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01494653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含义答:维纳及其同事在1972年发展了海德的归因理论。维纳认为,内因-外因方面只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还应当增加另一个方面,即暂时-稳定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而且是彼此独立的。暂时-稳定方面在形成期望、预测未来的成败上至关重要。例如,如果我们认为甲工作做得出色是由于他的能力强或任务容易等稳定因素造成的,那么就可以期望,如果将来给予同样的任务他还会做得出色。如果我们认为其成功的原因是由于他心情好或机遇好等暂时因素造成的,那么就不会期望他将来还会做得出色。人们可以把行为归因于许多因素,但无论什么因素大都可以纳入内因-外因、暂时-稳定这两个方面的4大类中。韦纳从认知

2、心理学的角度看,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四个因素分为三个方面,再一次成功的盛会和失败行为承担责任的原因是,他们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立体度模式。“他认为,这三个维度的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的归因和非稳定的归因,控制和非控制的轨迹归结为四个因素的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韦纳认为,每个维度有重大影响的动机。在内部和外部尺寸,如果成功,是由于内部因素,都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的动机,以改善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因为内部因素,会产生羞耻的感觉,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会生气的。尺寸稳定,如果成功的稳定因素,是由于产生的自豪感和动力改善,由于不稳定的因素,它会产生侥幸心理。失败的原因

3、的稳定因素,将有绝望的感觉。失败的原因的不稳定因素,会生气的。尺寸可控,如果成功,是由于不可控因素将是积极的成功,由于不可控因素,你不会有多大的力量。将失败,因为无法控制的因素,将继续努力工作,由于不可控因素。会绝望,会由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韦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最基本的结论:1、个人由于内部因素,如能力与努力一定会成功,他将是值得骄傲的,和满意度,减的满意感,信心和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良好的运气和其他外部原因。2、相反,如果一个人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会产生羞耻和内疚,但由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而失败的耻辱。属性的能力的努力,无论成功或失败,

4、都会有一个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和成功,愉快的体验,不要努力失败,下跌惭愧的经验,也应鼓励努力都失败。这种观点与我们传统的观点是一致的。付出同样的努力,应该是更多的奖励。 3、低能力和努力的最高评价,而高能力,而无需人的努力一直是最低的评级。因此,韦纳一直强调内部,稳定,可控的尺寸。关于维纳的归因理论,我想通过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成绩有好坏之分,同时他们的成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老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无容置疑的。好的引导会使得学生快速地摆脱差的阴影,坏的引导将会可能是他们一直低落下去。对于学生们,如果将他们学习的失败归因为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

5、的因素(如努力不够),教师及时给他们以强化,学生增加了对其行为结果的努力归因,他们就会逐步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增强自己学习的自强心,付出更大努力,以便更加积极地对待哪怕是再困难的学习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如果把学生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易控制的因素(如能力),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失去信心,对学习自暴自弃。事实证明,把学生成绩好归因于学习能力高和刻苦努力,则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愉快的情绪。把学生的学习失败归因于内部低能和缺努力,会引起学生的负疚感和羞愧感。 由此可总结出积极的归因模式和消极的归因模式。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消极的归因模式:失败缺乏 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避免或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所以说,在教育工作中,归因不只作为一种对原因的推论,它还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和方法。教师不能只操作反应性的归因,而应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归因。恰当的归因能令学生具有不骄不躁、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力量,对于学业的成功和人格的完善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