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国殇》文字素材 长春版(通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0195515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国殇》文字素材 长春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国殇》文字素材 长春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国殇》文字素材 长春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国殇》文字素材 长春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国殇》文字素材 长春版(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殇 成就荣誉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

2、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

3、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屈原卜居图(局部)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 400多字。在

4、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 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6著名诗人郭沫若曾为其编剧雷电颂,以纪念其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