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0201437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一)中国的历史分期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近代:1840年192023现代:1920231949年当代:1949年后(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结论:文学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同步、近现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晚清以来中国文学、近百年来中国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二、中国现代文学释义(一)中国:民族性、传统性。(二)现代:现代性。时间上的概念,不可逆性;文学中精神和思想的现代性(如对人的本质,人和自然、人和历史的关系等的探寻);语言上使用白话文;文体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文学价值上的原创性。(三)文

2、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发明。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两种观点:其一: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现代审美意识的文学。(文学的艺术性质)其二:无产阶级影响和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文学。(文学的时代和社会性质)三、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观(一)历史分期及内容思想: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

3、义。现实主义为主潮。(三)代表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四、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作家作品的历史,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五、重要参考教材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钱理群等编撰的现代文学三十年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始(因素)1、“人”的发现 2、西方观念的影响 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卢梭的忏悔思想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尼采对传统思想的反叛3、社会变革的促进 1)文学活动和报刊创办有了法律保障, 2)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3)知识分子传统地位和角色的转换4)文学接受机制的变化。4、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文学革命

4、的准备:文学观念的变革1、晚清“诗界革命” 梁启超是首倡的人物, “旧瓶装新酒”黄遵宪是主将2、文界革命成就最大梁启超: “新文体”。3、小说界革命声誉最著小说救国论4、戏剧观念的更新 陈独秀5白话文运动最早提出“言文合一”的是黄遵宪,6、新的文学观念的产生:黄人:建构进化的中国文学史观王国维:“文学本体论三、文体叙述的创新:观念变革的体现 1、政论散文 以梁启超成就最高,“新文体” 2、革命派散文 章太炎3、翻译小说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迦因小传等。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等。4、政治、问题小说 教材p21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等。5、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5、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6、鸳鸯蝴蝶派小说 礼拜六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李涵秋的广陵潮等。五四文学革命一、文学革命1、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1920239月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伪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这是新文化振聋发聩的宣言书。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192023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八事”(教材p26),可以说,这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也是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宣言。1920231月,又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6、,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192023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倡文学“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目的和方向。(教材p26), 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瞿秋白俄罗斯短篇小说序言周树人(鲁迅)的文章: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破恶生论。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2、文学革命的内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2)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提倡新文学观念(3)注重吸取外国文学的影响。(4)提倡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为重要方法。3、文学革命的实绩(1)白话取代文言(2)新文学观念的建构。(3)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4)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鲁迅1920235月发表狂人日记

7、,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二、文学论争1、 与复古派的论争:文白之争、新旧文学之争。林纾2、与学衡派的论争吴宓、梅光迪、胡先骕(教材p33)3、与甲寅派的论争章士钊4、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三、文学社团流派1、文学研究会:192023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队。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200余人。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发明新文学”。是为人生而艺术。故人们习惯称之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创作方法上倾向现实主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2、发明社

8、192023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刊物:(19211930)前期发明(季、月、旬、日)刊1925年后,洪水、文化批评、流沙、星星文艺等主张: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后期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3、新月社1923年,北京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提倡新格律诗,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4、语丝社: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 “语丝体”散文群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语丝社散文,其成就最高的当数周作人。2023代小说创作 一、2023代小说概述1、“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文

9、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思想高过于艺术(1)问题小说 冰心、庐隐、王统照(2)乡土小说 许杰、王鲁彦、王任叔2、浪漫抒情小说开拓了现代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代表作家:如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1、问题小说1918192023间,形成风尚,冰心的斯人独憔悴192023,文学研究会成立,把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了高潮冰心爱的哲学超人、烦闷、悟(爱的三部曲)超人冰心体,“白话文言化”。 “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哀愁”。2、人生派写实小说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初期问题小说家。我国最早的童话作家之一。对小市民灰色人生的表现,潘先生在难中、。

10、“教育小说家”倪焕之格调朴实、冷隽、自然 ;结构严谨、匀称(讲究点题、章法、布局和结尾);语言规范、严谨、平实、纯正。庐隐(18991934) “文坛双星”。(冰心、庐隐) “人生是恨” 海滨故人、灰色忧郁的色调。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的开山者。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指的是2023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最早开始乡土小说的创作并证实其艺术魅力的是鲁迅。冯文炳的竹林的故事桥等乡土小说的基本特色:A、以批判的眼光审阅故乡风习B、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悲喜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C、浓郁的地方特色,

11、忧郁的抒情调子三、浪漫派抒情小说浪漫小说的两个审美空间:一是主情主义:作家主观情绪的直接宣泄。二是感伤倾向:作品弥漫着忧郁和哀怨情调创作主干是发明社的作家,重要有郁达夫、郭沫若、叶灵凤、张资平等。创作的重要体式是“自叙传”抒情小说张资平客籍作家,初期作品有一定的客家特色,如梅岭之春等 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是现代文学第一部长篇小说“恋爱小说家”冯沅君(淦女士)善于写袒露内心小说:隔绝、隔绝之后、慈母、旅行、春痕等。重要写青春期女性的爱情生活。以抒情独白和大胆袒露内心的手法,表现五四退潮后女性的情感状态。郁达夫(18961945)小说处女作:银灰色的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刻画“零余者

12、形象“性的苦闷“192023生的苦闷感伤美和病态美成名作、初期代表作沉沦沉沦只是“不端方”而非不道德,是艺术而非淫书。 周作人沉沦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的闪击”,“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郭沫若郁达夫小说的特点:1塑造了一个“零余者”人物形象系列2自我写真(大胆的自我暴露,感情率真、真挚 “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来”3感伤的抒情作品大胆而着力地揭示“零余者”(生则于世无补 死则于世无损)的病态人格及苦闷心理, “哭性”(哭诉性的压抑)和“哭穷”(哭诉生活的潦倒)基本上是郁达夫作品的情绪及话语基调4结构的散文化,小说善于发明风景画,呈现

13、出强烈的诗情画意,用瞬间万变的自然景物来发明和渲染气氛;5流丽、清新的文笔。迟桂花折射出作者人生跌宕中的身心疲倦和对自然纯净境界的神往,是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文学奉献: 1、从道德观念上对传统意识进行了解构2、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小说叙述方式带进了新文学小说创作中,开创了“自叙传”的浪漫抒情小说形式鲁迅一、重要生平1、家道中落(18811898)“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三味书屋 “读经,味同稻粱,读史,味同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2、南京求学(18981902)接受进化论3、日本求学(19021909)立人思想的形成 现代中国当务之急,“首在立人”,即树立个人独立自由的精神,以此发展社会群体。 “立人”的“第一要著”为文艺。 文学起于个体的“心声”“内曜” ,而这正是一切 文明的“本根”。 这种以“立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思考,是鲁迅区别于其他近现代思想家的极其重要所在。 弃医从文4、痛苦与彷徨中孵化思想( 19091918)思考和形成自己思想观5、文艺创作阶段(19181936)重要从事小说、杂文创作和社会文化活动。二、作为思想家的鲁迅(一)鲁迅的历史感和使命感(二)鲁迅的孤独感、矛盾感、愤世感和悲剧感。三、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一)小说创作呐喊彷徨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我如何做起小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