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02011494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下连续墙 施工工艺地下连续墙 施工主要施工工艺为: 先构筑 钢筋砼 导墙,设备进场安装, 单元槽段划分和导孔施工,成槽护壁 泥浆 池设置和拌制(及 泥浆循环处理),然后进行液压抓斗成槽作业,土方凉晒装车外运,清底换浆请孔(及清刷槽段接头),再进行吊放钢筋笼 与接头管( 钢筋笼 制作),布设混凝土浇注导管进行浆下浇注墙体混凝土顶拔接头管,最后冲洗混凝土导管,清理现场并进行下一单元槽段成槽作业.小导管注浆加固技术要点(一)小导管布设常用设计参数:钢管直径30 50mm ,钢管长3 5m, 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钢管钻设注浆孔间距为100 150mm ,钢管沿拱的环向布置间距为300500mm 。(

2、二)注浆材料:可注性,固结后应有一定强度、抗渗、稳定、耐久和收缩小改性水玻璃浆适用于砂类土,水泥浆和水泥砂浆适用于卵石地层。(三)注浆工艺: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在砂层中宜采用劈裂注浆法;在黏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在淤泥质软土层中宜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管棚法或称伞拱法,是地下结构工程浅埋暗挖时的超前支护结构。其实质是在拟开挖的地下隧道或结构工程的衬砌拱圈隐埋弧线上,预先钻孔并安设惯性力矩较大的厚壁钢管,起临时超前支护作用,防止土层坍塌和地表下沉,以保证掘进与后续支护工艺安全运作。邀请招标的条件:(一 )项目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只有少量几家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二 )受

3、自然地域环境限制的;(三 )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 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四 )拟公开招标的费用与项目的价值相比,不值得的;(五 )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基本规定有哪些1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必须符合设计规定。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3预应力张拉时, 应先调整到初应力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 10 l5 ,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4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

4、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不得大于设计或规范规定。2014 一级建造师教材市政工程- 给水排水混凝土构筑物防渗漏措施一、设计应考虑的主要措施( 1)合理增配构造 ( 钢) 筋 ,提高结构抗裂性能。构造配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断面的配筋率不小于0.3%。( 2 )避免结构应力集中。避免结构断面突变产生的应力集中,当不能避免断面突变时,应做局部处理,设计成逐渐变化的过渡形式。( 3 )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变形缝或结构单元( 详见 1 K 4 14 0 1 1内容 ) 。如果变形缝超出规范规定的长度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开裂措施。二、施工应采取的措施( 一) 一般规定

5、( 1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时,应按 “ 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并应防止各构筑物交叉施工时相互干扰。对建在地表水水体中、 岸边及地下水位以下的构筑物,其主体结构宜在枯水期施工。( 2 ) 在 冬 、雨期施工时,应按特殊时期施工方案和相关技术规程执行,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水、防雨、防冻、混凝土保温及地基保护等措施。( 3 )对沉井和构筑物基坑施工降水、排水,应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原有建 (构) 筑物和拟建水池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 二) 混凝土原材料与配比( 1 )材料品种、规格、质量、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并应进行进场验收 ; 进场时应具备订购合同、产品质量

6、合格证书、说明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口产品的商检报告及证件等。( 2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砂和碎石要连续级配,含泥量不能超过规范要求。水泥宜为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性能可靠,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的水化热。( 3 ) 使混凝土配合比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裂缝出现,在满足配合比规范和混凝土技术指标前提下,宜适当减少水泥用量或水用量,降低水灰比 ; 通过使用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水化热峰值。( 4 ) 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经试验确 认 ; 现场配制的材料如混凝土、 砂浆、防水涂料等应经检测或鉴定合格后使用。( 5 ) 热期浇筑水池,应及时更换混凝土配合比

7、,且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抗渗混凝土宜避开冬期和热期施工, 减少温度裂缝产生。(三)模 板 支 架 (撑)安装( 1 ) 模板支架、支撑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在设计、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其稳固性,防止沉陷性裂缝的产生。( 2 ) 模板接缝处应严密平正, 变形缝止水带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四) 浇筑与振捣( 1 ) 避 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 :首 先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且不应大于 2 5 C,使混凝土凝固时其内部在较低的温度起升点升温,从而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 2 ) 控制入模與落度,做好浇筑振动工作 :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布放要求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小入模坍

8、落度,混凝土入模后,要及时振捣,并做到既不漏振,也不过振。重点部位还要做好二次振动工作。( 3 ) 合理设置后浇带 :对于大型给水排水混凝土构筑物,合理的设置后浇带有利于控制施工期间的较大温差与收缩应力,减少裂缝。设置后浇带时,要遵循“数量适当,位置合理”的原则。(五)养护( 1 ) 采取延长拆模时间和外保温等措施,使内外温差在一定范围之内。通过减少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减少温度裂缝。( 2 )对于地下部分结构,拆模后及时回填土控制早期、中期开裂。( 3 ) 加强冬期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特别是新浇混凝土入模温度、拆模时内、外部温差控制。柔性管道的沟槽回填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回填前,检查管道有

9、无损伤或变形,有损伤的管道应修复或更换;2.管内径大于 800 的柔性管道,回填施工时应在管内设有竖向支撑;3.管基有效支承角范围应采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不得用土或其他材料填充;4.管道半径以下回填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上浮、位移的措施;5.管道回填时间宜在一昼夜中气温最低时段,从管道两侧同时回填,同时夯实 ;6.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500mm 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 ;管顶 500mm 以上部位,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应不大于200mm;7.管道位于车行道下, 铺设后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地段时,沟槽回填宜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500 ;8.回填作业的现场试验段长度应为一个井段或不少于50m, 因工程因素变化改变回填方式时,应重新进行现场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