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0203048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论文摘要: spss 在经济、管理、医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 民经济问题中,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通过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民 的收入及消费支出进行了各种分析, 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消费 结构与消费行为等。关键词:农民 生活收入 消费支出 线性回归分析一、农民人均生活收入及消费支出分析今年以来,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大各 项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多措并举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克服金融危机和严重干 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

2、的良好态势,农民现金收入 持续增长,生活消费水平继续提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 大的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从农村市场看,中国有近六成 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 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 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 至关重要。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

3、水平仍然较低,调查显示有的地区都不及城市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于食品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品,消费在衣着 装饰等方面的极少。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家庭设备、交通等方面, 本文只挑选了四种典型的消费支出作为代表来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二、数据来源说明1、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于2008 中国统计年鉴。2、下表是要进行处理的31 个省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于2008 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7) 单位: 元地区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农

4、民人均收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家古辽宁吉林三、家庭总收入分析1、农村家庭总收入单线图,农村家庭总收入逐年增加。3、家庭经营收入快速增长,是农民增收的最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持续平稳增长。移性收入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减缓。财产性收入中间期间还有所下降。项目4、分析家庭人口与家庭总收入关系。下表各民工收入与家庭情况表示的是各民工月收入、家庭情况总表。其中,家庭总收入一般根据被调查者提供的数据所得。序号家庭人口家庭总收入元/年序号家庭人口家庭总收入元/年1513500193300002410500203165003125000021487504485002255000533000

5、2351000064450024417000742000254100084390026415009530002745000102500028187511800029450012750030500013200003185501462503220000151000033300001650003470001713000354800182000364800家庭总收入与家庭总人口关系:总人口与家庭总收入的散点图,从中可以看出家庭总收入大致分布的位置(家庭总人口状况)。总收入四、农民总支出分析1、如条形如所示分析,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继续提高。2、全国各地农民 2007 年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折线图分析,消费水

6、平随收入的增加而 增加。收入高的地区,普遍消费能力高;收入少的地区,普遍消费能力弱。因此,要继续促 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五、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民人均收入状况分析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Y与农民人均收入X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选择和说明: 被解释变量即自变量: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Y;解释变量即因变量:农民人均收入X,农 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X,衣着消费支出x2,农民人均家庭设备消费支出x3,农民人均医疗 保健消费支出x4。并用下式表示函数关系:Y=F(X, x2,x3,X4)Linear Regression(线性回归 分析)结果如下:1、相关分析表Model Summary表中看到复相关系数

7、为,决定相关系数为,说明方程的拟 合度较好,表明回归方程显著性较高。Variables Entered/Removed(b)VariablesVariablesModelEnteredRemovedMethod1X(a)Entera All requested variables entered.b Dependent Variable: YModel SummaryAdjusted RStd. Error ofModelRR SquareSquarethe Estimate1.966(a).932.930a Predictors: (Constant), X2、方差分析表,F=, P值=0.

8、 000,表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即农民人均收入对消费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影响。ModelSum 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1RegressionResidual Total5BB151604277243630924033;3158815159.7B142574.779412.521.000aa. Predictors: (Constant),农民人均收人Xb. Dependent Variable;生活消费支出 Y3、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表,常数项的P=,说明与0有显著性差异,故应该出现在回归方程中,可得回归方程为:Y =+ModelUnstandardized Coe

9、fticients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tSig.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EBStd. ErrorBeta.ower BoundUpper Bound1(Canstant)虑民人均收人K-440.131783163.159.039.966-2.69820.311.011.000-773.346.704-106.316.862a. Dependent ”前加1亡:生话消费豈出在实际应用中,农民消费支出方面有很多,通过线性回归模型也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今 后的农民消费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所得预测结果不可能与生活完全一致,但是对增进农民 收入、

10、改变农民消费结构有很大的意义。可以看出,我国农民的费结构,基本上还是在食品、医疗等生活必需品上消费较多,而 花在衣着装饰上的较少,但比起过去农民在家庭设备上的支出有了明显提高。而制约农民消 费的关键还是农民收入不足。因此,国家应该调整相应的农业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增强消费的经济基础,通过 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增长带动消费的增加。此外还应培育农村居民正确的消费 观念,要加快形成积极的消费观念,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生活质量,使生活更加富 有意义;要克服“只知道买价格低、便宜的商品,养儿防身防老”等片面观念。六、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一是要

1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整合各类培训资源,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要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做好与主要 输入地区的劳务对接,加强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引导农民有序外出。三是大力扶持企 业发展,引导支持企业多用农民工多吸纳农民工。四是加大对农民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改 善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五是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二、 三产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加大力度扶持农牧业生产,稳定主要农产品价格。一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大幅度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对农民的补贴水平,提高粮食等农产品收购价格,使政府的支 持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

12、重要渠道。二要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田水利、道路、通 讯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三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为农民搭起产供销平台,加速农产品的流通,减 少因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对农民生产经营带来的冲击。四要建立健全生猪产销信息网络和预警 预报体系,合理引导农民养殖;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水 平;要认真落实生猪生产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对生猪生产的保护机制,积极引导养殖户与龙 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合机制,共同承担市场风险,从而保护养殖者利益,促 进生猪生产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参考文献:1 卢纹岱、朱红兵主编.2015. SPSS统计分析(第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 2008 年统计年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