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01937775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王集中学 王宏音摘要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数学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数学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这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方式。尽量让课堂更加活跃,尽量让课堂成为高效课堂。关键词:活跃 高效课堂正文:一堂高效的数学课教学必须呈现“数学本质”。本人认为要在课堂中呈现“数学本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

2、面下功夫。一、教师要深刻领悟教材内容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为求透彻,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沉下去”,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把握教材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回顾自己上过的许多的课,总感到有些憾意:课堂缺少耐人回味的东西,缺少引起学生思考的部分,对教材内容的领悟比较浅薄,缺少厚重感。本人认为要弥补这些憾意,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必须有自己的眼光,目光要深邃,看到的不能只是文字、图表和各种数学公式、定理,而应是书中跳跃着的真实而鲜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这种思想就是“不在书里,就在书里”,这

3、种思想能让所有教材内容融入到教师的思维中,成为教学的能量源泉。“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让我们来看一则例子:若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说明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的理由。这是初中数学中很典型的一道题目,连接AC,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很容易证明。对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适当地替换它的条件,再考察它的结论的变化情况。思考1:如果把条件中的四边形ABCD依次改变为矩形、菱形、正方形或梯形、等腰梯形,其它条件不变,那么所得的四边形EFGH是怎样的四边形呢?思考2:如果

4、把结论中的平行四边形EFGH依次改变为矩形、菱形或正方形,那么原四边形ABCD应具备什么条件呢?思考3:如果条件中的中点替换为定比分点,那么四边形EFGH是怎样的四边形呢?思考4:如果把条件中一组对边的中点改为两条对角线的中点,其它条件不变,则四边形EFGH是怎样的四边形呢?面对这么多的变化,学生肯定头疼,如果抓住了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是相等,还是垂直,还是既相等又垂直,还是既不相等又不垂直这一本质特征,那么这类问题就都可迎刃而解,学生掌握起来也容易掌握。通过这类题目的解答,让学生领悟: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而其中的方法是相通的。学习数学重在掌握这种具有普遍意义,能反映数学本质的知识。注重问题间

5、的类比,使归纳总结成为自觉的行动,这样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解一题通一片的目的。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 新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探究,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6、例如:我们求多边形内角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先独立思考

7、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方法1: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结果得540。见图1(图1 ) ( 图2)方法2: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结果得540。见图2方法3: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加上360,结果得540。 见图3 图3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交流后,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验证得到的方法。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

8、,同学们又认真地讨论起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最终得出,六边形内角和是720,十边形内角和是1440。(二)延伸拓展,培养创新师: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知道多边形内角和吗?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思考:(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的和。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

9、180。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多让学生自己去探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找出规律。三、教师要真正做到把数学知识“返璞归真”对许多初中学生来说,学数学难,但又必须学。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个又一个公式、符号、定理、习题的堆积,它们是如此的抽象、散乱、遥远、不可琢磨,它们就象石塑一般-充满着理性精神的美却显得冰冷和生硬。数学本来是这样,还是我们的数学教学的原因?翻看人类的数学思想史,在数学“冰冷的逻辑推理之中有一大堆生动的故事”,其“冰冷美丽”的外表下存在着“朴素而火热的思考”。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

10、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让我们来看一段函数增减性的教学:教师:现在最让中国人骄傲的篮球运动员是谁?学生:姚明。教师:你们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学生:2.26米。教师:姚明一出生就是2.26米吗?众学生:不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姚明部分年龄段身高的直方图)教师:我们以姚明的年龄为自变量,姚明的身高为函数值建立一个函数关系,能否得到以下结论-姚明身高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把学习的目标引向了函数关系中两个变量变化大小的相互依赖关系上。学生

11、所熟悉的生活实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学生理解函数增减性的现实背景。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观察函数y=x(x0)图像的x值与y值的动态变化效果,得出如下结论:(1) 函数的图像向坐标系右上方延伸;(2) 随x取值的增大,y的值越来越大。这时,教师可以总结:这种随x的增大,y也随之增大的现象称为y随x的增大而增大。类似地,在学生观察了函数y= x (x0)图像的动态效果后,得出这种随x的增大,y越来越小的现象称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通过一个生活背景的实例和对函数y= x图像的直观观察,产生了函数增减性的生活语言的描述,使学生理解到的是两个变量之间具有依赖性的增减关系。这是函数增减性中最为基本和初

12、始的思想,是根本性的要素,也是从生活中原初思想迈向数学知识的关键一步。回顾关于姚明身高的话题,有学生指出姚明的身高不可能随年龄的增长不断长下去,因为到一定年龄以后身高还会变矮;因此,姚明身高与年龄的关系严格地说应该是:姚明在某年龄段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时,教师抓住“分情况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函数的增减性与其取值范围有关。因此,在描述函数增减性时,应该说清楚x在哪个取值范围内,从而使学生对增减性的理解从图像的直观体验向数学化的严格性迈进了一步毋庸置疑,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形式地摆在那儿的,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一个字一个字地印在纸上。这种形式地、演绎地呈现出来的数学,看上去

13、确实是冷冰冰的,我们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就很难进行“火热的思考”和主动地建构,也就难以欣赏“冰冷的美丽”,从而也就难以领会数学的本质。四、教师要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能接受新知识是建立在其原有的基础水平之上。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达到对新知识的相应理解和主动建构。来看这样一道题目:有两个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

14、案:甲商场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商场是两次都打 折销售。请问:哪个商场的价格最优惠?上面这个问题,其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奥苏伯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来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条件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进行教学时,要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

15、依据进行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而要尊重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就是要承认学生学习能力上的限度,要接受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容忍学生的学习错误,并看到错误背后隐含的合理因素。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已的活动经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独特理解方式,也许,这种理解在教师看来是不全面的、不合理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有意义的,因为学生是在他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上来理解事物的,是从他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的策略就在于怎样建立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的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综上所述,本人认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呈现“数学本质”。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让我们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让课堂更加活跃,让课堂更加高效。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