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遗症期服务规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0164011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后遗症期服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脑卒中后遗症期服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脑卒中后遗症期服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脑卒中后遗症期服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脑卒中后遗症期服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卒中后遗症期服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后遗症期服务规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脑卒中后遗症期医养结合康复训练服务规范(网上征求意见稿)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脑卒中后遗症期医养结合康复训练服务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人员、服务岗位、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本标准适用于具有康复训练培训、操作指导功能的医院:社会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义工、志愿者组织机构、服务中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624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总则GB/T17242投诉处理指南2. 1.1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3. 1.2GB/T20647社区服务指南第8部分:家政服务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顾客接受产品或服务的组织或个人。3.2 脑卒中是指急性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包括出血和缺血)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内的一组疾病。3.3 医养结合医养结合就是把专业的医疗技术检查和先进设备与康复训练、日常学习、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等专业相融合。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3.4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己经丧失的功能尽快

3、地、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3.5 康复训练是指机体在受到损伤之后,进行一些有利于身体恢复或者是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4. 6言语障碍是指组成言语的听、说、读、写四个主要方面的功能单独或二个以上共同受损。4.1 运动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障碍。可分为运动减少性障碍和运动增多性障碍。大多数运动障碍病与基底节或与其联系纤维的病理改变有关。4.2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4.3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

4、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GB/T28001-2011,3.224基本要求4.1 服务机构应具有从事康复训练服务的相应营业执照和经营资质。4.2 具有与业务范围相适应的固定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4.3 服务机构应具有培训大纲,专业培训教师及相应培训场所。培训场地应将理论、操作分别设置,面积应不少于200平方米。4.4 具有与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4.5 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劳动纪律、服务标准、操作流程、个性化康复训练服务档案。4.6 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器械、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应建立与服务相配套的组织结构。并按国家、地方

5、以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建立各级、各类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4.7 服务机构应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4.8 服务人员应统一服装,规范语言、行为和操作流程。5.服务人员5.1 总则5.1.1 应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确定各服务岗位人员的康复训练操作能力。5.1.2 应为岗位服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专业服务培训,或采取其他获得所需能力的措施,保证员工有能力完成康复训练服务工作。5.1.3 培训应有文字记录并保存,具体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完成日期、培训老师、培训签到和培训考核。5.1.4 应确保服务人员认识到所从事康复训练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为实现服

6、务质量目标作出贡献。5.1.5 应保持服务人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建立服务人员档案,包括员工信息、培训记录、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奖惩记录等。5.2 服务机构管理人员条件5.2.1 应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关从业资格证书或岗位证书。5.2.2应熟知康复训练各系统服务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要求。5.2.3应具有医院、街道、社区、志愿者工作的管理经验。5.2.4根据脑卒中后遗症期康复训练需求的服务规模,应设置相应的多种类型的康复训练服务岗位。5.3康复训练人员条件5.3.1负责康复培训教师应具有专业职称证书。康复训练专业技术较强的岗位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5.3.2 服务人员应取得

7、相应的专业技术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经过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培训合格证书。5.3.3 服务人员应身体健康。宜应有健康证或近期体检合格表。6.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常用康复训练技术,经过定期定时培训后达到康复训练技术同质化,为服务顾客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指导。6.1 运动障碍康复训练指导内容6.1.1 应掌握基本的康复训练、分级标准。6.1.1.1肌力分级标准肌力分级标准(6级法)分级项目O级完全瘫痪1级只能见到肌肉收缩,但不足以引起肢体的运动2级肢体只能沿床面伸屈水平运动,不能克服重力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施加的阻力作用4级肢体能抵抗阻力,但力量比正常力量弱5级正常6.1.1

8、.2肌力测定标准:6.1.1.2.1O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6.1.1.2.2I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6.1.1.2.311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6.1.1.2.4HI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6.1.1.2.5IV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6.1.1.2.6V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6.1.2运动障碍康复训练选择各种训练内容、项目应能够根据运动隙碍的肌力等级和分级标准进行康复训练选择。应能够根据运动隙碍和肌力等级的不同制定训练计划。6.1

9、.3 完全或不安全瘫痪所有康复训练应以服务人员功能性被动训练为主。6.1.4 被动肢体训练应以患者耐受能力为准,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6.1.5轻度瘫痪或单则肢体运动障碍应以辅助运动训练为主。6.1.5.1每次肢体训练时间应控制在3-5分钟,各关节、指节部位训练2-3次。6.1.6能够根据老人运动障碍的不同程度选择辅助设备。6.1.6.1肢体训练用辅助设备:轮椅、支撑架、沙袋、脚踝康复训练器6.1.6.2手部训练辅助设备:分指握力球、五指握力球、手指屈伸伸指力器和拉力握力器、手指按摩分指板器。6.1.7运动隙碍康复训练的流程及要求6.1.7.1意识清醒者康复训练6.1.7.1.1辅助意识清

10、醒康复训练时,应以提高患者自主运动训练为主,辅助运动为辅。6.1.7.1.2辅助意识清醒康复训练时,应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无干扰及吸引患者注意力噪音。6.1.7.2上肢康复训练的具体流程及要求6.1.7.2.1床上训练应能够根据不同卧位姿势采取正确的肢体摆放卧位。6.1.7.2.2伸肘训练:取仰卧位。辅助患者努力伸直肘关节。可进行主动伸肘后,令其反复做伸曲肘、摸对侧肩的训练。肩不能控制前屈位时应给予帮助。6.1.7.2.3双上肢上举:仰卧位,在下肢良好体位下双手掌相触,手指交叉相握,用健臂带动使肘伸直,做全范围的肩前屈运动。前屈终点手掌翻转,使患侧前臂旋后,肩外旋。6.1.7.2.4患肩由被动逐

11、渐增加主动程度。6.1.7.2.5患侧上肢上举:帮助患者肘关节伸直,带动患侧上肢上举。独立活动可训练上举900位的稳定控制,6.1.7.2.6鼓励伸肘和肩向上挺住。待控制能力提高后进行小范围有控制的活动,直到全范围的活动,并能控制在任何角度。6.1.7.2.7肘关节旋前、旋后活动:因旋前肌紧张造成旋后困难,辅助训练人员持续牵拉旋前肌后快速牵拉旋后肌,而后令患者做手掌向上翻的前臂旋后动作。6.1.7.2.8坐位下的上肢训练:耸肩运动和上肢反射抑制肢位下的肩胛活动。上肢上举和患肢独立主动上举训练等卧位时的上肢训练,也应该在坐位下继续进行。6.1.7.3下肢康复训练的具体流程及要求6.1.7.3.1

12、起坐训练:辅助患者由侧卧位开始,健足推动患足,将小腿移至床缘外。患侧坐起时,将健侧手掌插在患侧腋部支撑,用力推动躯干,手掌边推动边后撤,同时躯干用力侧屈至坐起。6.1.7.3.2牵伸躯干肌:仰卧位,患侧下肢屈膝、微内旋,辅助训练者同时下压患膝和作用于患肩,使患侧躯干肌受到缓慢持续牵拉,使痉挛的肌肉放松,控制拇指关键点降低手屈肌的痉挛,此位置下训练手指伸展。6.1.7.3.3骨盆带摆动:仰卧立膝位,辅助患者双膝一同从一侧向另一侧摆动。患侧跟上健侧能由外旋位向内旋位摆动。6.1.7.3.4仰卧位屈膝运动:患者取平躺面朝上卧位。辅助训练从下膝由伸展位开始做屈膝运动,足跟不能离开床面。不可强行屈膝伸展

13、,应循序渐进的增加辅助屈伸强度。6.1.7.3.5俯卧位屈膝:患者取平躺面朝下卧位。辅助患者微关节为伸展状态,向后钩腿屈膝,辅助训练者应控制辅助用力,不可因用力过度造成二次损伤。6.1.7.3.6坐一站起训练: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辅助训练者利用简易康复用具指导其重心向前移到足前掌部,伸膝伸髓,抬臀离开床面后挺胸直立。6.2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指导内容吞咽障碍是因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而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6 .2.1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应掌握基本的饮水训练、分级标准。吞咽障碍评估:使用洼田饮水试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进行评估分级方法1级为吞咽功

14、能正常5秒内30ml温水一饮而尽,无呛咳。2级为可疑吞咽异常5秒以上完成吞咽,1次饮尽无呛咳或分多次以上饮尽无呛咳。3级为轻度吞咽功能障碍5秒内1次饮完,有呛咳。4级为中度吞咽功能障碍510秒内分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5级为重度吞咽功能隙碍呛咳多次发生,10秒内不能饮完。7 .2.2能够根据饮水分级标准进行食物选择。6.2.2.1密度均匀。6.2.2.2适当黏性而不易松散6.2.2.3易变形,以利于通过口腔和咽部6.2.2.4不易在黏膜上残留6.2.2.5以偏凉食物为宜,因为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在进食时,可将食物调成糊状,使食物易于形成食团,利于吞咽。6.2.3能够根据老人饮食障碍的不同

15、程度选择进食餐具。6.2.3.1需要喂食,应选用羹面小、浅,柄长的匙羹,方便喂食。6.2.3.2抓握能力弱的老人应选用手柄粗的餐具,便于抓握稳妥。6.2.4辅助进食体位选择6.2.4.1能坐起来的患者,尽量在坐位下进食。6.2.4.2不能坐起的患者,一般应采用半坐卧位,使躯干置于30-60半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颈下、肩部以小软枕或毛巾垫起,喂食者位于病人健侧。6.2.4.3头部稍前屈,以健侧吞咽。禁忌仰卧位进食。6.2.4.4吞咽时避免仰头,有必要,则指导老人使用微低头姿势吞咽。6.2.5经口进食训练6.2.5.1体位:进食的体位坐位或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喂食者位于病人健侧。6.2.5.2食物的形态:根据食物的性状,一般将食物分为五类,即稀流质、浓流质、糊状,半固体如软饭,固体如饼干、坚果等。6.3进食流程及速度6.3.1进食速度控制进食一口量,全程30-40分钟。应从少量开始:(流质1-4ml),逐渐增加。流质:20ml:果冻:5-7ml;糊状:3-5ml;肉团:2mlo6.3.2进食流程6.3.2.1服务人员应根据老人吞咽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