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养老服务机构的困境分析及展望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10页
文档ID:401691230
养老服务机构的困境分析及展望_第1页
1/10

养老服务机构的困境分析及展望【摘 要】为了解郑州市养老服务供给现状、老年人 服务需求,笔者对郑州市部分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了访谈调 研文章对比分析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从公共 管理的角度指出郑州市养老服务机构面临的几大困境,并提 出在郑州市成立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机构养老多元化以及养 老机构小型化、进社区等对策建议关键词】养老服务;养老机构截至2012 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94亿, 占总人口的 14.3%,预计在 2013 年突破2 亿,2025 年突破3 亿,2034 年突破 4亿,解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成为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据郑州市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 算,郑州市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65.3 万人,占郑州市总 人口的 8.88%,按照国际通行的定义,65 岁及以上人口超过 7%的国家和地区,被称为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因此, 郑州市人口构成老龄化的特征较为明显同时也表示,郑州 市养老服务需求在增大,加之家庭小型化无法应对现有的养 老需求压力,因此养老服务机构成为重头戏,但是郑州市养 老服务机构存在较多问题几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研究成为热点, 多数人从供给机制与需求理论方面来探索养老服务的发展 路径,还有一些学者从经济与市场的角度分析养老产业,本 文基于对郑州市养老服务机构的调研,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探 索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路径。

一、郑州市养老服务机构状况概述(一)服务对象情况介绍 经过对郑州市一般消费水平的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调 研发现:入住多数为半自理老人,人均收费每人每月 1200 元在该机构入住的老人有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机构 内老人超过 80%为被动入住,多是因家里无人照料或者是家 人照顾不周迫于无奈才选择机构养老的他们大多精神状态 一般,不多交流,很多半自理老人无法与人进行正常交流 另外,一些养老院入住老人有老年痴呆症患者或精神障碍 者二)服务内容情况介绍多数养老机构主要是提供日常照料,工作人员主要是一 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中年妇女多数机构内没有专业的工作人 员,除了能保证老人在机构内吃饱穿暖之外,并没有其他更 高层次的服务因此,大多数民营养老机构在精神养老服务 方面的工作处于空白状态负责人也表示,目前由于场地问 题等多方面原因,致使机构还无法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 平,只能争取做好对老人的日常照料,更没有机会去聘请专 业的医生、心理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员二、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困境(一)社会认可度不高养老服务机构的社会认可度不高主要是传统的“养儿防 老”观念造成的随着家庭赡养能力的逐步弱化,进入养老 服务机构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传统的养老方式也应该向社会 化养老转变,而目前很多老年人旧观念、旧思想还未转变, 不能接受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的事实,认为养老院等社会养 老服务机构是专为那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而设的。

很多老 人,特别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对养老院有一种抵触情 绪调查显示,88.1%的人最愿意选择的养老形式是居家养 老,10.6%选择机构养老,1.3%选择老人日托所,1.83%未选 绝大多数老人都会首选居家养老,这是对市场化背景下养老 服务机构生存的巨大冲击另外,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一 些老人认为去养老院需要一大笔花销,还不如把钱留给子 孙养老服务机构社会认可度不高还体现在招工难上面此 处的招工难是指养老服务机构招聘专业人员难很多人认为 去养老服务机构工作是社会地位低下导致了具有一定专业 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心里咨询师以及健康康复师甚至一些全 科医生不愿意到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因此郑州 市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缓慢,服务质量不高,从而又影响其社 会形象,再次降低其社会认可程度形成恶性循环二)服务质量提升难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难以提升,主要是由于入住老人 状况不易,难以统一照料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对养老服 务机构要求过高,无法实现在市场化的影响下,大多数的 养老院都是对愿意入住的老人“来者不拒”在这种入住条 件低甚至“无门槛”的情况下,不同身体条件和不同精神状 态的老人入住进同一养老院。

这对养老院提出了较高的服务 要求,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也是无形中拉低了整体的养老 服务水平虽然很多养老院都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自理程 度分别设计有不同层次水平的服务,但是这样的粗略划分还 是在具体护理上带来了困难老年人状况不同他们的需求各 异,他们的需求主要有:日常照料、康复护理、医疗看护、 精神引导等在康复护理方面,大多养老院都缺少场地,或缺少康复 设备;在医护方面,养老机构缺少专业医生,基本无法及时 提供医疗服务,在医疗设施和医疗看护方面都难以达到标 准,医疗方面的供需不平衡;在精神引导方面,郑州市多数 养老服务机构都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师,也无 法真正地帮助老人因此,这种情况下,不同状况的老人混 合居住在只提供有日常照料的养老院,他们的很多需求并没 有得到满足老人状况不一,容易使护理工作人员分散精力, 降低服务效率致使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方面举步维艰三)没有专业的行业协会在国家养老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养老服务市场开放,中 央及地方政府都大力扶持市场主导下的养老服务机构郑州 市养老服务业开始兴起,还有没成立一个养老服务方面的行 业协会缺少行业协会,阻碍了郑州市养老服务的发展,主 要体现在:一、郑州市养老服务行业无法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制定行业标准。

养老机构一般在建筑和设施上能比较容易达 到一般标准,但是在养老服务上却“自成一派”,忽视老年 人权益二、缺乏行业协会的监督与管理,容易出现服务“偷 工减料”的现象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 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缺少专业的指导,使得服务质量难以保 证三、无法实现风险分担缺少养老行业协会的保护与引 导也会导致养老院“自生自灭”不能长久发展目前有“摔 倒一位老人,关闭一所养老院”这样的责任划分显然是不 公平的,极端的在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持下,行业协会应发 挥其作用,尽力为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 境四、缺少信息共享的交流机制,容易造成恶心竞争在 没有行业协会的情况下,碍于市场竞争的存在,郑州市内养 老服务机构之间很难实现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这都将会阻 碍养老服务行业朝着一个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 三、 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展望及路径选择养老院存在的各种问题也侧面反映了养老服务行业在 郑州市才处于起步阶段,缺少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与保护支 持;服务标准混乱不一,难以满足不同老人的养老需求;养 老机构的应急与规避风险的做法还有待提高,另外,社会上 对养老服务行业认可度不是很高这些都将影响郑州市养老 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需要尽快调整现行的一些做法 以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探索并完善养老服务行业一)成立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在养老服务需求量大、行业刚刚兴起的郑州市,成立养 老服务行业协会主要来承担以下任务:一是根据国家政策制 定郑州市养老服务行业管理标准国家为加强对养老机构的 规范化管理,先后颁布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努力提高养老机 构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但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因 为缺乏针对性、现有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实操性、现有标准 实施的监管力度不够这些问题都可交由行业协会来协调 行业协会也可从建筑层面、设施设备层面、服务层次、饮食 层面、医疗层面、精神层面以及养老院的制度管理层面细化 标准,来促进养老机构的健康运行二是制定养老服务行业 风险规避机制,实现风险共担由于老年人自身特点,目前 养老服务机构工作风险较大,为避免出现“摔倒一个老人, 关闭一所养老院”的情况发生,行业协会应牵头将在养老院 发生概率较大的事件总结归类,建立有效的应急机制,实现 风险共担三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引导行业内良性竞争 行业协会可以为各个养老服务机构搭建交流平台,可以信息 共享、取长补短也可以让一些小规模的养老院及时掌握优惠 政策,申请养老服务项目资金,能够促进郑州市民办养老服 务事业健康繁荣发展。

四是联合入住老人子女,发扬孝文化 行业协会对入住养老院老人的子女进行“尽孝义务”监督, 建立“探望父母”的激励机制,倡导子女经常看望养老院内 的老人,让老人感受到社会与家庭共同的温暖二)养老服务机构多元化 不同状况的老人在“低门槛”甚至“无门槛”的情况下 入住同一养老院不仅会加重护理服务人员工作上的困难,拉 低整体服务水平,而且也会影响老人养老的心态因此,机 构养老多元化也是未来郑州市养老服务的一大趋势目前,养老服务多元化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很多养老机 构都会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区分服务,但是这都 是同一养老院内的分层与多元要想“集中力量”就应该促 使养老院根据自己服务优势确定自己的服务特色与专业方 向在郑州市养老服务行业中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让老人的子女或者亲属根据自家老人的情况来选择最合适 的养老院比如针对精神正常因家人工作较忙无法照料的老 人开设的一般型养老院;针对身体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而开设 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针对老人身体与精神状态都较差而开 设的临终关怀型养老院;针对精神存在问题的老人而开始的 精神治疗型养老院等等如果将养老需求大致一致的老人集 中起来,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配备相应的服务设施,这样 可以节约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可以提高 养老服务的质量,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养 老服务需求。

三)养老机构小型化,进社区 养老服务机构社会认可度不高与老人对其的抵触情绪 有关,也与服务质量有关养老服务机构表示由于场地原因, 很多服务项目无法开展,大型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管理与 发展都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地处郊区的养老服务机构入住 率降低要想消除老年人的这种抵触情绪,提高入住率,那 么养老服务机构就应该小型化、进社区有学者主张发展“以家庭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 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综合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但是家庭养 老的负担过重,而社区养老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我国并不完 全具备实施这种养老方式的条件,尤其是除大城市之外的二 线城市和小城镇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往往缺 乏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动力和主动性;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的 养老服务也存在质疑;社区资金的来源面窄容易导致资金紧 张等都制约着社区养老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养老机构小型化进社区是一个不 错的选择,在社区内建设小型养老院,一方面不让老人离开 熟悉的居住环境减少抵触情绪,也能方便家人探望另一 方面,也解决了场地与资金的问题参考文献[1] 李文君.城市养老需求及洛阳市养老机构的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3).[2] 谢红.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长期护理服务策略[J].中国护理杂志,2012 (1).[3] 霍曼,基亚克,冯韵文,屠敏珠.社会老年学多学科展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4] 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构及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 方嘉珂.养老机构营利非营利应该分类管理[N].鹤童, 2011.[6] 彭嘉琳.香港的老年服务及其特色J].中国民政,2001( 09) .[7] 曾吉果.政策创新:刺激社会化供给一一发展民营养 老服务机构管窥[J].社会福利,2011(01).[8] 崔恒展,李宗华.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内容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2(04) .[9] 刘灿.当代中国农村养老与地域差异[J].山东社会科学, 2010(03).作者简介:张慧颖(1990.12- )女,汉族,河南西平人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 社会福利与救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