不断挖掘教材和提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要擅长发觉切入点,讲出课堂亮点,使课堂具有特色和自己的风格。 第四、老师应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实例与时事会给学生设置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思维活动空间,此时运用好情境来进

9、行教学,能够为学生创建施展才能的舞台,并使他们在感悟到自身主体地位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其学习责任感,这样就会营造出师生双向互动的高效课堂氛围,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作为老师,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创设教学情境和鉴别不怜悯境的实力,充分利用情境来丰富和升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驾驭课堂的实力。 第五,老师应留意对学生相识观的引导。中学生正处于相识和人格的发展与成型期,因此其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能否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科学的相识观和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尤其是政治老师不行推卸的重任。我们要在教化教学的过程中,亲密关注学生的相识发展,主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相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社会主义新人。

10、 愿我们广阔政治老师都能做一棵朴实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岁月的“野火”烧不尽我们奉献的精神,只有走进那片土地,我们将随时播撒青春的激情! 中学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三: 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的发展变革给教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国教化改革势在必行。教化部对一般中学政治课课程安排及政治学科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又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对中学政治课内容都作了局部调整。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要从实际动身,教好每一节政治课。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的。 一、以趣引思,使科学性寓于趣味性之中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使学生在欢乐中成

11、长,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何在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呢?我想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我们都知道爱好是产生留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由于种.种缘由,一些学生对政治课不感爱好,不愿听,不愿学,但又迫于高考压力不得不学。要上好政治课首先要扭转学生中的这种思想和心情,使学生感到政治课好玩,有理,有用,使他们欢乐的学习政治课,并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中学政治课的科学性比较强,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特别留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础,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在备课选材和讲课语言的运用上留意恰当运用成语典故,漫画,比方等,可变抽象

12、的理论观点为形象生动,变深邃的道理为浅显易懂,变味同嚼蜡的课堂教学为活泼好玩。 二、 采纳敏捷的教学策略,提倡探讨性学习方式 中学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敏捷运用教学策略,把老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验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激励学生独立思索、合作、探究。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比较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而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冲突,使学生有思维碰撞。学生在经验视察、操作、探讨、质疑,并富有特性发表见解的过程,不仅学会了学问,而且培育了求真务实的看法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学生既

13、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应重视学生参加评价。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然后在班里沟通,学生经过打分、得分、答辩、同学间互提问题再打分等环节,培育了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实力。 三、 激励质疑,巧设思维情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疑,有所进取。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异起先的。”爱因斯坦曾精辟的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或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试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都须要有创建性的想象力,而且标记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创设主

14、动思索的教学氛围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中学政治课新教材对概念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事例的说明,似是无疑可循,貌若“一池死水,一帆风顺”。此时老师应投石激浪,巧设疑问,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主动思索。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老师适当点拨,因势利导,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在讲“价值”概念时,我设疑如下:“既然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那么,价值也就是劳动本身,对吗?”问题一提出,如投石击水,看法分呈,或说正确,或说错误。我提问持确定看法的同学:“既然价值就是劳动本身,那么农夫自产自食的粮食有价值,是商品,对吗?”这又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波涛。多数学生作了否定的回答

15、,我便顺理成章的归纳指出:“农夫自产自食的粮食虽然耗费了人的劳动,但它没有用于交换,因而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接着,我又提出:“有些商品不是劳动产品也可以出卖,也有价格,这是否与 劳动价值论相冲突?为什么?”这又引起学生们的热情争辩,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势。这样,使学生在“无疑释疑无疑”的过程中驾驭了“价值”的概念。通过不断的设疑,让学生是始终处于主动思索的状态,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有利于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四、 疏密有度,授人以渔 中学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有个人劳动量,学生成果以个人劳动量的多少,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对教材的处理特别细,每节课从头讲到尾,点点滴滴讲得四平八稳,生怕学生不明白,以为这是对学生负责、仔细工作的最好表现,后来发觉课上“分心”的同学许多,即使学生牵强听完了,也是听而不思,仔细分析一下,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是不符合素养教化须要的,老师的讲解充斥整个课堂,学生的思维空间就会被挤压,很多应当由学生来完成的活动,都由老师代为完成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位给老师,这种学而不需思的教学过程,带给学生的是思维实力的下降,进而导致分析问题实力的下降,反而在教学时间上留有余地、教学内容上留有问题,能更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