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67KB
约6页
文档ID:401881552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_第1页
1/6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三、内容标准第一章绪论1.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教学内容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1. 石油短缺2. 环境污染3气候变暖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1.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类型.2.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纯电动汽车的特点、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教学难点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教学内容第一节纯电动汽车1纯电动汽车的类型2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3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4纯电动汽车的特点2.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6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第二节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第三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第四节气体燃料汽车1.天然气汽车2.液化石油气汽车第五节生物燃料汽车1.甲醇燃料汽车2乙醇燃料汽车3二甲醚燃料汽车第六节氢燃料汽车第七节太阳能汽车第三章电动汽车储能装置1教学基本要求(完整)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让学生了解电动汽车储能装置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电池的类型、电池的性能指标、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蓄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飞轮电池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池的性能指标、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蓄电池.教学难点是燃料电池。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 电池的类型2. 电池的性能指标3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第二节蓄电池1铅酸蓄电池2. 镍氢电池3镍镉电池4锂离子电池5锌镍电池3. 空气电池4. 蓄电池的充电方法8蓄电池的性能测试第三节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的分类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燃料电池的要求3燃料电池的特点4. 燃料电池系统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6. 碱性燃料电池7. 磷酸燃料电池8.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9.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10直接甲醇燃料电池11. 微生物燃料电池再生型燃料电池第四节超级电容器第五节飞轮电池第四章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与类型、电动机的额定指标、电动汽车对电动机的要求、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直流电动机的分类、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控制;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类、无刷直流电动机结构与特点、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直流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教学难点是轮毂电机。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与类型2电动机的额定指标3电动汽车对电动机的要求4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第二节直流电动机1直流电动机的分类2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3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控制第三节无刷直流电动机1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类2无刷直流电动机结构与特点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4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第四节异步电动机1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2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第五节永磁同步电动机(完整)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1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第六节开关磁阻电动机1.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与特点2. 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开关磁阻电动机的控制第七节轮毂电机1轮毂电机结构形式2轮毂电机应用类型3. 轮毂电机驱动方式4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的特点4. 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1. 第五章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中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中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和类型、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教学难点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教学内容第一节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1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2纯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第二节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1. 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和类型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第六章电动汽车充电技术1.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电动汽车充电技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电动汽车充电方法、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电动汽车充电机、电动汽车充电机的电气参数和技术指标、电动汽车充电机的技术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教学难点是电动汽车充电机的电气参数和技术指标教学内容第一节电动汽车充电装置1电动汽车对充电装置的要求2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类型3电动汽车充电方法4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第二节电动汽车充电机1. 电动汽车充电机类型2. 电动汽车充电机的电气参数和技术指标3电动汽车充电机的技术要求4电动汽车充电机实例第七章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汽车镁合金、碳纤维、表面装饰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仿真技术、车载网络技术。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汽车表面装饰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仿真技术、车载网络技术教学难点是汽车现代控制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镁合金四、学时分配镁合金的类型和特性镁合金的主要成型工艺镁合金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第二节碳纤维1碳纤维的定义和分类2碳纤维的特性3碳纤维在汽车上的应用第三节表面装饰技术1表面装饰技术的定义与分类2表面装饰技术的工艺与特点3表面装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第四节现代控制技术1控制技术的分类汽车控制系统的分类第五节仿真技术1仿真技术的作用ADVIS0R高级车辆仿真器第六节车载网络技术1CAN总线LIN总线3FlexRay总线M0ST总线5电动汽车网络信号电动汽车网络结构第七节汽车线控转向系统1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特点4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硬件要求和所需模块第八节汽车线控制动系统1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结构2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特点章序内容课时备注-一一绪论4新能源汽车5三电动汽车储能装置8四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14五电动汽车能量管理与回收系统8六电动汽车充电技术4七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12合计56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新能源汽车概论》主编:崔胜民韩家军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参考书: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主编:崔胜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新能源汽车技术》主编:张金柱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未来》主编:石川宪二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对每个知识模块均以一个实际设备设计任务贯穿始终,以设备功能的最终实现为目标带动教学,以设备功能的实现过程为脉络分层次教学•在课程学习和项目训练过程中,产品开发的核心任务将逐步得以解决,学生可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设计、制作、调试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设备模型2、采用边学边做、层层递进的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我教"与“你做”相结合,在讲解了某一模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后,让同学举一反三,自己完成更进一步的过程,教师再予以总结提炼如此不断反复循环、层层递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争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防真、实物等教学手段二)评价建议: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相关的学习书、使用说明书、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台架,开发仿真软件和诊断系统编写:王洪波审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